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娟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幼苗
  • 3篇土壤
  • 3篇蒙古栎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幼苗生长
  • 2篇土壤基质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微生物
  • 2篇物量
  • 2篇萌发
  • 2篇苗生长
  • 2篇化学计量
  • 2篇基质
  • 1篇氮磷
  • 1篇凋落物层
  • 1篇凋落物分解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赵娟
  • 3篇毛子军
  • 2篇宋媛
  • 2篇孙涛
  • 2篇侯玲玲
  • 1篇刘林馨
  • 1篇吕海亮
  • 1篇王兴昌
  • 1篇刘传照
  • 1篇刘瑞鹏
  • 1篇武启骞
  • 1篇王传宽
  • 1篇宋元
  • 1篇李兴欢
  • 1篇窦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蒙古栎幼苗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降水交互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阐明未来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对蒙古栎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升高(2、4、6℃)和降水变化(+30%、-30%)的实验方法对蒙古栎幼苗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处理除了对表观量子效率(AYQ)和7月所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没有显著影响之外,对其他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降水处理仅对9月所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7月的Yield、qN和qP、9月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Yield、qN和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增加4℃时多数表征蒙古栎幼苗生长状况的参数表现出了一些优势,而当温度增加6℃时,所有降水处理的Pn、Pmax、AYQ以及7月所测Fv/Fm、Yield和qP均低于温度对照组。在降水处理+30%或-30%的范围内,适度的增温有利于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温度升高4℃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赵娟宋媛毛子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雪被厚度和土壤基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碳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者。本研究以三种不同厚度雪被(正常雪(SP1)、增雪(SP2)和除雪(SP3))处理以及三种不同土壤基质(土壤A层、B层和C...
赵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基质化学计量
文献传递
红松和蒙古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升温与降水综合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对典型植被类型建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对于预测森林群落的发展趋势、种质资源保育及森林抚育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法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观察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种源地相比,蒙古栎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年均温+4.9℃,+330 mm)或降水减少(年均温+2.8℃,-249 mm)的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下降了13%和18%,但差异不显著。红松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情况下萌发率比种源地提高了2.29倍,而降水减少时则下降了64%,不同的地点对红松的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温度、降水组合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均产生不同影响,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与降水减少的情况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的株高、基径和主根长度均有明显下降,与种源地差异显著,而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或降水减少的交互作用使蒙古栎幼苗和红松幼苗总生物量下降,尤其是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条件下两种幼苗的生物量最小,分别比种源地下降了62%和20%。但统计分析表明,红松幼苗生物量在3个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均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根冠比,而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
赵娟宋媛孙涛毛子军刘传照刘林馨刘瑞鹏侯玲玲李兴欢
关键词:生物量根冠比比叶面积
土壤置换法研究土壤基质对微生物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索植被演替初期不同土壤基质对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于2004年采集天然次生林(演替前样地)的A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和C层(母质层土)土,分别填入30 cm土层厚度的样地,构成A、B和C处理,分别模拟森林皆伐次生演替、无种子库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每种处理4个重复,经过10 a自然演替,比较不同土壤基质间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1)演替前样地不同土壤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呈现出A处理显著高于B、C两个处理(P<0.05,C处理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氮比例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n_(Cmic)/n_(Nmic))为A处理低于B、C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n_(Cmic)/n_(P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磷比(n_(Nmic)/n_(Pmic))均为A处理高于B、C处理;(2)演替后样地,不同土壤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呈现出A处理显著高于B、C两个处理(P<0.05),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呈现出A处理高于B、C两个处理;n_(Cmic)/n_(Nmic)为A、B处理低于C处理,n_(Cmic)/n_(Pmic)和n_(Nmic)/n_(Pmic)均为A处理高于B、C处理;(3)经过10 a植被演替,A、B、C 3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浓度及其占土壤碳氮磷的比例均上升(B处理n_(Pmic)除外);3个处理n_(Cmic)/n_(Nmic)下降、n_(Cmic)/n_(Pmic)和n_(Nmic)/n_(Pmic)上升,其中,B、C两个处理的n_(Cmic)/n_(Nmic)显著下降(P<0.05),A、C两个处理的n_(Nmic)/n_(Pmic)显著上升(P<0.05)。【结论】植被演替初期,不同土壤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主要因素。
赵娟王兴昌
关键词:土壤基质化学计量
帽儿山2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15
2015年
为探讨帽儿山地区2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8.63 t/hm2)显著大于蒙古栎天然林(6.42 t/hm2) (P<0.05).2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均以分解层为主,半分解层次之,未分解层最少.红松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286%)显著大于蒙古栎天然林(267%)(P<0.05).2种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0.71~27.67 t/hm2,持水深(WH)为2.07~2.77 mm.红松人工林凋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优于蒙古栎天然林凋落物层.凋落物的WH随浸水时间(t)延长而呈幂函数上升,而凋落物的持水率(WA)则随t延长而呈幂函数下降.浸水2h内,WH和WA增减最快;浸水8h后,两者保持相对稳定.凋落物现存量与有效拦蓄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P<0.01),表明凋落物现存量与对降雨的有效拦蓄能力极相关.2种类型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层厚度变深而增加,毛管孔隙度和总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厚度变深而减小,红松人工林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大于蒙古栎天然林.综上,本区域内红松人工林的林地持水能力优于蒙古栎天然林,是该区域内重要的水分涵养林.
武启骞王传宽赵娟窦佳
关键词:温带森林凋落物层水文效应
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对蒙古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全球温度升高已成既定事实,而温度升高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水循环,从而导致降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阐明未来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种子和幼苗的影响,本研究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种子和一年生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生长箱法(温...
赵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蒙古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小兴安岭不同林龄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被引量:24
2012年
在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以小兴安岭地区3种林龄的天然白桦次生林(20a,36a,82a)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研究不同林龄的白桦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残留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白桦林在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阶段(0~150 d)和缓慢分解阶段(150~540 d)。凋落物残留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趋势。年分解常数k值在0.584~0.657,凋落物分解50%和95%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6~1.19 a和4.56~5.13 a。3种林龄白桦天然次生林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82 a>36 a>20 a。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和K元素浓度不断释放,而N和P元素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终N元素为富集,P元素为释放模式。
侯玲玲孙涛毛子军吕海亮赵娟宋元
关键词:白桦凋落物分解养分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