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唯佳

作品数:1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9篇建筑
  • 6篇教学
  • 5篇城市
  • 4篇基础教学
  • 3篇设计基础教学
  • 3篇事务所
  • 3篇建筑事务所
  • 2篇地图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地图
  • 2篇艺术
  • 2篇景观
  • 2篇课程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建筑师
  • 2篇公共空间
  • 2篇RCR
  • 2篇城市公共
  • 2篇城市规划
  • 1篇地域性

机构

  • 17篇同济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加泰罗尼亚理...
  • 2篇重庆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圣保罗大学

作者

  • 18篇田唯佳
  • 3篇宋玮
  • 2篇阴佳
  • 1篇欧阳国辉
  • 1篇王珂
  • 1篇鲁蠡
  • 1篇肖潇
  • 1篇俞泳
  • 1篇杨光
  • 1篇周易知
  • 1篇宋玮

传媒

  • 8篇时代建筑
  • 2篇建筑师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新建筑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常建筑MEDIOMUNDO建筑事务所
2018年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展览的主题为:日常经验作为创造性建筑设计实践与训练中不可缺失的要素。相比21世纪初期以来的设计模式,"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提出了一种新角度——在务实的同时,又抱着批判且诗意的态度来看待建筑实践。从对施工和材料的实验与整合出发,形成跨学科思考建筑的框架:包括技术人员、市民、机构在内的多方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与建造者充分整合起来。MEDIOMUNDO建筑事务所的作品正是这种设计策略的体现。其作品结合了思考与实践,归纳出一种建筑作为介质的创作思路。
万琦睿(译)田唯佳
关键词:建筑展览
内向的景观与自我的表达:RCR事务所访谈实录被引量:2
2017年
2015年5月15日,卡门·皮格姆在位于奥洛特的事务所里接受了宋玮的采访,这是宋玮第二次到访,在近两小时的对话中卡门从学校生活聊到职业生涯,从项目进展聊到城市问题,在她非常内向的言谈里我们感受到了单纯和诚实,这样的单纯并不意外,就如同他们的作品一样,将所有事物放置于那个地域与环境以后,所有的表达都是自我与景观合一的写照。
田唯佳宋玮
关键词:景观建筑
意外与必然——RCR建筑作品与特点综述被引量:7
2017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2017年普利兹克奖的最终获奖者RCR绝对是一个冷门。这个全称又被叫做阿兰达、皮格姆和比拉尔塔的建筑事务所,位于西班牙东北一个名为奥洛特的小镇上,而镇上人口不足3万人;从项目规模上讲,RCR至今建成的所有项目里,就没有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从年龄上讲,事务所的3位合伙人平均年龄为56岁,相对于建筑师漫长的职业生涯来说,这才是刚过青年。这个事务所既没有从事过太多社会活动,又不太刻意关注贫困或者低技;曾经普利兹克奖的几大原则—知名度高、明星项目、终身成就、政治正确等因素,在RCR身上都无法得到丝毫验证。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却也带来了诸多疑问:RCR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合,又为什么会受到普利兹克奖评审们的青睐?在这个专题里,本刊特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宋玮,为我们撰写了题为《意外与必然—RCR建筑作品与特点综述》的文章,他曾在西班牙求学、工作长达6年,在这期间两次拜访过RCR工作室,亦曾对合伙人之一的卡莫·皮格姆做过一次专业且深入的专访,归国后著有《黄金时代—西班牙当代建筑全景》一书。下文从RCR的职业经历、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主要特点,以及与RCR同龄的西班牙建筑师整体状况等多个角度分析了RCR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原因,并希望为读者在理解地域性与全球化之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宋玮田唯佳
关键词:建筑作品RCR建筑事务所洛特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中西当代建筑更新案例展
2018年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是此次中西当代建筑更新案例展的主题,意在以具体建成作品为媒介,挖掘建筑作为连接物的价值,展示西班牙和上海当代建筑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与思考。参展作品既有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建造,也有实验性的材料探索,它们试图提炼和表现建筑本体和其所处的城市、社会、政治、生产环境之间密切的关系。这些案例在不同的背景包裹下,纷纷参与着城市空间、生产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建设。正是这些参与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展览展示和讨论了这些建筑实践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种种联系,以及在"遗产再利用"这个大命题下,西班牙和中国的当代实践能够一起分享的相似经验。
田唯佳
关键词:建筑更新
心理地图与城市公共空间认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两次实验被引量:2
2016年
在信息化社会里,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虚拟"空间"与物质空间的重叠和交替已无法避免。这种体验的双重性也必然会对人认知城市的方式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上。经典的城市印象要素分析是否仍然适用于现今的城市环境?记录的两次实验正是尝试运用心理地图的分析方法来寻找答案。结果表明,物质空间的特点要素虽然对于空间认知仍起着主要作用,但是诸如大众品牌、原生区域等被定义为景观的非物质要素已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田唯佳
关键词:心理地图公共空间
心理地图与城市公共空间认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两次实验
在信息化社会里,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虚拟“空间”与物质空间的重叠和交替已无法避免.这种体验的双重性也必然会对人认知城市的方式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上.经典的城市印象要素分析是否仍然适用于...
田唯佳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心理地图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初探被引量:8
2007年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田唯佳鲁蠡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内外之间环地中海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环地中海区域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当地建筑拥有一种"间性"特点。这种"间性"在物理层面上描述的是山海相携的地理环境;在精神层面上,它表达的是在文化中心从海洋向欧洲内陆偏移的过程中,当地建筑师在设计手法上摇摆于内(精神中心与主流)外(物质环境与现实)之间的折中性。文中分析的三个案例,从巴洛克时期到21世纪初,它们分别从原型与地貌、域外的中心、个体中的城市三个角度描述了个体理想原型与场地具体环境之间的角力与平衡。正是这种内外之间的相互作用,孕育了地中海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田唯佳宋玮
关键词:间性
回归本质——西班牙建筑学本科设计基础教学被引量:5
2019年
西班牙现、当代建筑实践在现代主义之后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特质鲜明的道路,国际舞台上不断涌现的优秀西班牙建筑师用作品表达着他们天赋与经验的完美结合。对于建筑师的培养——西班牙建筑教育是与建筑师职业资格无缝连接的,“5+1”的学制使得西班牙建筑学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拥有签章的资格,所以我们可以说西班牙建筑师的职业之路在他们大学入学时便开始了。尤其是初期,也就是建筑入门的这个阶段,在整个西班牙建筑师培养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以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所建筑学院为代表的设计基础课程,则是展现西班牙建筑教育构架与思路的最佳案例。
田唯佳万琦睿张映乐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设计基础课程
滨江景观资源私有化研究
2015年
近年来重庆主城区滨江地段鳞次栉比的高层楼盘"围江"而建,严重削弱了城市视线进深,公共景观逐渐成为高档住区的私家花园。本文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提出,滨江景观是一种属于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的社会公共资源。滨江景观资源私有化的症结是"政府-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突出表现在滨江土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居住用地过多占用景观资源良好的地段。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手段是建立多元的资源配置决策主体,重塑政府、市场与公众在资源配置决策上的三方关系,通过优化城市滨江地段建设用地分配,控制开发强度与提供多途径的共享渠道三方面内容,保护社会资源的公共性,避免优质景观资源被浪费。
杨光田唯佳
关键词:景观资源私有化公共资源共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