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伟鹏

作品数:50 被引量:58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篇地震
  • 11篇青藏高原
  • 9篇发震
  • 8篇发震构造
  • 7篇青藏
  • 7篇裂带
  • 6篇地壳
  • 5篇断层
  • 5篇断裂带
  • 4篇地震考证
  • 4篇历史地震
  • 4篇活断层
  • 4篇GPS
  • 4篇GPS速度场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貌
  • 3篇地质
  • 3篇东段
  • 3篇新活动
  • 3篇形变

机构

  • 39篇中国地震局兰...
  • 19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0篇葛伟鹏
  • 30篇袁道阳
  • 19篇刘兴旺
  • 16篇郑文俊
  • 16篇何文贵
  • 8篇雷中生
  • 5篇邵延秀
  • 4篇梁明剑
  • 4篇张培震
  • 4篇刘百篪
  • 3篇张波
  • 3篇俞晶星
  • 3篇熊振
  • 3篇张俊玲
  • 3篇沈正康
  • 2篇苏鹤军
  • 2篇陈桂华
  • 2篇陆斌
  • 2篇程建武
  • 2篇刘建辉

传媒

  • 9篇地震地质
  • 8篇西北地震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兰州市活断层探测项目数据整合框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兰州市活断层探测项目所应用的多种探测方法和过程的研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项目实施过程所得到的各种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引入了模型驱动架构(MDA)、统一建模语言(UML)和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兰州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数据整合框架。
葛伟鹏袁道阳何文贵刘兴旺郑文俊
关键词:地理数据库活断层探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在综合分析兰州黄河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测量并结合1:1万DEM图形数据资料,获得了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阶地平面分布图和纵横剖面对比图。结合本区黄河不同级别阶地年代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晚第四纪的构造变形主要以褶皱隆升为主,盆地内的断裂晚第四纪无明显构造活动。
刘兴旺袁道阳葛伟鹏
关键词: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在距震中约90 km范围内产生了10 mm及以上的同震永久变形,距震中160~200 km的GNSS连续站记录到的同震变形则十分微弱,总体在毫米级以下;(2)同震位移图像呈现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同震变形模式.在距震中约3 km破裂带南侧的测站,其同震位移为近东向,大小445.9±3.3 mm,而在破裂带远场则呈现出典型的与左旋走滑型地震匹配的“四象限”对称分布的挤压或拉张尾端变形特征;(3)同震位移量以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为界,南北两盘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南盘变形运动大于北盘;(4)托莱山断裂西段同震位移总体表现出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弹性回跳”现象,但其跨断层近场测站却并不服从上述同震变形特征,指示其并未参与此次地震破裂,考虑到托莱山断裂西段显著的左旋剪切应变能积累背景,其未来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李煜航梁诗明郝明葛伟鹏葛伟鹏李长军张迎峰张迎峰陈俊先梁洪宝梁洪宝朱爽
关键词:同震形变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被引量:29
2007年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级达7%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Ⅸ~Ⅹ度,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北区的143年地震震中位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震级达7%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Ⅹ度,推测其发震构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东端的主干活动断裂之一。
袁道阳雷中生葛伟鹏刘兴旺刘百篪张俊玲
关键词:发震构造
1125年兰州7级地震地表破裂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07年
根据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和史料考证资料,对兰州1125年7级地震的极震区范围、发震断层、地表破裂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次地震的极震区范围位于兰州市及其西南,震中在咸水沟一带,发震断层为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咸水沟—马泉沟小段。该次地震形成了长约7km,宽300~1000m的地表破裂,其破裂类型有地震断层、地震陡坎、地震裂缝、地震滑坡、地震陷坑等。其中可细分为2小段,东南小段为麦地湾—咸水沟段,由两条平行的地表破裂组成;西北小段为大马家滩—马泉沟段,由单条地表破裂组成。根据大比例尺平、剖面图实测,该次地震的左旋位移量2.4~2.5m,垂直位移量0.45~0.92m。文章最后,对地震的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宋方敏袁道阳陈桂华葛伟鹏程建武苏鹤军陆斌何文贵
