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鹰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总装备部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复杂光照环境下空间目标相对位姿测量方法研究
- 2024年
- 为解决空间复杂光照环境下可见光相机获取的图像照度不一、信息失真、特征不完整导致的目标航天器相对位姿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增强和弧段特征的双目视觉相对位姿测量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带色彩保留的多尺度Retinex(Multi-scale Retinex with Chromaticity Preservation,MSRCP)自适应图像预处理方法提升空间暗弱光、局部强曝光环境下的图像质量;然后利用基于边缘弧支撑线段的椭圆检测算法提取目标航天器表面星箭对接环的弧段特征,并拟合得到椭圆轮廓;最后利用双目相机搭建了空间相对位姿测量物理仿真实验平台,建立双目空间椭圆锥测量模型解算目标的六自由度相对位姿,实现了近距离正常光照和暗弱光照场景下目标航天器相对位姿求解。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光照场景下,相对位置平均误差不超过±20 mm,相对姿态平均误差不超过±0.3°;在暗弱光照场景下,相对位置平均误差不超过±30 mm,相对姿态平均误差不超过±1°。研究成果为近距离空间交会对接等在轨服务任务中的目标识别与测量提供了参考,具有技术借鉴价值。
- 丁奕冰王海明苏振华尹亮罗鹰
- 关键词:相对位姿双目视觉在轨服务
- 基于大跨距悬空的微小卫星装拆方法
- 基于大跨距悬空的微小卫星装拆方法,利用在卫星发射塔架上搭建的由两个半梁及搭板构成的简易操作平台实现了针对大跨距悬空的微小卫星装拆。在实际操作时,首先将两个半梁和搭板运输到塔架的回转平台上,将带有导向连接钢条的半梁上外露的...
- 常新亚包锦忠罗鹰兰丁冷允激
- 尖峰电压发生器的单片机控制被引量:3
- 2000年
-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尖峰电压发生器的性能要求、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参数的测控方法,给出了系统控制框图及有关电路,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评述。
- 马瑞卿薛忠罗鹰
-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MOSFET控制电路
- 微小卫星双箱套装运输与上塔实现方法
- 微小卫星双箱套装运输与上塔实现方法,首先将微小卫星通过减振器固定在小包装箱的底部,小包装箱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夹层结构,微小卫星与小包装箱2的体积比为1∶(2~3)。然后将小包装箱套装在大包装箱内,小包装箱与大包装箱硬连接...
- 罗鹰兰丁常新亚张晓敏包锦忠
- 工程结构支撑条件优化设计被引量:7
- 2004年
- 提出了一种将结构支撑位置和支撑类型作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方法 ,就支撑条件改变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如何在遗传算法中实现结构支撑位置和支撑类型的优化 .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结构支撑条件的转变对结构的影响 ,证明结构支撑条件的优化处理对提高结构性能是有效的 .
- 罗鹰段宝岩狄杰建
- 关键词:结构优化遗传算法
- 八边形体装电池阵立柱式微小卫星构型
- 八边形体装电池阵立柱式微小卫星构型,将卫星设计为非等边的对称八边形立柱式结构,同时优化卫星八边形的构型及内部空间设计,将卫星分为平台舱与载荷舱两个舱段,其中顶板与中板之间的舱段为平台舱,中板与底板之间的舱段为载荷舱。每个...
- 罗鹰常新亚张晓敏包锦忠蒋炎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分光棱镜的光学成像系统
-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分光棱镜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组件;所述光学系统中含有分光棱镜;光束进入光学系统后,经光学系统中的多个分光棱镜进行分光,最终分别在多个探测器组件上成像;光学系统内部设置有多个分光棱镜,且光...
- 曾鸿闫阿奇罗鹰王浩刘广森曹建中
- 文献传递
- 能源控制与卫星主承力板的一体化实现方法
- 能源控制与卫星主承力板的一体化实现方法,首先选用矩形的硬铝材料作为加工基板,加工基板囊括卫星主承力隔板及能源控制模块一体化设计时的最大包络尺寸,然后在矩形加工基板的两个长边方向两侧各自铣去一部分矩形空间作为能源控制模块接...
- 张晓敏常新亚包锦忠罗鹰李志壮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分光棱镜的光学成像系统及超高帧频成像方法
- 本发明一种基于分光棱镜的光学成像系统及超高帧频成像方法,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组件;所述光学系统中含有分光棱镜;光束进入光学系统后,经光学系统中的多个分光棱镜进行分光,最终分别在多个探测器组件上成像,同时控制多个探测器组件...
- 曾鸿闫阿奇罗鹰王浩刘广森曹建中
- 文献传递
- 索网式星载展开天线结构纵向调整索数及其初始张力的优化被引量:17
- 2005年
- 针对星载可展开天线的特殊要求,对索网式展开天线结构的初始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以上、下索网之间的纵向调整索数与索张力为设计变量,表面精度与纵向调整索数为目标,应力和频率为约束条件,建立双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由于传统的优化方法难以求解高度非线性的、具有混合变量的双目标优化问题,故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优化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狄杰建段宝岩杨东武罗鹰
- 关键词: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