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剑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药动学
  • 3篇药动学研究
  • 3篇药物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质谱
  • 3篇质谱法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贝那普利
  • 3篇串联质谱
  • 3篇串联质谱法
  • 2篇地平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物动力学
  • 2篇液相色谱-串...
  • 2篇胡椒
  • 2篇胡椒碱
  • 2篇健康受试者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南大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阳剑
  • 7篇张啟智
  • 7篇彭文兴
  • 6篇朱荣华
  • 5篇蔡立婧
  • 4篇张俊
  • 2篇李璠
  • 2篇王秀梅
  • 1篇周建于
  • 1篇李焕德
  • 1篇刘家稳
  • 1篇段文越
  • 1篇王琦
  • 1篇黎华丽
  • 1篇杨少林
  • 1篇黄宁

传媒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椒碱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胡椒碱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胡椒碱胶囊的人体药动学。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先后单次和多次接受胡椒碱胶囊20mg,应用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胡椒碱浓度在0.50~800.00n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及回收率均达到临床药动学研究的要求。受试者口服胡椒碱胶囊单次和多次后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90.00±42.47)和(595.39±108.61)ng.mL-1;平均AUC0-∞为(5 932.26±1082.01)和(15 796.67±5 050.39)ng.h.mL-1,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6±1.91)和(15.82±4.95)h。结论口服胡椒碱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多次给药体内无蓄积作用。
王秀梅彭文兴张啟智阳剑朱荣华张俊蔡立婧
关键词:胡椒碱药物浓度药物动力学HPLC-MS/MS
不同剂量的胡椒碱对去甲替林在小鼠脑血分布中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胡椒碱对小鼠体内去甲替林药代动力学及脑血分布的影响,为胡椒碱对P-糖蛋白(P-gp)调节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16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连续服用生理盐水、维拉帕米或不同剂量胡椒碱8 d,并于第8天给予以上药物1 h后腹腔注射去甲替林,于给药后5,15,30 min和1,2,4,6,8,12 h采集血及脑组织,并采用LC-MS/MS法测定去甲替林的浓度,计算血、脑中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脑血浓度比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胡椒碱组血和脑组织中去甲替林浓度变化很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胡椒碱能够使去甲替林的脑血浓度比值及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 h)减小,高浓度胡椒碱则无此影响。结论:低剂量胡椒碱可能可以诱导血脑屏障上P-gp的活性,而高剂量胡椒碱对血脑屏障上P-gp无此作用。
蔡立婧刘家稳李兰林杨少林阳剑张啟智彭文兴
关键词:胡椒碱去甲替林P-糖蛋白血脑屏障药代动力学
省级药物警戒科学决策支持能力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药物警戒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和省级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之一。药物警戒与检查、检验、监管科学研究已成为地方药品监管技术支撑力量,需要提升省级药物警戒在风险防控、安全形势研判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基于对省级药物警戒相关的制度文件、监测评价职能、资源现状等分析,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了省级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中药物警戒体系、药物警戒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和风险防控体系等文本的关键词汇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技术”“评价”“风险”是药物警戒体系的重要内容,“数据”对于“监测”“评价”的重要作用在药物警戒能力建设工程项目中得到体现,“检查”“监管”“监测”“检验”4项是较重要的风险防控体系内容。同时,本研究构建了监测评价、体系检查、决策支持和基础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省级药物警戒决策支持指标体系,并提出编制指导原则、监测与评价职能分离、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组织协调机制等省级药物警戒决策支持能力建设路径。
徐建龙李璠阳剑王广平
关键词:药物警戒社会网络分析
奥硝唑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奥硝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奥硝唑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奥硝唑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1.0 g,洗脱期为7 d;采用HPLC测定服药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奥硝唑浓度,采用DAS药动学程序(非房室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18例受试者单次口服奥硝唑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5.90±1.88)和(15.55±2.53)h,tmax分别为(1.69±0.84)和(1.64±0.90)h,ρmax分别为(17.55±2.68)和(17.75±3.49)μg.mL-1,AUC0→72分别为(388.86±64.50)和(377.13±63.83)μg.h.mL-1,AUC0→∞分别为(408.15±72.43)和(394.37±70.85)μg.h.mL-1。以AUC0→72计算的受试制剂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52±9.29)%。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阳剑张啟智朱荣华张俊蔡立婧彭文兴
关键词:奥硝唑生物等效性相对生物利用度药动学
一种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药品管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平台,包括系统功能框架、多维监测主体、监测指标表、预警分析和平台管理与数据运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功能框架包括相互信号连接的短缺药品信息采集系统、预警指标分析系统、...
