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凤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数字相机
  • 2篇相机
  • 2篇小麦
  • 1篇冬小麦生育期
  • 1篇源数据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农田
  • 1篇农田生态
  • 1篇农田生态系统
  • 1篇涡度
  • 1篇涡度相关
  • 1篇物候
  • 1篇物候期
  • 1篇小麦生育
  • 1篇小麦生育期
  • 1篇多源数据
  • 1篇NEE
  • 1篇CO2通量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任小丽
  • 2篇何洪林
  • 2篇张黎
  • 2篇赵凤华
  • 1篇于贵瑞
  • 1篇闵程程
  • 1篇刘利民
  • 1篇孙晓敏
  • 1篇周磊
  • 1篇葛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相机的冬小麦物候和碳交换监测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数字相机自动、连续监测植被冠层物候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依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探讨了数字相机在监测冬小麦生长状况及生态系统碳交换方面的作用,得到如下结果:(1)利用数字相机图像提取的比值绿度指数G/R能较好地反映冬小麦冠层物候变化,通过分析比值绿度指数G/R的时间序列,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冬小麦关键生育日期(与人工观测数据比较,误差<3 d),表明数字相机可以作为物候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2)数字相机图像获取的比值绿度指数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总生态系统碳交换量GEE,R2为0.66,叶片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与比值绿度指数G/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数字相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作物生理生态过程。从而为我国开展不同陆地生态系统自动连续物候监测,深入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物候和碳循环的关系提供支持。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闵程程赵凤华
关键词:数字相机涡度相关冬小麦CO2通量
基于多源数据的禹城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生育期识别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多源数据与其技术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植被物候的研究当中,但基于多源数据物候识别方法间的差异性比较及定量化评估工作还有待加强。以山东禹城农田生态系统为例,探讨了基于多源数据,NDVI、EVI、数字相机图片、碳通量数据(NEE)以及人工实测数据获取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日期的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及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碳通量数据获取的主要生育日期的计算结果与人工实测结果最接近,各阶段差异均<3d;通过数字相机图片获取的结果仅次于通过碳通量数据获取的结果,而通过遥感数据NDVI、EVI获取的结果与人工实测结果差距最大;(2)通过NDVI、EVI两种数据获取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最高达到R2=0.857(P<0.001);(3)基于多源数据获取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出禹城站冬小麦返青期提前,蜡熟期推迟,生长季长度变长的年际变化特征。
冯艾琳何洪林刘利民任小丽张黎葛蓉赵凤华
关键词:数字相机冬小麦物候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