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子钧

作品数:37 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环流
  • 8篇季风
  • 7篇内波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夏季
  • 4篇南海北部
  • 4篇孤立子内波
  • 4篇值模拟
  • 3篇动力机制
  • 3篇上层环流
  • 3篇热力学
  • 3篇内潮
  • 3篇海流
  • 3篇海洋环流
  • 2篇气候
  • 2篇气相互作用
  • 2篇卫星高度计
  • 2篇温度
  • 2篇涡旋
  • 2篇夏季风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政...

作者

  • 37篇甘子钧
  • 15篇蔡树群
  • 7篇方文东
  • 7篇齐义泉
  • 5篇龙小敏
  • 5篇王东晓
  • 5篇严幼芳
  • 4篇刘秦玉
  • 4篇施平
  • 3篇李荣凤
  • 3篇苏纪兰
  • 3篇杜岩
  • 3篇王卫强
  • 2篇孙即霖
  • 2篇李立
  • 2篇曾庆存
  • 2篇黄企洲
  • 2篇施平
  • 2篇王凡
  • 2篇何有海

传媒

  • 7篇海洋学报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热带海洋
  • 3篇科学通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环境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2003年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89
  • 2篇19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大气-海洋系统熵收支的估算
2004年
地球-大气-海洋系统的能量收支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守恒的;而系统的熵收支却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是不守恒的.文中给出并讨论了地球-大气-海洋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并根据新近的全球多年平均的能量收支和海-气界面通量气候资料,重新对地球、大气和海洋系统界面上的年平均熵收支作出估计,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导致的熵产生及其局域熵的时-空变化提供一个定量依据.
甘子钧严幼芳齐义泉
关键词:热力学第一定律熵增加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南海表面浮力通量、水型变性及南海“暖水”的消长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英国南安普敦海洋中心(SOC)海-气界面的热量和淡水通量资料以及世界大洋图集(WOA01)的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计算了南海表面各月的有效浮力通量及水型变性矢量场,分析了南海表层暖水形成和发展的季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暖水的发展、维持以及消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表层浮力通量的影响;此外,南海上层水体密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也深受表面浮力通量和表层水型变性的影响。在中、北部,南海的垂向结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冬季表层水体的下沉强度最大,深度最深,而夏季表层水体却无下沉趋势。
严幼芳甘子钧齐义泉
关键词:海-气界面垂向结构
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2
2001年
比较POM模式模拟与观测 (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 )的南海海面高度(SSH)的季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和差异 .结果表明 :本文使用的PO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南海SSH的季节变化 ;冬季与夏季 ,春季与秋季南海海面异常场形式完全相反 ,冬季Ekman输运造成在西海岸的堆积要比夏季在东海岸堆积更明显 ,而吕宋冷涡中心附近和吕宋海峡海面季节变化振幅最大 ;除春季以外 ,在南海绝大部分海域 ,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力的控制 ,南海海面热量通量对SSH的季节变化贡献约为 2 0 % ,风应力对SSH的季节变化的贡献约为 80 % .
刘秦玉杨海军贾英来甘子钧
关键词:海面高度数值模拟POM模式海洋环流风应力
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变化的定点观测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对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加密观测期(IOP)“实验3”号船在南海北部获得的CTD温盐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海流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东沙群岛西南部大陆坡附近IOP两个阶段定点观测的海洋分量部分结果.通过分析海水的动力、热力学结构,描述夏季风暴发、维持期间该测站上层海洋的变化,讨论近表面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对海面风场的响应。
方文东施平毛庆文甘子钧
关键词:南海北部夏季风
内波频散关系的一种数值解法被引量:22
1995年
基于Fligel等(1975)采用的Thompson-Haskell算法(Haskell,1951),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的条件下求解线性内波方程,以研究内波的频散关系及其各种模态的垂直速度振幅随深度分布的特征。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111°30′E)两个测站夏季和冬季的内波特征的计算为例,分别用Fligel等原先的方法(引入Boussinesq近似)和本文改进的方法(取消Boussinesq近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垂直波数较小的内波,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情况下,其计算精度可获得明显的提高。
蔡树群甘子钧
关键词:内波特征函数数值法动力学
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被引量:67
1989年
本文用一个二维全流方程模式,计算了南海1—12月的逐月平均流。所得的南海逐月环流的总趋势以及一些中小尺度的涡旋现象不仅与海洋观测相一致,也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而且,计算所得的海洋场和海面起伏场均很好地反映出南海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特别是高海暖流的存在在计算中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文中对南海海流的机理也作了一此初步探讨。
曾庆存李荣凤季仲贞甘子钧柯佩辉
关键词:海流暖流
全文增补中
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7
1999年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正值虽适用于大洋,但不能有效地除去浅海潮汐.虽然如此,T/P潮致混淆的主要频段的周期小于90d,因而可以通过滤波方法提取周期较长的海面高度季节信号,从而用于季节环流(如南海季风环流)的研究.采用FFT/IFFT方法滤波试验的结果显示,T/P的海面高度观测结果有很高的精度,滤波处理后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和地面潮位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上、下行轨道交叉处相邻测点间的标准偏差在3cm左右,可满足南海环流研究的需要.
李立吴日升李燕初甘子钧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浅海潮汐
南海季风性海流的建立与调整被引量:15
2002年
通过一个高分辨(1/6度×1/6度)南海环流模式,在旋转加快(spin-up)过程中分析了南海上层海洋季风驱动下海盆尺度环流特征建立的方式与内在机制,分析了南海自静止态至海盆尺度环流特征初步形成的过程,揭示了此过程中边界截获Kelvin波和西传斜压Rossby波的重要作用,由此估算了南海上层海洋季风性海流调整的特征时间尺度.
王卫强王东晓施平甘子钧郭佩芳
关键词:ROSSBY波海洋环流海洋动力学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被引量:8
2000年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远比后者的要大得多.(2)在中南半岛中部东岸外海的西边界区域内,由于经常受冷涡控制,下层冷水涌升,上层水体层化显著,使得该海区垂直混合减弱.(3)在一些气旋(反气旋)涡的边缘,混合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水平梯度较大.(4)南海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特征与上层环流的分布格局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地转调整关系.
蔡树群甘子钧
南海罗斯贝变形半径的地理及季节变化被引量:13
2001年
根据南海 1°× 1°网格的标准层季节平均温、盐度资料 ,在未引入Boussinesq近似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Thompson Haskell算法求解线性化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的垂直结构方程 (重力内波方程 ) ,从而得到了南海各网格点的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和相应的罗斯贝变形半径 ,并探讨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期有助于南海环流和中尺度涡旋以及有关海洋侧边界效应的研究。
甘子钧蔡树群
关键词:地理分布大气环流数值模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