李璠黄润青黄宁张国莉阳剑
文献传递
UPLC-MS/MS法测定米格列奈钙片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米格列奈钙片UPLC-MS/MS测定法,研究米格列奈钙片在健康志愿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24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分别单次口服米格列奈钙片5、10、20 mg,采集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样,于-70℃冰箱保存直到测定。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以那格列奈为内标,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μm),柱温40℃。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58∶42,v/v),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源(ESI+),定量分析采用多重反应选择离子监测(MRM)。结果米格列奈在10.07 0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萃取回收率88.89%111.0%,方法回收率92.9%100.5%,日内、日间RSD〈12.3%。口服3种剂量所得MRT、t1/2、tmax相近,且与给药剂量无关。其体内吸收(Cmax、AUC0-8)与给药剂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UPLC-MS/MS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单次口服米格列奈钙片后体内吸收程度与剂量间有线性关系。
张俊张啟智彭文兴朱荣华蔡立婧阳剑
关键词:米格列奈钙UPLC-MS/MS药物动力学
纳布啡注射液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单次注射盐酸纳布啡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30、45 min、1、1.5、2、4、6、8、12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纳布啡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后AUC0-12分别为(213.4±195.7)和(325.7±26.8)ng.h.mL-1,AUC0-∞分别为(218.1±200.7)和(332.0±25.8)ng.h.mL-1;t1/2分别为(2.2±0.4)和(2.2±0.2)h;V分别为(202.9±114.2)和(194.1±24.3)L;CL分别为(63.7±25.4)和(60.6±4.5)L.h-1;MRT0~12分别为(3.4±0.6)和(3.1±0.6)h。结论两种剂量的清除率、体内滞留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相近;与给药剂量无关,结果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经体重与剂量校正后各剂量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AUC0-12和AUC0-∞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蔡立婧张俊彭文兴朱荣华王秀梅阳剑张啟智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高效、简便的方法,测定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其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在人血浆中的浓度,进行单次及多次口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考察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其代谢产物贝...
阳剑
关键词:氨氯地平药动学
一种改良的工艺漆树籽油压榨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工艺漆树籽油压榨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主要由初筛去皮,烘培,粉碎,过筛,压榨,罐装密封步骤组成。通过对漆树籽壳仁分离的方法,可以去除含有漆蜡的成分,使压榨出来的漆树籽油饱和脂肪...
周建于 李仁杰 佘振南王琦 罗梅段文越黎华丽阳剑
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中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贝那普利拉的人体药动学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浓度的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后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贝那普利拉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8人,男女各半,分别单次口服贝那普利含量为10,20,30 mg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血浆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的血浆浓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在1.0~1 0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单次口服10,20,30 mg贝那普利剂量后tmax分别为(0.50±0.19),(0.81±0.51),(0.63±0.40)h;Cmax分别为(264.1±85.0),(376.8±173.6),(642.4±331.1)ng.mL-1,AUC0-8分别为(245.9±87.7),(450.5±122.8),(557.6±73.5)ng.h.mL-1,AUC0-∞分别为(248.7±87.9),(477.2±130.8),(580.2±71.1)ng.h.mL-1。t1/2分别为(0.76±0.19),(2.8±1.7),(2.91±1.65)h,V/F分别为(47.2±12.8),(186.6±128.8),(217.9±122.6)L,MRT0-8分别为(1.0±0.3),(2.3±0.7),(1.8±0.6)h。CL/F分别为(44.5±14.7),(44.6±11.3),(52.5±7.7)L.h-1;单次口服10,20,30 mg贝那普利剂量后贝那普利拉的tmax分别为(1.4±0.5),(2.1±1.3),(1.4±0.4 h);Cmax分别为(232.6±100.5),(323.5±61.6),(615.9±188.2)ng.mL-1,AUC0-24分别为(1025.9±172.2),(1924.8±314.4),(3095.1±713.4)ng.h.mL-1,AUC0-∞分别为(1053.6±177.1),(1 989.8±320.9),(3 150.0±715.6)ng.h.mL-1。t1/2分别为(4.9±0.3),(5.0±0.7),(4.3±0.4)h;V/F分别为(69.3±11.5),(75.0±16.5),(62.0±13.8)L;CL/F分别为(9.7±1.6),(10.3±1.4),(9.9±2.0)L.h-1;MRT0-24分别为(5.9±1.0),(6.7±1.1),(5.5±0.9)h。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捷,适合于贝那普利临床药动学研究。在10~30 mg剂量范围内、贝那普利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贝那普利拉的AUC与贝那普利剂量呈正比关系,健康受试者能安全耐受。
朱荣华李焕德阳剑张啟智彭文兴
关键词: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动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