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佑山

作品数:3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骨髓
  • 20篇增生
  • 20篇骨髓增生
  • 20篇骨髓增生异常
  • 15篇综合征
  • 14篇异常综合征
  • 14篇增生异常综合...
  • 14篇骨髓增生异常...
  • 12篇细胞
  • 5篇铁过载
  • 5篇综合征患者
  • 5篇干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MDS患者
  • 3篇地西他滨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性疾病

机构

  • 35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7篇赵佑山
  • 36篇常春康
  • 19篇郭娟
  • 17篇李晓
  • 12篇张曦
  • 12篇顾树程
  • 7篇许峰
  • 7篇费成明
  • 7篇肖超
  • 6篇吴凌云
  • 3篇宋陆茜
  • 3篇赵思达
  • 3篇杨瑞
  • 2篇吴东
  • 2篇郑晴晴
  • 2篇宋晓丽
  • 2篇赵俊功
  • 2篇张征
  • 2篇张耀
  • 2篇费诚明

传媒

  • 10篇诊断学理论与...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DF-1/CXCR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主要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患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细胞凋亡、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选取37例初发MDS患者〔低危组(IPSS≤1.0)22例,高危组(IPSS≥1.5)15例〕、1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及14例良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水平及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选取4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高危MDS患者,通过微孔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SDF-1对细胞之间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21.33%vs 7.27%,p<0.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vs 7.53%,p<0.001),未发现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有相关性。SDF-1能够促进高表达CXCR4患者的细胞黏附于基质细胞并能诱导该细胞的迁移,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极化,上述作用可以被G蛋白抑制剂pertussis toxin、PI3K抑制剂wortmannin及CXCR4拮抗剂AMD3100明显抑制;而对低表达CXCR4的患者细胞则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SDF-1/CXCR4通过PI3K信号通路提高细胞的迁移及黏附能力,发挥抗凋亡作用,上述作用可以被PI3K途径抑制剂和G蛋白抑制剂所阻断。
杨瑞浦杰郭娟许峰张征赵佑山张曦顾树程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SDF-1/CXCR4AMD3100PERTUSSISTOXINWORTMANNI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73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抑癌基因p7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5例初发MDS患者及13名正常志愿者骨髓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p73基因启动子Cp...
赵佑山郭娟顾树程费成明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预后因素
GDF15在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情况和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心脏、肝脏MRI T2*数值,探讨GDF15表达在MDS铁过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GDF15 mRNA表达水平,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铁调素水平,并对24例患者进行MRI T2*检测,得到心脏及肝脏MRI T2*数值,换算为心铁、肝铁浓度。结果:MDS患者铁过载组中的GDF15表达量显著高于铁正常组(P<0.001),2组间的铁调素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MDS铁过载组患者的GDF15表达与铁调素水平间有相关性(r=0.663,P<0.001),而铁正常组中两者间则未见相关性(r=0.199,P=0.275)。EPO与铁调素间在铁过载组及正常组中均无相关性(r=0.301,P=0.697;r=2.433,P=0.805),而铁调素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及MDS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高危与低危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和P=0.005),GDF15、SF在WPSS高危组与低危组间亦呈现显著差异(P=0.037,P=0.028),IPSS高危组与低危组间的GDF15、SF、EPO水平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DF15表达水平与MDS疾病本身间无相关性,但在铁过载的前提下,GDF15表达升高,从而可能发挥了抑制铁调素生成的作用。
顾树程赵佑山郭娟费成明常春康
关键词:GDF15铁调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前期(prefibrotic primary myelofibrosis,pre-PMF)与明显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primary myelofibrosis,overt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临床表现区别。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连续诊断的88例MPN患者的临床相关参数(包括诊断分型、血常规检测结果、脾肿大状况、骨髓巨核细胞数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基因突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纳入88例MP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20~88岁),有32例(36%)为≥65岁的老年人,46例(52%)为男性,22例(25%)出现脾肿大;检出JAK2 V617F突变者为51例(58%),CALR突变者为5例(6%),MPL突变者为2例(2%),三阴性者为30例(34%)。88例患者分型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者共20例;ET为23例;PMF共45例,其中pre-PMF为23例(占PMF的51%),overt-PMF为22例(占49%)。在overt-PMF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阳性率高达18%(4/22)。pre-PMF患者的临床症状比overt-PMF患者轻,其出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低下的比例及平均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比overt-PMF患者低(P值分别为0.048、0.034、0.037)。pre-PMF患者与ET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而pre-PMF患者中出现脾肿大的百分比及白细胞增多的百分比高于ET患者(26%比4%,61%比17%,P值为0.043和0.007),且随访发现,E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pre-PMF患者长(前者未达,后者为94个月,P=0.038)。在pre-PMF中,三阴性患者又比JAK2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小(59岁比62岁,P=0.030)、发生脾肿大例数多(4例比2例,P=0.017)。结论:MPN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pre-PMF与overt-PMF患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区分两者很有必要。prePMF与ET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预后不同,ET预后较好,通过组织形态学诊断结合次要临床标准来区分两者极为重要。
