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介入
  • 5篇血栓
  • 5篇血小板
  • 5篇冠脉
  • 4篇介入治疗
  • 3篇等剂量
  • 3篇型心
  • 3篇血流
  • 3篇替罗非班
  • 3篇氯吡格雷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等效性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支架
  • 2篇心肌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承德医学院

作者

  • 15篇罗欢
  • 13篇齐向前
  • 12篇米杰
  • 11篇孙中华
  • 7篇钟明惠
  • 6篇杨玉恒
  • 6篇熊国均
  • 5篇田刚
  • 4篇张健
  • 4篇陈涛
  • 3篇樊瑞娟
  • 3篇臧希文
  • 3篇王勇德
  • 2篇张伟
  • 1篇张春晓
  • 1篇应援宁
  • 1篇陈涛
  • 1篇石林艳
  • 1篇张春晓
  • 1篇高蕊

传媒

  • 3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PTE组肺动脉造影显示,右心室扩张,肺动脉增粗、充盈缺损、截断或完全缺失。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和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16.40±1.82)mm Hg vs(9.60±2.07)mm Hg和(11.17±2.14)mm Hg,1 mm Hg=0.133kPa,P=0.01,P=0.002]。血气分析显示,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pH、PO2、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等指标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结论经颈静脉送入猪尾导管建立兔急性PTE模型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PTE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米杰石林艳樊凌宇应援宁田刚罗欢齐向前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肺栓塞血气分析
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急诊PCI术后影响的等效性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探讨等剂量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 前瞻性入选20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泰嘉组(123例)及波立维组(81例),在急诊室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的联合终点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以及出血等相关副作用的影响.结果.泰嘉组和波立维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波立维组有2例心源性死亡,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及心脏破裂;两组靶血管重建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0和0.921,P值分别为0.989和0.337);两组之间累积MACE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绘制K-M曲线,经Log Ra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10).结论.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杨玉恒孙中华米杰钟明惠张健王勇德陈涛田刚臧希文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关键词:氯吡格雷临床对照试验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生率,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收集104例急性PTE患者临床资料,计算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及心电图评分,检测血气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D-二聚体等,应用超声测量心脏各心房室大小,评估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计算Qanadli栓塞指数及Mastora栓塞指数。定期评估患者的WHO心功能分级,随访心脏超声、CTPA,确定CTEPH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TEPH的预测因素。结果104例急性PTE患者中成功随访95例,随访最长62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25.5±16.9)个月,CTEPH发生率为14.7%(14/95)。急性期PASP、再发PTE、有心房、右心室大小以及CK—MB在CTEPH患者与非CTEPH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PASP每升高20mmHg(1mmHg=0.133kPa),CTEPH发生率增加5.0倍;CK—MB升高,CTEPH发生率增加8.3倍。结论急性PTE患者经治疗后CTEPH的发生率为14.7%。急性期PASP升高以及CK—MB升高是急性PTE患者继发CTEPH的预测因素。
米杰孙中华钟明惠杨玉恒陈涛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关键词:肺血栓高血压肺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应用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614例 ACS 行急诊 PCI 术患者按照术前用药情况分为 A、B、C 组, A 组(194例)采用标准剂量[0.1μg/(kg· min)]替罗非班,B组(265例)采用小剂量[0.03~0.05μg/(kg·min)]替罗非班,C组(155例)术前不用药。观察各组术中血流、住院期间 MACE 时间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 A 组慢血流33例(17.01%)、无复流6例(3.09%),B组分别为31例(11.70%)、5例(1.89%),C组分别为47例(30.32%)、7例(4.52%),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 A、B、C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0.65%)、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 A、B、C组AMI者分别为0、0、2例(1.3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者分别为1例(0.52%)、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病死率分别为1例(0.52%)、1例(0.38%)、6例(3.87%),两两比较, P 均<0.05。 A 组轻微出血3例(1.54%)、小出血4例(2.06%)、大出血0例、血小板减少2例(1.03%),B组分别为4例(1.51%)、2例(0.75%)、1例(0.38%)、5例(1.89%),C组分别为0例、1例(0.65%)、1例(0.65%)、4例(2.58%),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应用效果较好,其可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樊凌宇孙中华商克勇钟明惠米杰罗欢田刚齐向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慢血流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系统影响的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等剂量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系统、血细胞计数代表的血液系统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方法连续入选19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89例)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110例),按照相同的应用剂量及应用方法,并应用电阻法在用药前、用药后8~12小时、24~36小时、48~60小时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用药前和用药后48~60小时测定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D-dimer)、凝血系统[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泰嘉组及波立维组血小板聚集率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在负荷量后降低最明显,泰嘉组与波立维组用药前、用药后8~12小时、24~36小时、48~60小时的血小板聚集率电阻值分别为(7.67±3.48)欧姆(ohm),(4.67±3.84)ohm,(3.46±3.93)ohm,(3.36±3.86)ohm和(6.84±3.25)ohm,(4.25±3.94)ohm,(2.63±3.27)ohm,(2.59±3.50)ohm,经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92,P>0.05),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101,P<0.01);而凝血系统各指标和血常规的各项血细胞计数在用药前后两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相同的影响效果,而且二者对于凝血系统及血液系统均无明显影响。
