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和正常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score,BIS)和丙泊酚需求量有无差异,进一步评估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手术期间及麻醉苏醒期麻醉药物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年龄≥65岁、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组:第1组≥25,第2组≤21。所有患者泵注瑞芬太尼0.5μg kg-1 min-1后静注丙泊酚0.5mg/kg,分次追加丙泊酚使意识丧失后以75μg kg-1 min-1的速度泵注。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记录术前和术后24hMMSE评分、麻醉药使用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值。结果:术前第1组和第2组基础MMSE分别是(26.8±1.6)和(16.6±4.2),术后24h是(26.6±1.5)和(15.6±4.3),诱导前第1组有4例(8.9%)基础BIS值<93,第2组有13例(27.7%)基础BIS值<93(P=0.02),在诱导前、意识丧失期、停药后3、5min和拔管前第2组平均BIS值均低于第1组(P<0.05),第2组丙泊酚诱导量低于第1组(P=0.02),第2组睁眼时间长于第1组(P=0.03)。结论:认知功能损伤患者基础BIS值低于正常患者,诱导时丙泊酚减少和苏醒时睁眼时间延长,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全麻时推荐的目标BIS值并不一定适合认知功能损伤患者。
目的:研究全麻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记录术前、插管5min、切皮、拔管5min、术后1、4、24、48h患者收缩压变化,并于术前及术后1、4、24、48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结果:试验纳入患者1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输液量及出血量,各观察点收缩压以及患者自控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组间比较。术后1、4h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24h及48h两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患者术后短期内均出现认知功能的降低。
目的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0.7—0.9为B组;TOF〈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及B组与A组比较,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存在残余肌松(TOF〈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