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试并评价环丙氟虫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为登记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为对照,采用浸叶法测试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广东3个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活性;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为对照,在上海和广东开展了3年2地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和广州3个不同种群小菜蛾LC50值为0.0488~0.0516 mg/L;上海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RR值)分别为10.31、12.61,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广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RR值分别为699.52、2671.90,表现为极高水平抗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以15~30 g a.i./hm^(2)在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用,20%环丙氟虫胺SC对小菜蛾药后3、7、10 d的平均防效为87.75%~92.23%、91.55%~94.98%、90.03%~94.42%,与对照药剂溴虫氟苯双酰胺相当(15 g a.i./hm^(2)防效90.08%~92.15%),显著优于乙基多杀菌素(36 g a.i./hm^(2)防效79.44%~85.09%),略优于溴氰虫酰胺(18 g a.i./hm^(2)防效83.23%~90.03%)。20%环丙氟虫胺SC对甘蓝和小白菜安全。[结论]环丙氟虫胺对敏感种群及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均具有高活性,与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之间没有交互抗性,有利于治理抗性害虫。20%环丙氟虫胺SC防治蔬菜小菜蛾的推荐用药量15~22.5 g a.i./hm^(2),对水量750 L/hm^(2),于小菜蛾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药1次,防效可保持7~10 d。鉴于环丙氟虫胺是创制新农药,且作用机制新颖,进入市场后需要科学合理使用,不能在同一生长季节重复多次使用,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不同品种蔬菜中氰氟虫腙的残留量。【方法】蔬菜样品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液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以Poroshell 120 Eclipse plus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和5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氰氟虫腙在0.005—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在0.01、0.05、0.25mg/kg三个质量分数水平进行了添加回收试验,在6个不同品种的蔬菜中氰氟虫腙平均回收率为73.6%-110.9%,相对标准偏差为0.5%-7.4%,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1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不同种类蔬菜中氰氟虫腙的日常检测。
采用浸叶法并结合长沙、泰安、南昌等1年3地田间小区试验评价环丙氟虫胺等4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甜菜夜蛾的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其LC50值分别为0.0453、0.0411、0.0419、0.0425 mg/L: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DC)在7.5、15、22.5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73.43%~100%,用量越高防效越优;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在15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87.48%~98.61%;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在30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32.13%~72.01%;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在36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83.47%~99.76%。建议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较高的区域优先推荐环丙氟虫按、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效优异的化学药剂,并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