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尧

作品数:42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儿童
  • 27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25篇细胞
  • 25篇急性
  • 17篇淋巴
  • 14篇淋巴细胞
  • 12篇淋巴细胞白血...
  • 12篇急性淋巴细胞
  • 10篇急性淋巴细胞...
  • 10篇急性淋巴细胞...
  • 9篇儿童急性
  • 8篇贫血
  • 7篇预后
  • 7篇再生障碍性贫...
  • 7篇障碍性贫血
  • 6篇髓系
  • 6篇重型
  • 5篇重型再生障碍...
  • 5篇重型再生障碍...

机构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作者

  • 42篇邹尧
  • 41篇竺晓凡
  • 35篇陈玉梅
  • 25篇王书春
  • 24篇陈晓娟
  • 21篇刘天峰
  • 19篇杨文钰
  • 17篇张丽
  • 15篇郭晔
  • 12篇阮敏
  • 10篇刘晓明
  • 9篇张家源
  • 6篇戚本泉
  • 4篇刘芳
  • 3篇任媛媛
  • 3篇张丽
  • 3篇安文彬
  • 3篇郭晔
  • 3篇常丽贤
  • 3篇王慧君

传媒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D-A+VM_(26)+rhG-CSF动员白血病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2004年
目的  评价HD -A +VM2 6+rhG -CSF动员白血病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5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儿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R -ALL) 4例 ,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 (AHL) 1例。年龄 9~ 1 3岁。 5例患儿均采用HD -A +VM2 6+rhG -CSF方案进行动员。在化疗后第 9天应用rhG -CSF ,当白细胞升至 5× 1 0 9/L以上时 ,使用CS - 30 0 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结果   4例采集 1次 ,1例采集 2次。全部患儿均能耐受该动员方案治疗。MNC值为 5 96 5( 5 0 2~ 7 2 )× 1 0 8/kg。CD3 4+ 细胞量为 4 372 ( 3 95~ 5 6 2 )× 1 0 6/kg。结论  G -CSF联合大剂量Ara -C和VM2 6的化疗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竺晓凡陈玉梅邹尧王书春张丽
关键词:VM26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替尼泊苷粒细胞刺激因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与患儿病理生理状态的关系,发现影响药物体内消除因素,为甲氨蝶呤群体药动学研究提供线索,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9例ALL患儿接受HDMTX化疗,观察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按月)、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单位体表面积MTX用量、血药浓度、化疗前肝、肾功能、单位体表面积液体出量、对应PH等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各因素对MTX消除影响。结果高剂量组在24h、36h、42h、48h时药物浓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体型偏瘦患儿药物体内消除明显快于体型偏胖者(P<0.05);单位体表面积液体出量高的患儿MTX排泄相对快,表现在42h,48h,72h,96h药物浓度明显低(P<0.05),统计48h药物浓度大于1.2μmol/L事件:低出量组33例,高出量组21例,有统计学差异(χ2=4.39)。液体排出量明显影响药物体内消除;血清蛋白偏高组24h、36h、48h、72h、96h血药浓度低于蛋白偏低组,在24h、36h、48h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年龄与血药浓度无相关性,不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消除。结论甲氨蝶呤量、患儿体型、液体出量、肝功等明显影响MTX体内消除。
李秀贺尹冬杨丽闫萍仲家琦周坤杜娟高雯雯邹尧竺晓凡
关键词: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总蛋白转氨酶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 IL-2、sIL-2R 水平与免疫抑制治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9
1997年
目的:探索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身影响免疫抑制治疗的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2例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正常献血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40.9%和63.6%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高于正常人,此组患者对环孢霉素A或(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反应明显优于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正常或减低者(P<0.05):IL-2水平增高者有效率88.9%,IL-2水平不高者有效率53.9%;sIL-2R水平增高者有效率78.6%,不增高者50.0%。结论: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明显影响免疫抑制剂疗效,测定其水平对指导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邵宗鸿陈克奇陈桂彬张益枝王彤邹尧周雪丽周宇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介素免疫抑制剂
CCLG-2008方案治疗标危中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评价根据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调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危险度分组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并采用CCLG-2008方案系统治疗的初诊标危、中危ALL患儿共285例,其中男179例(62.8%)、女106例(37.2%),年龄5.3(0.5 ~14.0)岁.无需涉及MRD调整危险度分组已定义为高危组的初诊ALL患儿不在本研究范围.根据初次于本院确诊并入组的时间分组:Ⅰ组: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初诊,共126例,均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且未根据骨髓MRD水平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Ⅱ组: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初诊患儿,共159例,除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将根据不同时期(诱导治疗的第33天以及整体治疗的第12周)MRD的水平调整其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采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仪进行MRD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或x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285例患儿中B细胞型268例(94.0%),T细胞型17例(6.0%);中枢神经系统(CNS)1状态232例(81.4%),CNS 2状态48例(16.8%),CNS 3状态5例(1.8%).Ⅰ组标危78例(61.9%),中危48例(38.1%);Ⅱ组调整前标危109例(68.6%),中危50例(31.4%),调整后标、中、高危比例分别为:53.5%(85例)、39.6%(63例)和6.9%(11例).285例患儿均随访2.5年,总复发率为7.4%(21例),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2.7%(16例)和3.1%(5例)(P=0.009);败血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坏死性小肠炎等较为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32.3%(92/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28.6%(36/126)和35.2% (56/159) (P =0.392);总病死率为6.7%(19/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0.3%(13/126)和3.8% (6/159) (P =0.044).�
