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志勇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吸烟、饮茶、饮酒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吸烟、饮茶、饮酒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是否存在病因联系。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 ,将 4 0 2例AD患者纳入病例组 ,384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 ,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为匹配条件 ,进行m∶n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吸烟和血管事件之间进行交互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分析发现 ,5 0岁以上每月饮茶 1~ 3次者在AD组中的比例低于其在正常对照组中的比例 [OR(OddsRatio) =0 75 7,P =0 0 0 0 1],随着饮茶频率的增加 ,OR值减少。几乎每天饮茶者OR值为 0 4 338。 5 0岁以上吸烟量为 0 1~ 9 9包 年在AD组中的比例低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的比例 (OR =0 76 9,P =0 0 6 0 2 ) ,吸烟量≥ 10包 年者的OR值为 0 5 914。吸烟和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反向交互作用。未发现饮酒与AD有关联。结论 饮茶可能是AD的保护因素 ,吸烟本身可能对AD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可能通过血管事件增加患AD的危险。饮茶、吸烟对AD的保护作用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本研究为在人群中预防和治疗AD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王清华张振馨唐牟尼洪震屈秋民蒋知新衣志勇张清华李辉
- 关键词:吸烟饮茶饮酒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对照研究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在本研究中,作者应用ELISA方法首次全面评价国内研制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衣志勇李小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标志物脂肪酸结合蛋白
- 文献传递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的水平 ,以检测其作为 AMI早期诊断指标的有效性 ,为早期诊断 AMI提供特异而敏感的生化指标。方法 (1 )从心脏组织中利用 RT- PCR方法克隆 h- FABP基因 ,并转入 E.coli中表达 ;(2 )制备抗 h- FABP的单抗和多抗 ;(3)利用 ELISA方法 ,测定不同血清中 h- FABP的浓度。结果 (1 ) h- FABP在 E.coli中高水平表达 ,并经纯化得到了人的 h- FABP;(2 )制备了抗 h- FABP的单抗及多抗 ,并通过纯化得到了特异于 h- FABP的 Ig G;(3) AMI患者血清中的 h- FABP浓度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 ,并且在发病后 2 h开始升高 ,在 5~ 6 h内达到最高值 ,在 1 2~ 2 4 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h- FABP对于早期诊断 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早期诊断
- 王显花崔红莲孙冬梅胡美浩衣志勇李小鹰
-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ELISA
- 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正>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分析生活习惯与健康的关系。方法:由专业医生以问卷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社区41-60岁的中老年人(13 507名)和61岁的老年人(25 061名),共计38 568名普通居...
- 孙宇张清华蒋知新衣志勇林虎田莉夏爱祥
- 文献传递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阿片肽受体亚型的表达和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对心房κ1阿片肽受体mRNA、蛋白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例窦性心律(SR)组和24例AF组患者,取心房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心房κ1阿片肽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分别采用4例SR组和4例AF组患者的心房组织,用电镜方法分析其线粒体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AF组患者心房κ1阿片肽受体mRNA表达量为262±20,低于SR组19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κ1阿片肽受体棕色颗粒为(1261±90)个,少于SR组(2325±13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线粒体形态减小,分别为(1.0±0.2)μm与(0.8±0.2)p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组κ1阿片肽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相关,表明AF时心房组织自我保护能力减弱,并伴有线粒体超微结构重构。
- 张宪伟蔡小兵季建华罗军衣志勇张维强
- 关键词:阿片样心性心房颤动
-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刘亚巍田苗蒋知新洛佳坤衣志勇
-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 多标志物同步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 第一部分 多标志物同步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本部分对疑似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s)患者同步检测了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 衣志勇
- 关键词:标志物同步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文献传递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04年
- 目的 评定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行开发的H FAB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对 12 6名健康体检者和 5 3例AMI患者血清H FABP进行检测 ,同时测定肌红蛋白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 ,并对AMI进行动态观察 ,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 H FABP在AMI后 (1 84± 0 6 4 )h血浆浓度即开始升高 ,比CK MB、cTnI早 (P <0 0 1) ;时间浓度动态曲线与MYO相似 ,与CK MB、cTnI相比曲线前移。AMI后 2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4 7%、80 4 1% ;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 16 %、91 2 6 %。 结论 AMI后 2、4hH FABP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望成为重要的早期和排除诊断的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手段之一。
- 衣志勇蒋知新李小鹰王克英王显花任建伟
-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溶栓治疗
- 咖啡因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4年
- 本文综述了咖啡和咖啡因与帕金森病神经性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证据的研究进展,表明了咖啡因能作为一种腺苷酸A2A受体的拮抗剂增强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运动能力和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功能,因此咖啡因与PD关系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为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有益线索。
- 蒋知新张清华喻陆衣志勇
- 关键词:帕金森病咖啡因神经保护作用病人生物学拮抗剂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心肌损伤后心肌标志物从心肌组织释放到血中,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血中心肌标志物水平的高低是诊断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
- 衣志勇李小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