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双全

作品数:46 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卒中
  • 9篇血性
  • 9篇缺血
  • 9篇颅内
  • 8篇缺血性卒中
  • 8篇脑梗
  • 8篇梗死
  • 7篇血管
  • 7篇脑梗死
  • 6篇青年缺血性卒...
  • 6篇成像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狭窄
  • 5篇症状
  • 5篇偏瘫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依达拉奉

机构

  • 42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顺德区容奇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5篇谭双全
  • 21篇陈红兵
  • 19篇曾进胜
  • 18篇刘刚
  • 17篇邢世会
  • 15篇张健
  • 13篇张爱武
  • 11篇洪华
  • 10篇黄海威
  • 8篇陈歆然
  • 7篇付贤
  • 7篇朱远群
  • 7篇黄家星
  • 7篇党超
  • 6篇彭丹心
  • 5篇范玉华
  • 4篇阮海林
  • 4篇苏丽丽
  • 4篇何深文
  • 3篇吴小红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蛇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老同志之友(...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07年
卒中后出现抑郁已得到广泛认识,但抑郁影响卒中发生的研究近年来才兴起。了解抑郁影响卒中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付贤谭双全黄海威
关键词:抑郁卒中
颅内段与颅外段后循环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头颈动脉夹层是青壮年卒中的主要病因。目前关于后循环头颈动脉夹层的研究很少。我们比较了颅内段与颅外段后循环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近十年确诊后循环头颈动脉夹层患者,依据夹层病变部位不同分为颅内段组与颅外段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差异。结果共59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颅内段后循环动脉夹层组33例、颅外段组26例。颅外段组年龄比颅内组更年轻(P=0.0022)。平均年龄分别为(45.12±13.33)岁与(34.85±10.57)岁。颅内组17例(51.52%)合并有吸烟史,颅外组3例(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颅外段组发病前有外伤诱因的患者更常见(26.92%VS 6.06%,P=0.0269)。颅内组患者头痛更多,而颅外组患者颈部疼痛更多。结论颅内、颅外后循环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及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有助于后循环颅内、颅外动脉夹层的鉴别。
吴永钧陈红兵陈歆然谭双全邢世会谭燕张健
关键词:后循环影像特征易感因素
可能的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1例
2021年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hronic lymphocytic inflammation with pontine perivascular enhancement responsive to steroids,CLIPPERS)是一类可治疗、脑干受累为主的临床及影像学综合征。其主要特点如下:颅脑MRI呈脑桥和小脑为中心的点状增强,组织活检示血管周围CD3^(+)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1]。类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分类及机制不明,CLIPPERS是否可作为独立疾病尚无定论,因缺乏诊断标志物,很可能存在更多未报告的CLIPPERS病例。本文报告1例可能的CLIPPERS病例,以期提高对CLIPPERS的认识。
侯晓灿唐舒锦谭双全曾进胜李娟甘楚盛文利范玉华
广东省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广东省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采集相关资料和临床指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情况。州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1405名研究对象中,163例(11.6%)存在颅内动脉狭窄,104例(7.4%)存在单一颅内动脉狭窄,59例(4.2%)存在2条及以上动脉狭窄,标化患病率为10.3%。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率最高(9.89%),其余依次为基底动脉(3.05%)、大脑中动脉(2.29%)、大脑前动脉(1.59%)、椎动脉(1.38%)、大脑后动脉(0.89%)。年龄分层分析显示,70岁以上年龄组标化患病率(27.8%)显著高于70岁以下组(7.5%)(P=0.000)。单冈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在狭窄组(8.6%)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7%)(P=0.000);平均收缩压在狭窄组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OR=2.362,95%CI:1.194~4.674,收缩压升高OR=1.024,95%CI:1.016~1.031)。结论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在中国南方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累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苏丽丽黄海威谭双全吴小红周桂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后白质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与偏瘫手恢复机制
目的 目前缺乏预测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预后的敏感影像学指标,本研究采用多时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分析偏瘫手患者预后与继发白质纤维变性的特征及联系.方法 序贯入组首次新...
党超刘刚邢世会陈红兵谭双全陈歆然党鸽曾进胜
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梅毒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及检验学、影像学、治疗经过、预后等。结果7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6岁,文化程度大多偏低,均有冶游史,多无明确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均为脑血管梅毒。头颅MR表现: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后肢T1低信号,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桥脑斑片状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枕顶叶条片状T2及水抑制高信号。1例外囊出血,6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全部病例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6例做了腰穿,3例脑脊液TPHA阳性。结论梅毒性血管炎以男性多见,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病例均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梅毒全身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试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张玉群黄帆王立志李扬谭双全
关键词:梅毒血管炎脑卒中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vs 5.6%)、合并小脑梗死(53.8%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vs 10.5%,P<0.01)。结论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吸烟
青年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
目的 调查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长期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住院的青年(18~45岁)缺血性卒中/TIA(发病2...
陈红兵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邢世会谭双全曾进胜
社区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社区汉族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型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社区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突变与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 cerebralartery stenosis,MCAS)是否关联。方法整群抽取汉族成年居民1146人,记录其病史资料,并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鉴定目标人群MTHFR 677位基因型。结果 1146例居民中MTHFR 677位点C/C野生型占60.6%、T/C杂合型占34.1%、T/T纯合突变型占5.3%,C等位基因占77.6%,T等位基因占22.4%。MCAS组与非MCAS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掊2=6.828,P<0.01)、两基因型联合对比(T/C+T/T与C/C:掊2=4.602,P<0.05)及T/T与C/C比较(掊2=5.320,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T/C与C/C比较(掊2=2.590,P>0.05)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显示T/T基因型会增加患MCAS的风险(OR=3.393,95%CI 1.230~9.357)。结论中国社区汉族人群中存在MTHFR C677T基因突变;MTHFR C677T突变存在种族和地域的差异。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MCAS风险增加有关。
谭双全刘冰苏丽丽付贤黄海威黄家星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大脑中动脉
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调查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长期卒中复发风险及其预测因子。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卒中中心住院的青年(18-...
陈红兵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邢世会谭双全曾进胜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