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敏

作品数:47 被引量:41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慢性
  • 12篇肾病
  • 12篇肾脏
  • 11篇肾小球
  • 10篇蛋白尿
  • 10篇肾脏病
  • 9篇肾炎
  • 9篇慢性肾脏
  • 9篇慢性肾脏病
  • 7篇病患
  • 6篇病理
  • 5篇血尿
  • 5篇肾功能
  • 5篇肾小球疾病
  • 5篇肾小球肾炎
  • 5篇慢性肾小球
  • 4篇糖皮质
  • 4篇糖皮质激素
  • 4篇皮质激素
  • 4篇临床病理

机构

  • 47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黑龙江省中医...
  • 4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7篇袁敏
  • 38篇丁小强
  • 26篇钟一红
  • 23篇滕杰
  • 19篇吉俊
  • 18篇邹建洲
  • 15篇方艺
  • 15篇陈利明
  • 13篇傅辰生
  • 13篇刘红
  • 9篇章晓燕
  • 7篇徐少伟
  • 6篇何立群
  • 5篇王怡
  • 5篇彭文
  • 4篇宦金星
  • 4篇沈波
  • 4篇聂莉芳
  • 4篇王小琴
  • 4篇张佩青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医学
  • 7篇复旦学报(医...
  • 6篇中华肾脏病杂...
  • 5篇上海医学
  • 4篇家庭用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大众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120例CKD非透析患者患者,其中治疗组71例,皮下注射EPO10000U,每周1次,血红蛋白(Hb)升高至110g.L-1后,改为隔周1次;对照组49例,不使用EPO。两组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但不服用任何降血脂药。随访期12个月。随访期每月检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每3个月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脂蛋白(a)(Lp(a))。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治疗组TC、LDL-C、Lp(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治疗前5.53±0.43mmol.L-1、3.81±0.81mmol.L-1、249±80.1mg.L-1降到4.78±0.56mmol.L-1、3.09±0.93mmol.L-1、217±92.5mg.L-1(P<0.05),TG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Lp(a)在观察期结束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仅TC有显著下降(5.67±0.76mmol.L-1和5.27±0.72mmol.L-1,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TC下降更显著(P<0.05);EPO治疗组HDL-C显著升高(1.31±0.25mmol.L-1和1.82±0.29mmol.L-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KD非透析患者用EPO能改善脂质代谢异常。
袁敏邹建州章晓燕丁小强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脂质代谢
51例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水肿、血尿多见,近50%患者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Ⅰ型或病理有肾血管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临床表现重,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多见,肾小管功能差;Ⅲ型则肾病综合征较多见。儿童患者症状较成人轻,肉眼血尿较成人多见,但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成人少见。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随访时间9个月至26年,平均9.5年,9例在34个月至25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死亡。结论 MPGN临床表现重,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袁敏吴兆龙丁小强郭慕依郭贻清
关键词:病理特征预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附5例报告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或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水平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5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伴有两肺间质性炎症。肾活检示新月体比例为56.7%~5.9%,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的同时,运用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ANCA-MP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4.34±31.73)vs(87.96±46.67),P=0.003];抗-GBM亦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13.00±11.61)vs(23.53±24.27),P=0.079]。肾功能显著改善,2例治疗前需透析的患者中有1例无需维持透析,血肌酐由治疗前710μmol/L降至350μmol/L;3例治疗前无需透析的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由治疗前586μmol/L、197μmol/L、367μmol/L降至261μmol/L、136μmol/L、236μmol/L。肺部间质性炎症均有明显好转。免疫吸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常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5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快速、显著降低急进性肾炎患者循环中的ANCA、抗-GBM等自身抗体,改善肾功能和肺部病变,使患者迅速达到临床缓解,安全性好。
滕杰陈利明邹建洲吉俊方艺丁小强章晓燕徐少伟钟一红傅辰生袁敏
关键词:蛋白A免疫吸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陈利明邹建洲方艺钟一红徐少伟傅辰生袁敏滕杰吉俊丁小强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慢性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MARS治疗结合胆红素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CKD1-2期)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入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69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内服;西药组(23例)予氯沙坦50 mg/d口服。在治疗24周后,判定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水平。结果:中药组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MA/Cr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e GFR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朱祎何立群袁敏丁小强张欣贤侯卫国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氯沙坦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组人群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方案的81例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内服;西药组(21例)予氯沙坦50 mg/d口服。总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优于西药组76.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中药组用药后8周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下降值以及24周血血胱抑素C和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下降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在改善症状、降低证候积分值、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王东吴同茹谢婷婷彭文王怡袁敏米秀华毕月萍何立群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氯沙坦