肖超陶英宋陆茜赵佑山吴凌云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SDF-1/CXCR4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无效造血和高风险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例初发MDS患者(15例低危,7例高危)以及7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以8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在低危MDS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1.0]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IPSS评分≥1.5)(21.33%比7.27%,P<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比7.53%,P<0.01)。进一步检测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情况,发现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明显低于高危MDS组(10.42比16.97,P=0.014)和白血病组(10.42比20.26,P<0.01)。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检测骨髓血浆SDF-1水平,各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MDS组中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与CD34+细胞的凋亡率存在负相关性(r=-0.512,P=0.005)。结论:推测检测CD34+细胞表面的CXCR4以及CXCR4表达水平的有助于判断MDS的预后和转归。
杨瑞郭娟许峰赵佑山张曦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白血病
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探讨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检测BMD在双磷酸盐治疗MM骨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3例MM患者(33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分为2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20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采用HologicQDR2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L4椎体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结果表明,由于样本量较小,且为随机抽取,治疗前2组BMD略有差异,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和腰椎的BMD值略低于单纯化疗组,左股骨颈BMD值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个月后2组间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腰椎及左股骨近端的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而单纯化疗组全身及腰椎的BMD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P<0.01),但左股骨近端BMD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MM患者BMD有良好的作用,检测BMD简便易行,是监测双膦酸盐治疗MM骨病的敏感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张曦常春康张征赵佑山肖超李晓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密度双磷酸盐化疗
DNA甲基化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可遗传基因表达的变化。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最为重要的DNA修饰。通常情况下,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呈负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从而导致该基因沉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DNA异常甲基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文章就DNA甲基化机制及其特点、MDS患者异常甲基化、DNA甲基化在MDS进展中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赵佑山常春康
关键词:DNA甲基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铁过载通过调节HIF-1a/ROS信号通路促进MDS患者红系凋亡
郑晴晴赵佑山郭娟赵思达常春康
Notch配体Delta-like-1和Jagged-1 mRN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配体Delta-like-1和Jagged-1 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与M DS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M DS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Delta-like-1和Jagged-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DS患者的Delta-like-1和Jagged-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在WHO分组中,RA/RARS、RCMD及RAEB组Delta-like-1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RB组Jagged-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elta-like-1表达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显著相关性(r=0.502,P<0.05)。伴染色体异常M DS组Deltalike-1和Jagged-1 mRNA表达水平较无染色体异常M DS组明显升高(P<0.05)。在IPSS分组中,较高危组Deltalike-1表达显著高于较低危组(P<0.01),而Jagged-1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 SC中Delta-like-1和Jagged-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M DS的发病过程。
费成明顾树程赵佑山郭娟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JAGGED-1
地西他滨对MDS-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的不同剂量对MDS-RAE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增多型)细胞株MDS-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C-MS/MS生物分析法检测应用DAC 20和15 mg/m^2×5 d的两组MDS患者血药浓度水平;模拟患者的血药浓度,设计不同剂量的DAC(0.5、0.3、0.2、0.1、0.05、0.025和0.01μg/ml)作用于MDS-L细胞24、48、72和96 h,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PCR检测DAC作用后MDS-L细胞P15的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注射结束即刻,DAC 20 mg/m^2×5 d组患者血药浓度为174.08±80.15(84.7-311)ng/ml,明显高于15 mg/m^2×5 d组的89.87±32.94(43.2-165)ng/ml(P=0.014)。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r=0.786),但DAC≥0.1μg/ml浓度时,各浓度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DAC处理后G_1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MDS-L细胞经DAC 0.01、0.025、0.05、0.1、0.2μg/ml作用96 h后,P15INK4B表达均下降,但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在0.1和0.2μg/ml浓度时,对MDS-L细胞的抑制作用达理想范围。DAC可以将MDS-L细胞阻滞在G_1期,阻止G_1期细胞向S期细胞转化。
吴东张耀赵佑山郭娟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