刘晓明邹尧王慧君陈晓娟阮敏陈玉梅杨文钰郭晔刘天峰张丽王书春张家源刘芳蔡小矜戚本泉常丽贤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微小残留病
497例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特点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分析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 (AL)髓外浸润临床特点 ,指导临床治疗 ,提高长期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7例儿童少年AL ,为 1 996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我院初诊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结果   1 7岁以下儿童少年AL中 ,ALL占 6 3% ,ANLL 33%。ALL初诊者髓外浸润中以纵隔浸润最多见 ,并多见于T -ALL患儿。髓外浸润在ALL高危组中的发生率最高。ANLL初诊时的髓外浸润常见部位为CNS、皮肤、眼部、胸膜等 ,多发生于M2b、M4 和M5型患儿。初诊时CNS浸润ANLL比ALL常见 ,中位年龄 1 2岁 ,男性高白细胞者多发 ,发生CNS浸润最常见的是M2b型 ,均有染色体t( 8;2 1 )异常。治疗中髓外复发主要在ALL患儿的CNSL ,发病率 1 4 .5%。结论儿童少年AL髓外浸润多见于T -ALL及M2b患儿 ,与预后不良有关。早期发现 ,积极治疗 ,可降低儿童少年AL的CNSL发病率。
陈玉梅杨小羊孙洪波邹尧王书春张丽钱林生竺晓凡
关键词:髓外浸润初诊儿童少年AL急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6例随访报告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及预后,并评估砷剂在儿童APL中的疗效。方法对76例初治APL患儿进行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76例APL患儿,6例早期死亡。其余70例患儿依据诱导方案的不同分成3组:1组44例,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2组7例,单用三氧化二砷(As2O3);3组19例,联合应用ATRA和As2O3。1组的完全缓解率为100%,2组+3组的完全缓解率为100%。6例临床复发,2例分子生物学复发,复发部位均为骨髓。5年累计复发率为13.8%,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EFS)率、无病生存(DFS)率、总生存(OS)率分别为79.5%、86.3%和90.5%。在1组与2组+3组之间的5年EFS、DFS没有明显差异。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是影响儿童预后最主要的因素。结论ATRA治疗儿童APL疗效好。砷剂治疗儿童APL的疗效亦较好,耐受性好。砷剂可以用于不能耐受ATRA副作用的患儿,亦可用于初治和复发的儿童APL。
张丽陈玉梅邹尧陈晓娟杨文钰王书春王建祥竺晓凡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儿童亚砷酸盐类
早期B细胞因子1基因异常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早期B细胞因子1(EBF1)基因异常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BF1基因异常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初诊的B-ALL195例患儿EBF1基因异常情况。根据有无EBF1基因缺失将所有B-ALL患儿分为EBF1缺失组和非EBF1缺失组。结果 195例中15例(7.7%)发生EBF1缺失。两组初诊各项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EBF1缺失组无病生存率(DF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明显低于非EBF1缺失组[(59.5±14.8)%vs.(85.5±3.2)%;(55.6±14.3)%vs.(84.2±2.9)%;P均<0.05]。但两组总生存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8.8)%vs.(91.9±2.1)%,P>0.05]。Cox法分析显示在排除多项影响因素后,EBF1缺失仍为影响患儿DFS及EFS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部分B-ALL患儿初诊时伴EBF1基因缺失,EBF1缺失为B-ALL患儿DFS及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晓明张丽邹尧陈玉梅阮敏郭晔陈晓娟杨文钰王书春刘天峰张家源刘芳戚本泉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预后
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2004年
陈晓娟邹尧陈玉梅竺晓凡
关键词: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HOAP方案化疗
CCLG-ALL2008方案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50例10岁以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总体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87例(58.0%),女63例(42.0%),中位年龄11(10~15)岁;中危患儿84例(56.0%),高危患儿66例(44.0%);B-ALL患儿122例(81.3%),T-ALL患儿28例(18.7%);融合基因检测阳性51例(34.0%),其中BCR-ABL阳性16例(31%),TEL-AML1阳性11例(22%),E2A-PBX1阳性8例(16%),其他基因阳性16例(31%)。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96.0%(144/150)。15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52(3~122)个月,5年OS率为79.0%±3.5%,5年EFS率为67.3%±4.1%。中危患儿和高危患儿,以及B-ALL患儿和T-ALL患儿间5年OS率及5年E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治疗结束时骨髓达完全缓解患儿的5年OS率及5年EFS率均高于骨髓未达完全缓解者(P<0.05)。结论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ALL患儿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其完全缓解率高,5年OS率及EFS率均较高。诱导治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患儿预后不良。[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5):405-410]
兰洋陈晓娟邹尧阮敏竺晓凡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率儿童青少年
79例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核型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调查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5~7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79例患儿中,55例(69.6%)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40例(50.6%)伴性染色体丢失,9例(11.4%)为del(9q),7例(8.9%)为复杂变异型t(8;21)异常。3例患儿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预后均不良。1、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1.7%(49/60)和94.8%(55/58);3年无事故生存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6.2±6.8)%、(31.3±6.7)%和(27.6±6.6)%;29例患儿缓解后治疗疗程数为5个或以上,其3年DFS率为(51.7±9.3)%。单纯t(8;21)±性染色体丢失组与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儿的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大剂量阿糖胞苷组患儿的3年DFS率明显优于标准化疗组(66.7%vs.27.3%,P=0.03)。结论多数儿童t(8;21)AML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对患儿生存没有不良影响。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少见,但预后不良。儿童伴t(8;21)AML治疗CR率高,远期疗效好。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缓解后治疗能提高远期疗效。
陈玉梅刘天峰阮敏邹尧陈晓娟郭晔王书春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核型异常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