关键词:兰州地震震中位置地表破裂
由黄河阶地变形反映的兰州盆地活动构造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大比例尺航空照片、1:10 000地形图及DEM图像研究和详细的野外调查,确定了兰州盆地各级阶地的分布状况.野外利用差分GPS实地测量了各级阶地海拔高度,据此得到了兰州盆地黄河两岸阶地纵剖面图.根据剖面图中阶地变形特点分析了兰州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发现兰州盆地内活动构造以褶皱变形为主,断层多为褶皱隆起过程中的派生断裂,其活动性较弱.兰州盆地内变形的动力来源于西南方向马衔山北缘断层的左旋走滑.现有的地质资料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刘兴旺袁道阳潘保田葛伟鹏
关键词:河流阶地兰州盆地
甘肃东南地区构造活动与2013年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孕震机制被引量:93
2013年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地区中强地震频发,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结合地球物理、地震学和野外调查等资料,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断裂的向北挤压和向东的运动是该地区构造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孕震环境和机制,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走滑及向南北两侧逆冲"花状构造"是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级地震正好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中东段上,是该断裂分段不均匀活动的结果.
郑文俊袁道阳何文贵闵伟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葛伟鹏李峰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处于青藏高原内部造山带地区,其构造活动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采用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初步分析研究。首先采用航卫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该断裂断错了山前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的断层陡坎高度在1.5~2.5m。通过扩散方程,并参考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的抬升速率初步限定在1~2mm/a。我们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的地形高程纵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其结果也支持祁漫塔格北缘存在构造活动。
邵延秀葛伟鹏张波苏琦
关键词:抬升速率
2010年玉树地震震前甘孜-玉树断裂形变场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W6.9地震发震断层为甘孜-玉树断裂NW段。断裂错动速率的准确估计能够为认识发震断裂的结构和地震的孕震过程提供帮助,甘孜-玉树断裂周边地区(89°~103°E,28°~39°N)1999—2007年的GPS观测使之成为可能。去除受到断裂锁定效应或其他断裂位错影响的数据后,将跨断裂剖面上的台站速率分解为平行断层和垂直断层2个分量,并进一步估算得到风火山断裂、甘孜-玉树断裂和鲜水河断裂NW段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6.1±1.9)、(6.6±1.5)和(10.2±0.7)mm/a。结合该地区地质学研究结果,推测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自西向东逐段增强的走滑速率反映了不同区域地壳对印藏碰撞造成形变的转换、吸收方式之差异。甘孜-玉树断裂现今分段错动速率的定量估计为该断裂的深入研究和青藏高原变形发展过程的认识提供了宝贵数据。
王阎昭王敏沈正康葛伟鹏王康王凡孙建宝
关键词:玉树地震GPS
利用地貌形态估算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及邻区的下地壳黏滞系数被引量:2
2020年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下地壳黏滞系数的定量化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北缘动力过程的基础。为进一步认识该区域岩石圈动力学的演化过程,建立下地壳流与不同时间尺度岩石圈变形特征的相互联系,文中以下地壳管道流模型为基础,利用地貌形态估算下地壳的黏滞系数,探讨深部岩石圈流变学过程如何作用于上地壳形变和构造地貌特征;同时结合GPS速度场分析现今的地壳形变,进一步研究区域弥散构造变形过程。结果表明:1)若尔盖-红原盆地北侧及东北侧下地壳的黏滞系数小于东侧及东南侧;2)下地壳流具有向NE低黏滞系数区流动的趋势,较好地解释了该区域的造山运动过程、弧形等高线分布及"V"形展布断裂的发育;3)GPS数据揭示的现今地表运动方向与黏滞系数反演的下地壳历史演化方向一致,说明下地壳与上地壳可能具有良好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最终为解释不同走向和性质的断裂系发育、造山带形成、宏观地貌发育特征以及深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的流变学和隆升动力学提供了依据。
魏聪敏葛伟鹏张波
关键词:GPS速度场构造地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