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晓

作品数:222 被引量:1,48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9篇科技成果
  • 12篇专利

领域

  • 189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环流
  • 25篇年际
  • 22篇季风
  • 20篇热带
  • 19篇年际变化
  • 15篇夏季
  • 14篇年代际
  • 11篇海气
  • 10篇气候
  • 10篇南海北部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同化
  • 9篇年代际变化
  • 9篇气相互作用
  • 9篇值模拟
  • 8篇中尺度
  • 8篇气象
  • 8篇海洋学
  • 7篇遥感
  • 7篇中尺度涡

机构

  • 213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气象局广...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青岛海洋大学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7篇厦门大学
  • 7篇中国气象局国...
  • 6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国家海洋信息...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222篇王东晓
  • 49篇谢强
  • 32篇杜岩
  • 31篇陈举
  • 21篇齐义泉
  • 20篇王卫强
  • 18篇周峰华
  • 14篇刘钦燕
  • 14篇施平
  • 13篇施平
  • 11篇陈荣裕
  • 11篇舒业强
  • 11篇谷德军
  • 8篇何云开
  • 7篇王强
  • 7篇刘长建
  • 7篇高荣珍
  • 7篇陈更新
  • 6篇隋丹丹
  • 6篇颜文

传媒

  • 47篇热带海洋学报
  • 23篇海洋学报
  • 17篇科学通报
  • 12篇海洋与湖沼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2003年中...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科研信息化技...
  • 2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人与生物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1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13篇2004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北斗铱星双星通信的海-气耦合实时观测浮标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铱星双星通信的海‑气耦合实时观测浮标系统,包括海‑气耦合观测传感器单元,数据采集通信控制单元、锚定单元、浮标体平台、供电单元以及数据处理中心;浮标数据采集通信单元采取北斗卫星系统传输对数据安全性要...
周峰华谢强王东晓隋丹丹陈举陈偿何云开邢焕林
文献传递
南极绕极流对风应力强迫的延时斜压响应被引量:5
2008年
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对风应力强迫存在两种响应,即正压过程的即时响应与斜压过程的延时响应.主要关注南极绕极流的斜压不稳定机制,即纬向风应力的增强导致南大洋等密面斜率加大,平均流更趋于斜压不稳定;斜压不稳定产生中尺度涡,使得平均流势能向涡旋能量(势能和动能)转化,造成了ACC体积输运在时间上滞后两年的显著减弱.ACC输运与纬向风应力的这种滞后反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ACC体积输运在近20a保持基本稳定的现象.
杨小怡黄瑞新王佳王东晓
关键词:斜压不稳定中尺度涡
南海北部海洋温、盐调查研究——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被引量:4
2005年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海洋调查水文要素南海北部海鸟
海上大气波导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大气波导是对流层中具有异常大气折射率梯度的大气层,对于评估和预测电磁波传播和海上探测通信系统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海上发生的大气波导类型为线索总结了与大气波导相关的研究方法。在蒸发波导研究中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开发蒸发波导诊断模型为重点,开展区域海域适应性研究;海上悬空波导和表面波导从早期的定性分析到目前精确定量研究过程中,中尺度数值模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不仅提高了特定天气过程中大气波导模拟预测精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大气波导环境研究,分析其出现规律、气候原因等。针对海上大气波导研究现状,借鉴气象上的手段和技术,开展海上水文气象调查和电波传播实验,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采用同化技术和集合预报等手段,提高海上低空大气波导量化精度。
成印河周生启王东晓
关键词:蒸发波导表面波导
海洋数据同化技术在南海区域的应用研究
2009年
海洋资料同化是运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地确定海洋的状态。因而海洋资料同化能有效的将现有的海洋观测融入海洋模式中,提供时空分布更加完善的分析资料。近年来,南海的卫星观测资料以及航次实测资料不断增多,计算机资源不断丰富。利用海洋数据同化方法,这些资料能极大地改善南海海洋数值模拟,为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南海海洋数据同化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在南海海域建立了基于最优插值、集合卡曼滤波、集合卡曼平滑等同化方法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
舒业强王东晓
关键词:数据同化
深化南海海洋科学研究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被引量:6
2008年
文章指出,对南海进行全面深入的科学研究,不仅在经济和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也是我国在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颜文黄良民王东晓练树民龙丽娟
关键词:海洋科学国防安全资源环境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的信号通道被引量:24
2000年
运用复经验正交函数展开(CEOF)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太平洋上层海洋抛弃式温深计(XBT)温度观测资料所揭示的北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的若干个例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信息可以沿温跃层所在的等密面传到副热带海域.观测分析的另一个发现是:潜沉的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年代际信号,受北赤道流的阻挡向南传播只到了 18° N,热带西太平洋的年代际海洋信号主要来自于南太平洋热带区域.这类信号沿着太平洋经向“<”型通道传播,具有温跃层环流的特征.
王东晓刘征宇
关键词:信号通道
LICOM模拟的南海贯穿流及其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XBT(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观测数据和绕岛环流理论(island rule)诊断计算结果评估了一个涡相容(eddy-permittin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对南海贯穿流及南海上层热含量的模拟能力,同时利用模式输出探讨了南海贯穿流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分叉的垂向结构、南海内区环流的季节和吕宋海峡体积输送的年际变化等分析结果都表明,LICOM能获取西北太平洋-印尼海域环流和南海贯穿流的合理模拟结果。模式模拟的南海上层热含量季节变化与观测及同化数据都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南海内区。相关分析表明,吕宋海峡热输送主要控制着南海内区上层的热含量变化,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南海贯穿流作为一支冷平流调制着南海上层热含量变化的重要事实。
王伟文俞永强李超周文刘钦燕王东晓
关键词:热含量
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动各模态能量分布对风的响应被引量:4
2005年
将在南海持续观测近3个月、共28层的潜标海流资料与已有的6h分辨率的NCEP/NCAR风场资料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在一个连续的宽频带范围内向海洋上混合层输送能量;而风的低频异常变化对流场的低频异常变化的作用则是输送能量的“最有效”途径.但这些能量只有在近惯性频率向混合层以下传播,并分别按正态分布率分配到正压流、斜压流以及斜压流的各个模态中去.其中由风引起的正压流与斜压流的能量变化的比值服从正态分布N(0.0242,0.3947);而前四个斜压模态能量变化在总的斜压能量变化中占的比值也都服从相应的正态分布:第一斜压模态服从N(0.2628,0.1872),第二模态服从N(0.1979,0.1504),第三模态服从N(0.1331,0.1633),第四模态服从N(0.0650,0.1540).
周磊田纪伟王东晓
关键词:宽频带
南海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9
2008年
为了弄清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状况,利用历史观测温-盐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度极大值层北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的入侵整年发生,并且其入侵有很大的季节变化,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最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入侵的季节变化与次表层地转流和南海的经向翻转环流结构有密切联系。具有盐度极小值特性的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也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但其季节变化与NPTW完全反位相。冬季,由于在中层水深度北向运动的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阻碍作用,NPIW入侵南海最弱。作者认为,北太平洋水入侵南海的机制可以基本上从南海的地转流及经向翻转环流得到解释。
刘长建杜岩张庆荣王东晓
关键词:地转流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