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天娇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食管
  • 3篇肿瘤
  • 3篇黏膜
  • 3篇黏膜下
  • 3篇膜下
  • 2篇直肠
  • 2篇食管病
  • 2篇食管病变
  • 2篇双盲
  • 2篇双盲对照
  • 2篇双盲对照研究
  • 2篇隧道
  • 2篇黏膜病变
  • 2篇疗效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结直肠
  • 2篇多中心
  • 2篇多中心随机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1篇王一平
  • 11篇郭天娇
  • 7篇杨锦林
  • 7篇秦金玉
  • 4篇朱林林
  • 4篇甘涛
  • 3篇王瑾
  • 3篇德吉
  • 2篇吴俊超
  • 2篇欧阳钦
  • 1篇王紫静
  • 1篇苏畅
  • 1篇陈薇

传媒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昔派特治疗胃溃疡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曲昔派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1例,治疗用曲昔派特(100mg/次,tid,餐后服用)加模拟雷尼替丁安慰剂(1粒/次,bid,早餐前及睡前服用);对照组,60例,治疗用雷尼替丁(150mg/次,bid,早餐前及睡前服用)加模拟曲昔派特安慰剂(1片/次,tid,餐后服用)。治疗8周后评估2组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溃疡愈合率、胃液分析及血清胃泌素结果。[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5%、93.3%,内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9%、9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胃酸分泌值、血清胃泌素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而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昔派特在不影响胃酸分泌的情况下对胃溃疡的疗效可达到与雷尼替丁相当程度。
朱林林秦金玉郭天娇德吉欧阳钦王一平
关键词:胃溃疡疗效
内镜成像技术判断表浅食管鳞癌浸润深度的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表浅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表浅食管鳞癌,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术后5年生存率无差异,但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降低围手术期手术相关病死率~[1]。
郭天娇陈薇罗斌阳甘涛杨锦林王一平
RUNX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RUNX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9期)、EMbase、MEDLINE(Ovid)、CNKI、VIP、WanFangData和CBM,查找周内外公开发表的RUNX3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病例一对照研究,共计804例,其中结直肠癌病例521例,对照3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UNX3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OR=0.05,95%CI(O.03,O.08),P〈0.00001];高中分化组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结直肠癌[OR=4.77,95%CI(2.88,7.90),P〈0.00001];浸润深度T1-T2期结直肠癌的RUNX3表达高于T3~T4期结直肠癌[OR=8.13,95%CI(4.15,15.92),P〈0.00001];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RUNX3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OR=0.23,95%CI(o.14,0.36),P〈0.00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RUNX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及其不同临床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德吉郭天娇苏畅朱林林杨锦林王一平
关键词:RUNX3结直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区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准确性的meta分析
郭天娇王一平杨锦林甘涛
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3例
2015年
目的:探讨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及内镜下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至2014年诊治的3例累及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肝脾肿大、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体征。病程3~7月,确诊时间8~26d。3例均为免疫正常患者,累及结肠多部位及末段回肠,表现为弥漫或节段性的粘膜结节样隆起,伴或不伴糜烂、浅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多部位活检、经病原学培养确诊。使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及内镜医师应重视内镜下病变表现特点,进行活检及病原学培养。
朱林林郭天娇王瑾王一平杨锦林
关键词: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肠道
表浅胃食管交界腺癌内镜分型与浸润深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表浅胃食管交界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表浅AEG的内镜分型对预测浸润深度的意义。方法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57例表浅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63.0±6.8)岁;男49例,女8例。肿瘤直径为3.0~40.0mm,平均(16.6±10.1)mm。黏膜内癌28例,黏膜下癌29例。两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Siewer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P=0.02)和内镜分型(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镜分型为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凹陷型表浅AEG发生黏膜下层浸润的风险是隆起型或平坦型的3.244倍(95%可信区间1.050~10.023)。结论表浅AEG的内镜分型对浸润深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对于内镜分型以凹陷为主型的表浅AEG,特别是0-Ⅲ型,多有黏膜下层的浸润,其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不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郭天娇马一菡秦金玉王一平杨锦林
关键词:内镜分型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与常规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研究经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与常规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5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TD...
王瑾秦金玉郭天娇杨锦林王一平
关键词:食管病变
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5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或ESTD的早期食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初步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成功实施53次手术,其中ESD组6例,ESTD组47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9±6.8)岁,平均手术时间(83.57±32.33)min,平均剥离面积(14.82±3.18)cm2,平均剥离速度为(17.67±3.12)mm2/min。整块切除率为94.34%,治愈性切除率为84.90%。术中出血1例,穿孔1例。术后有45例(84.9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13例(24.53%)患者发生食管狭窄,手术时间〔比值比(OR)为1.040,95%可信区间(CI)为1.007~1.075)及病变环周程度(OR为9.972,95%CI为1.221~81.416)与其发生相关。8例(15.09%)患者有术后切缘残留,病变面积(OR为1.145,95%CI为1.013~1.294)是影响其发生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 ESD及ESTD治疗早期食管病变安全、有效,整块切除率高,出血、穿孔等发生率低,但其治疗大面积食管病变时,易发生食管狭窄、切缘残留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王瑾秦金玉郭天娇甘涛王一平吴俊超
关键词:食管病变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部位、来源层次、大小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的各个环节如何影响STER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行STER治疗的31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31例上消化道SMTs中,29例(93.5%)完成肿瘤切除,失败的2例均为胃部肿瘤。完成切除的29例患者食管与胃黏膜下肿瘤隧道建立时间分别为(13.76±9.70)min、(32.00±27.35)min,P=0.045;黏膜层与固有肌层SMTs的肿瘤切除时间分别为(17.50±9.06)min、(36.24±15.68)min,P=0.004;肿瘤最大径<2.0cm与≥2.0cm的SMTs切除时间分别为(25.78±12.13)min、(39.73±19.23)min,P=0.023。31例STER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共6例(19.4%),均为胃部肿瘤,肿瘤均来源于固有肌层。结论上消化道SMTs的部位、来源层次及肿瘤大小可影响STER的不同手术阶段耗用时间,亦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秦金玉罗斌阳郭天娇王一平吴俊超王显坤甘涛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上消化道
组蛋白去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组蛋白泛素化及去泛素化为两个可逆的过程,在基因转录后修饰以及细胞稳态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组蛋白去泛素化可通过变化组蛋白修饰从而调控各种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使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现就组蛋白去泛素化修饰相关内容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加以综述,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王紫静秦金玉郭天娇王一平杨锦林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组蛋白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