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英敏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生存素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
  • 1篇逆转录酶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相关
  • 1篇肿瘤相关基因
  • 1篇转录
  • 1篇转录酶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相关基因
  • 1篇酶链反应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金英敏
  • 2篇刘晓珺
  • 2篇杜雅菊
  • 2篇李宝杰
  • 2篇曲波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端粒酶逆转录酶和生存素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中表达及意义
2006年
近年研究表明,粪便中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生存素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我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PCR技术检测了hTERT、生存素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及其基因在粪中扩增情况。
杜雅菊李宝杰刘晓珺金英敏曲波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生存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肿瘤相关基因HTERT
大肠癌组织和粪便中BRAF,K-ras及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
探讨四个靶基因-PIK3CA,BRAF,K-ras和BAT26基因作为大肠癌粪便检测的标志基因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PIK3CA第1,9和20外显子、BRAF第1...
金英敏
关键词:粪便大肠癌
文献传递
RT-PCR寻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早期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求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外周血分子标记物,为大肠癌临床筛查提供早期、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RT-PCR检测28例大肠癌、8例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11例炎性息肉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CK-20,GST-π,hTERT,survivin及 skp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炎性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2.1%(23/28)、87.5%(7/8)、27.8%(5/11)、 9.1%(1/11)、10%(1/10),大肠癌组及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别显著 (P<0.05);survivin mRNA在大肠癌、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4.2%(18/28)、50%(4/8)、 11.1%(2/18),炎性息肉组及正常组未见表达, 大肠癌组与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无差别, 与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炎性息肉及正常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而CK-20,GST-π, skp2 mRNA在各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 survivin mRNA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意义,可望成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杜雅菊刘晓珺金英敏曲波李宝杰
关键词:RT-PCR分子标记物外周血大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