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雅斌

作品数:44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角膜
  • 10篇手术
  • 8篇腰椎
  • 6篇激光
  • 6篇脊柱
  • 5篇融合术
  • 5篇术后
  • 5篇椎间融合
  • 5篇疗效
  • 5篇骨折
  • 4篇原位
  • 4篇镇痛
  • 4篇椎间盘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磨镶术
  • 4篇飞秒
  • 4篇分子
  • 3篇断层扫描
  • 3篇多模式镇痛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42篇胡雅斌
  • 8篇郑燕
  • 8篇王振斌
  • 8篇赵疆
  • 8篇陈继征
  • 7篇周跃华
  • 6篇项泽文
  • 6篇柳静
  • 6篇楚戈
  • 6篇张秋露
  • 5篇王玥
  • 5篇翟长斌
  • 5篇张丽
  • 5篇张晶
  • 4篇杨晓辉
  • 4篇黄卫民
  • 4篇徐雯
  • 4篇高小亮
  • 4篇刘倩
  • 3篇魏文斌

传媒

  • 6篇中外医疗
  • 5篇新疆医学
  • 3篇健康世界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25届全国...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ILE与FS—LASIK对近视眼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可预测性的比较被引量:16
2017年
背景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近视的矫治,其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也受到关注。目的分析和比较SMILE与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对中央角膜组织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35例270眼,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SMILE组69例138眼和Fs—LASIK组66例132眼,组间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分别接受SMILE和FS.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RTVueFD—OCT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角膜实际切削深度、切削误差和术眼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值为实际切削深度,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间的偏差值为切削误差,比较2个组间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探讨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SMILE组和FS—LASIK组术眼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6、-1.405、-1.420,均P〉0.05)。SMILE组患者术后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为(76.96±15.27)μm,低于预测切削深度的(96.76±16.5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6,P〈0.01);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分别为(77.92±18.69)μm和(77.42±15.6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P=0.547)。SMILE组术后切削误差量平均为(20.55±8.51)μm,大于FS—LASIK的(7.17±5.97)μm,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0,P〈0.01)。2个组术眼角膜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问均呈线性正相关(r=0.799、0.867,均P〈0.01),SMILE组与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均随着预测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l,:3.892±0.749X和Y=3.443±0.957X。结论
徐雯周跃华张丽胡雅斌王玥
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可预测性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d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高小亮杨晓辉黄卫民胡雅斌
关键词:手术中
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赵疆卡哈尔.艾肯木王振斌楚戈陈继征胡雅斌项泽文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脊柱外科腰椎管狭窄症血液回输技术外科手术患者融合内固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共206例,根据患者住院时自行选择分为多模式镇痛组114例和常规镇痛对照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的6 h、12 h、24 h、48 h时和72 h疼痛的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的VAS评分分别是:(3.2±1.1)和(4.7±0.7)、(3.5±1.0)和(5.5±0.9)、(4.0±1.1)和(5.4±1.2)、(2.9±1.4)和(3.6±1.1)、(2.9±0.6)和(3.1±0.6);首次下床时间为:(4.3±2.8)d和(5.4±2.2)d;住院日数为:(13.2±2.8)d和(14.8±4.6)d。两组相比较,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较常规镇痛方式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
胡雅斌顾文飞卡哈尔.艾肯木陈继征王振斌楚戈赵疆项泽文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角膜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角膜给药装置,该角膜给药装置包括环状本体和手柄,环状本体包括靠近眼球的第二集药部,以及远离眼球的第一集药部,第一集药部设有第一集药腔,以及与第一集药腔相连通的添药口和连接口,第二集药部与第一集药...
胡雅斌翟长斌郑燕
患者眼药滴用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改进的点药方法在帮助患者提高点药的准确性及避免药物污染中的作用。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07年11-12月间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病房接受治疗的27例患者。方法入选患者为单眼患病者,则患眼归入患眼组,正常眼归入正常组;若为双眼患病,则仅将视力相对较差的眼归入患眼组。以上患者演示自己点药方法,每位患者演示5次。记录患者5次点药中,能准确将药物点入结膜囊内的次数;记录能成功点入结膜囊内5次眼药,需要点药次数;记录点药过程中药瓶未接触眼周皮肤的次数。然后向患者示范并教会我们改进的点药方法,其后3天,记录患者点药情况。主要指标药物滴入结膜囊及药瓶接触眼周皮肤的次数。结果 27例患者既往使用滴眼液的时间为(1.70±3.61)年。在5次滴药中有(3.00±1.82)次能够将药物滴入结膜囊内,向结膜囊内滴入5滴药物需使用(7.15±1.97)滴药物,5次点药中药瓶头部未接触眼周皮肤的次数为(0.37±1.33)次。学习我们改进的方法 3天后,患者在5次滴药中有(4.62±0.63)次能够将药物滴入结膜囊内,向结膜囊内滴入5滴药物需要使用(5.37±0.63)滴药物,5次点药中药瓶头部均未接触眼周皮肤。此三项与学习新方法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目前患者滴眼液的使用情况存在较大问题,将药物滴至结膜囊外而造成药物浪费,药瓶接触皮肤造成药物污染。采用新的点药方法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问题,提高药物的使用率并避免药物污染的发生。
胡雅斌甄毅刘莎赵亚辉王文欣于佳万伟宁
关键词:眼药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9、18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但在相同时间段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末期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且未见钛板和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3例重度吞咽困难。结论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隙高度,但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高小亮杨晓辉黄卫民胡雅斌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
郑燕周跃华张晶刘倩柳静胡雅斌
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
护理记录是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和护理工作内容的记录,它不仅反映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也反映护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0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出台,对护理文件书写提出了...
赵亚辉沙颍胡雅斌
文献传递
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37例,根据患者住院时自行选择的手术组而划分为超前镇痛组16例和常规镇痛对照组21例。观察两组术后的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疼痛的VAS评分,住院日数和镇痛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前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术后6、24、48小时疼痛的VAS评分分别是:5.3±1.7和6.5±1.1、4.0±0.9和5.1±1.3、3.3±0.7和3.7±0.6;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在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内使用次数分别为:2.4±1.5、5.0±2.1、7.4±2.7和3.3±1.8、5.9±1.8、9.4±2.6次。两组相比较,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P<0.05)。结论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较常规镇痛方式更能减轻患者疼痛、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减少镇痛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高强涂来勇胡雅斌
关键词:超前镇痛帕瑞昔布下肢骨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