杨玉恒孙中华熊国均罗欢陈涛米杰齐向前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活化
小剂量替罗非班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06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
罗欢
关键词:替罗非班支架内血栓血小板减少症
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影响的等效性比较:1798例总结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有研究显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应用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国内尚缺少二者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大规模、大样本临床对比研究。目的:探讨等剂量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前瞻性入选1 79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n=1 104)及进口氯吡格雷组(n=694),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对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联合终点事件及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两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出血和大出血事件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国产氯吡格雷组血红蛋白较进口氯吡格雷组下降明显(P<0.05)。表明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杨玉恒孙中华米杰钟明惠张健王勇德陈涛田刚臧希文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关键词:生物材料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对照试验
病毒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130例,并同时调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心律失常或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对照组)351例,收集一般临床特征资料以及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初筛抗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阳性患者分别为0、10、150、1、26、47、3、0;DCM组HAV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Ab、HIVAb阳性患者分别为0、5、54、0、11、16、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国人中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DCM发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关系,上述病毒感染可能不是DCM的发病原因。
杨玉恒孙中华米杰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关键词:肝炎病毒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随访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的危险因素;通过随访了解SCF患者的预后及导致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因可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7 390例,试验组为通过TIMI帧数法筛选的冠状动脉正常但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患者236例(1.36%);对照组为同期(40 ~50例/年)连续性入选的冠状动脉正常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24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SCF的危险因素,并对所有研究对象于2012年3月至4月进行随访,了解其不良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结果 (1) SCF组男性比例(76.69% vs.42.08%,P=0.000)、吸烟率(58.48% vs.27.50%,P=0.000)、体质量指数.[(26.78±3.75) vs.926.13±3.20),P=0.043]、血尿酸浓度[(344.90±86.18) μmol/L vs.(304.43±76.44)μmol/L,P=0.000]、血肌酐浓度[(68.27±15.10) μmol/L vs.(60.92±13.17) μmol/L,P=0.000],甘油三酯水平[(1.85±1.23) mmol/Lvs.(1.65±0.81) mmol/L,P =0.037]均高于对照组,而年龄[(55.61±8.15)岁vS.(58.86±8.56)岁,P=0.000]、高密度胆固醇水平[(1.14±0.28) mmol/Lvs.(1.19 ±0.30) mmol/L,P=0.048]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高体质量指数、高尿酸是SC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3) SCF现象在冠状动脉的分布情况:单支病变7.29%,双支病变26.04%,三支病变66.67%,以三支受累最常见.(4)于2012年3月至4月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SCF组2例(0.8%)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0.4%)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无猝死事件.对照组均无上述事件的发生.结论 年轻的男性吸烟者更容易发生SCF,较高的体质量指数及血尿酸水平也是SCF的独立危险因素;慢血流现象以三支冠脉同时受累最常见;�
张伟孙中华米杰罗欢樊瑞娟张春晓齐向前
关键词:慢血流冠脉造影术发病机制随访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冠心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进行PCI后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的29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291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组(100 mg/d的阿司匹林+25 mg/d的氯吡格雷,n=104).常规剂量组(100 mg/d的阿司匹林+75 mg/d的氯比格雷,n=88)和常规单药组(100 mg/d的阿司匹林,n=99)。采用正态分布独立样本两两比较法对三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5年内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 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然后,比较三组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抗血小板药治疗的5年内,小剂量组患者与常规剂量组患者MACE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单药组患者,P<0.05;小剂量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单药组患者,P<0.05;常规单药组患者中远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离于常规剂量组患者和小剂量组患者,P<0.05;小剂量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患者和常规单药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100 mg/d的阿司匹林+75 mg/d的氯吡格雷、单用100 mg/d的阿司匹林相比。为接受PCI后的冠心病患者使用100 mg的阿司匹林+25 mg的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疗效更好。可显著降低其MACE的发生率。
郭云帅齐向前周彦民葛鑫罗欢樊瑞娟
关键词:抗血小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