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仁茂

作品数:77 被引量:49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地震
  • 19篇汶川地震
  • 14篇地质
  • 14篇滑坡
  • 10篇断层
  • 9篇地表破裂
  • 9篇裂带
  • 8篇破裂带
  • 7篇地表破裂带
  • 6篇地下水
  • 6篇水土
  • 6篇水土流失
  • 5篇地震地表破裂
  • 5篇地震地表破裂...
  • 5篇新近沉积土
  • 5篇灾害
  • 5篇沉积土
  • 4篇断层泥
  • 4篇基于GIS
  • 4篇建筑物

机构

  • 47篇中国地震局
  • 23篇北京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市勘察设...
  • 4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7篇袁仁茂
  • 19篇徐锡伟
  • 14篇陈桂华
  • 14篇马凤山
  • 12篇李树德
  • 12篇谭锡斌
  • 12篇邓清海
  • 10篇于贵华
  • 8篇郭婷婷
  • 7篇安艳芬
  • 6篇杨晓燕
  • 5篇张秉良
  • 5篇韩竹军
  • 4篇陈锁忠
  • 4篇高翔
  • 4篇杨虎
  • 3篇王晓东
  • 3篇吕红华
  • 3篇李国庆
  • 3篇孙宏伟

传媒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地震地质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地震研究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泥伊利石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南水电站断层泥中伊利石物理化学特征,结果显示:1伊利石物质的X射线衍射特征为Δ[(002)-(001)]>8,Ir>1,BB1<4°,属I+ISII有序混层,膨胀层小于15%,晶胞参数b0=8.991,1M多型结构;2K2O的平均含量9.1%变化范围在8.5%-10%之间;3K2O和Fe2O3含量之间为负相关,K2O含量与Δ[(002)-(001)]2θ值呈正相关,而K2O与Ir值呈负相关。上述特征表明该断层泥伊利石是在低温(小于200℃)低压环境下生成。它的形成与断层稳定滑动机制有关。由此推测该断层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张秉良周永胜袁仁茂李康
关键词:断层泥伊利石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
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被引量:2
2003年
我国山地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为主 (称崩滑流灾害 )。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安全 ,广泛破坏资源环境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李树德吕红华袁仁茂
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路面渗水的环境灾害分析及其治理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以广东花清高速公路路面渗水问题为例,进行环境灾害分析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岩土测试以及综合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渗水由弱透水层中的潜水引起,连续降雨期间,在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弱透水层中的孔隙潜水面上升造成,而潜水的补给来源是分水村环形山谷中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针对其成因提出了降水盲沟的治理措施。综合考虑各种环境条件的情况下,通过降低高速公路附近的地下水水位,路面渗水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该事故表明在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研究中地下水的作用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环境因素进行考虑,在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大环境背景条件下,多学科结合进行环境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邱向荣袁仁茂黄伟义
关键词:路面渗水环境灾害治理措施地下水高速公路
新近沉积土特征信息提取的因子分析法
新近沉积土的众多变量特征,可以近似的用4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虽然因子数量简化成了4个,但是其中蕴涵的特征信息量却高达94.989%,损失的信息相当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之间所包涵的信息互不重叠,这就大...
袁仁茂孙宏伟马凤山李树德
关键词:特征信息新近沉积土
文献传递
制备含复杂断续裂隙的直剪试验类岩石岩样模具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岩体力学及岩体物理仿真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含复杂断续裂隙的直剪试验类岩石岩样模具及方法,旨在解决类岩石岩样裂隙位置、倾角、张开度、宽度等几何特征难以准确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控制台...
陈东辉袁仁茂
MODFLOW在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探洞涌水评价中的应用
2006年
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在探洞开挖至400m处,遇到断层带,并发生涌水问题,造成部分洞段出现塌方。涌水问题必定影响水资源均衡,考虑到探洞前方有两家矿泉水水厂,探洞因此停止施工。本文应用MODFLOW软件对该工程进行模拟研究,结合研究区的工程特性,通过建模、概化与计算,模拟了探洞开挖引起的涌水和地下水均衡问题,得出的模拟计算结果较为合理,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保证了探洞施工的顺利进行。说明MODFLOW在使用恰当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模拟裂隙介质中地下水水流问题。
马平张志修袁仁茂马凤山秦四清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MODFLOW
水土流失的多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24
1999年
综合了我国近年来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地质地貌学、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指出,区域地质背景对水土流失有着宏观的控制作用,而构建完整的生物链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所在。
袁仁茂杨晓燕李树德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域地质背景
Newmark方法在芦山地震诱发滑坡分布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13年
对于地震滑坡灾害而言,进行地震滑坡危险区划是降低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方法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文中通过对地震灾区震后航片、遥感影像等的解译,初步获得此次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概况。在芦山地震灾区的地形和岩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Newmark物理平衡模型,对该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分析预测,通过对比本研究获得的潜在滑坡区域预测结果与解译的滑坡分布情况,表明Newmark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地震诱发滑坡预测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滑坡影响范围估算方法的差异,认为震级与产生滑坡最远距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估算方法。
陈晓利袁仁茂庾露
关键词:滑坡
论城市水土流失及其类型系统被引量:20
2001年
城市水土流失包括土的流失和水的流失。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城市水资源的流失与土壤资源的流失一样 ,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但在水土流失研究中对水资源的流失相对重视不够 ,将水土流失中水土的交互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工作则更少。城市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地表 ,也发生在地表以下 ,共同构成城市水土流失的立体系统。同时 。
袁仁茂杨晓燕李树德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中国西南地区纽马克位移新的评估模型
2019年
本文作者旨在建立适用于中国西南地区同震位移的纽马克(Newmark)位移模型,该区域内发生过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基于2008年汶川MW7.9地震期间的33条强震动数据记录,作者对其中的纽马克位移值(Dn),临界加速度(Ac)和阿里亚斯强度(IA)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根据吉布森(Jibson)模型及其演化模型的参数形态,拟合了新的参数,使模型适用于中国西南地区。结果表明:利用新拟合参数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和较小的评估误差。然后,利用2013年MW6.6芦山地震的强震动数据对这些模型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证实了具有新拟合参数的模型适用于中国西南地区,并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出了具有最小评估误差和最大拟合优度的新参数模型:logDn=0.465logIA+12.896AclogIA-22.201Ac+2.092±0.148(R^2=0.92),该模型可用于未来中国西南地区的灾害评估。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引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显示本文建议的新拟合参数模型应用于中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全球评估模型需要根据特定区域的地震地质条件重新拟合模型参数,以获得更好的评估结果。
Jin J.-LWang YGao DYuan R.-MYang X.-Y金家梁(译)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地质条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