53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了解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 )血尿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5 3例患者中 ,有蛋白尿者 48例 (90 .6 % ) ,其中单纯蛋白尿者占 2 5 % ,2 4h尿蛋白定量 >1.5 g者占 14.6 % ;有血尿者 41例 (77.4% ) ,其中单纯血尿者占 12 .2 % ,红细胞形态异常≥ 70 %者占 5 1.2 % ;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者 36例 (6 7.9% ) ;伴高血压者 2 1例 (39.6 % ) ;内生肌酐清除率 <80ml/min者 14例 (2 6 .4% )。病理类型多样 ,其中 31例 (5 8.5 % )为IgA肾病 ;部分病例病理表现严重 ,有明显活动性病变者占 2 2 .6 % ,经治疗大多肾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 :在人群中开展尿常规普查 ,能早期筛选出可疑肾脏疾病患者 。
沈沛成宦金星滕杰钟一红袁敏丁小强
关键词:体检蛋白尿血尿肾病理病理分析
慢性肾脏病3~5期伴重度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伴重度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2月CKD 3~5期患者174例。比较尿蛋白≥3.0 g/24 h的重度蛋白尿组(A组)及尿蛋白〈3.0 g/24 h的轻、中度蛋白尿组(B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中肾存活率。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肾活检时肾功能较差,进入CKD 4期及以上的比例更高(95.92%vs.86.84%,P〈0.05)。A组患者肾脏病理类型多样、复杂,但肾小管间质疾病及血管病变所致肾损伤少见。IgA肾病中,A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活动性病变较B组更为严重。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A组患者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7±1.98)vs.(6.21±3.37)g/24 h,P〈0.01],血白蛋白水平升高[(38.73±5.86)vs.(31.42±7.63)g/L,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34.69±26.35)vs.(20.25±6.87)mL.min-1.1.73 m-2,P〈0.01],肾功能改善,但肾存活率低于B组(50.75%vs.70.83%,P〈0.05)。结论 CKD 3~5期伴重度蛋白尿患者与伴轻、中度蛋白尿患者相比,肾功能更差,病理上活动性病变更明显,肾存活率更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改善肾功能。CKD 3~5期患者仍需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刘红丁小强徐夏莲方艺袁敏章晓燕吉俊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蛋白尿霉酚酸酯IGA肾病
上海地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与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表现,探讨病情好转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在我院诊治的25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愈出院患者与未治愈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治愈出院患者在进展期和恢复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胸部CT基本表现,并使用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肺炎病灶定量分析软件定量病灶体积百分比,评估肺部病灶随病程变化的演变特点。结果25例(3例死亡)COVID-19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为65(63,75)岁,BMI为25.60(23.51,28.65)kg/m^2,22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症状以发热(22例)、咳嗽(14例)最常见,18例合并基础疾病。12例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3例未治愈(死亡3例、住院时间>25 d且病情未缓解者10例)。与未治愈患者相比,治愈出院患者的BMI较低,从发病至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时间较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是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愈出院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1)。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进展期,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例患者于进展期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多肺叶以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其中胸膜增厚20例,双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均复查胸部CT,均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好转,部分形成不规则纤维网格影或条索影,胸膜增厚及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由定量分析病灶体积随病程变化的曲线图可见,1
周粟袁敏宋凤祥施楠楠单飞蒋超施裕新
关键词:重型危重型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T淋巴细胞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现况调查被引量:81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科门诊及住院的CK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调查CKD患者贫血患病率,对肾性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K/DOQI和我国贫血诊断标准,845例CK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9.47%和56.09%。根据K/DOQI贫血诊断标准,年龄〈30岁、30-50岁、50-70岁、〉70岁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47.83%、63.20%、71.95%、82.99%;CKDⅠ~Ⅴ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0%、36.96%、45.4%、85.11%和98.29%;经eGFR矫正后,各种不同肾脏基础疾病患者的贫血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肾病(76.83%)、高血压肾病(67.49%)、慢性肾小球肾炎(66.05%)和多囊肾(61.45%)(P〈0.05);透析组与非透析组CK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4%和52.05%(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肾功能及透析方式均与贫血患病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肾功能情况与贫血患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率高,发病早。肾功能减退、年龄等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林攀丁小强袁敏刘红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贫血糖尿病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