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光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8篇高血压
  • 6篇高血压病
  • 5篇吲达帕胺
  • 4篇血管
  • 4篇高血压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肾素
  • 3篇降压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浆
  • 2篇血浆肾素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神经内分泌因...
  • 2篇自发性高血压
  • 2篇自发性高血压...
  • 2篇左室
  • 2篇左室肥厚
  • 2篇内分泌

机构

  • 7篇贵阳医学院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陆光华
  • 7篇王定胜
  • 6篇张美祥
  • 5篇张小蕾
  • 5篇卢源
  • 4篇李培
  • 3篇席晓岚
  • 2篇刘尚安
  • 2篇姚淙
  • 1篇杨桂萍
  • 1篇单可人
  • 1篇雷大卫
  • 1篇吴立荣
  • 1篇刘家骝
  • 1篇李安敏
  • 1篇方颖
  • 1篇陈建华

传媒

  • 6篇贵阳医学院学...
  • 6篇贵州医药

年份

  • 1篇2002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作用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990年
自从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以来,血管内皮就被认为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的重要功能单位.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释放前列环素(PGI_2)、内皮舒张因子(EDRF)、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内皮收缩因子(EDCF)等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其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
陆光华张美祥
关键词:内皮舒张因子血管疾病发生学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1994年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陆光华,张美祥,张依群,李培,王定胜,卢源,张小蕾(贵阳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贵州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为了解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观察30例高心病患者用吲达帕胺治疗前后的LV...
陆光华张美祥张依群李培王定胜卢源张小蕾
关键词:吲达帕胺左室质量指数血浆肾素
高血压病患者血液微量、宏量元素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1992年
本文测定34例高血压病患者全血Cd、Pb、Zn及红细胞(RBC)内外Zn、Cu、Na、K、Mg含量,分析其与血压、心功能、总外周血管阻力、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清儿茶酚胺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全血Cd、Cd/Zn比值及RBC Zn、Na显著增高;RBC K、血浆Zn显著降低。RBC內外Na、K含量与血压显著相关,血浆Na含量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陆光华张美祥刘尚安姚淙李培王定胜张依群张小蕾卢源席晓岚
关键词:高血压血液微量元素宏量元素
猕猴桃中药复方制剂对血清SOD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1994年
猕猴桃中药复方制剂系采用猕猴桃汁为基质,配加绞股蓝、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为了研究它的保健作用,在63例50岁以上、无急性疾病的中、老年人,36例30~49岁健康的青年,32例14~17岁健康的少年中进行试验,10ml每日2次连续服用30天后,中老年人血液SOD显著增高,70岁以上老人平均增高2.8倍,血清MDA明显下降,70岁以上平均下降87.5%。
杨桂萍张小蕾李培陆光华雷大卫单可人单拓生刘家骝
关键词:猕猴桃中药超氧物歧化酶提取物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其防治(附134例报告)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134例患者 ,男性 88例 ,女性 46例 ,年龄 2 0~ 90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9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阻滞 6 5例。植入各类人工心脏起搏器 134台。结果发生并发症 11例 ,发生率 8 2 % ,大部分与手术有关。电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 96例 ,无一例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注意充分术前准备 ,严密术中操作 ,严格术后观察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 ,可避免严重后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可作为起搏电极植入的常规途径。
方颖吴立荣陆光华李安敏陈建华王定胜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
吲达帕胺的降压机制及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1991年
吲达帕胺(Indapamide)是一种用量小、副作用少、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由于具有利尿和抗血管收缩双重作用,其降压机制一直存在争论。除降压作用外。
陆光华
关键词:吲达帕胺降压机制心血管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提睾肌微循环的变化被引量:2
1995年
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麻醉状态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血压WKY对照大鼠提睾肌微循环变化.发现,SHR第一、二级微动脉管径分别显著小于WKY大鼠(-30%、-20%).SHR各级微血管均变稀疏,在7/20只SHR及6/20只WKY大鼠中观察到血管运动.仅见于第三、四级微动脉.大鼠血管运动的振幅现象在第四级微动脉振幅SHR显著高于WKY大鼠.提示,在大鼠自发性高血压时.外周血管阻力增高除与较大的微动脉管径变小外.尚与微循环血管数的减少有关.
杨桂萍刘家骝陆光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1993年
本文报道吲达帕胺对30例高心病患者左室肥厚(LVH)、血压、总外周血管阻力(TPR)、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清儿茶酚胺的影响。经吲达帕胺治疗4周后,血压、TPR、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显著增高,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发现LVMI的下降与TPR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吲达帕胺可逆转高血压病LVH,而TPR下降在其逆转中起着重要作用。
陆光华张美祥张依群李培王定胜卢源张小蕾
关键词:高血压吲达帕胺肾素血管紧张素
氨酰心安及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对比观察氨酰心安和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治疗前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氨酰心安治疗后.除周状态积分值降低外,其余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无显著变化;甲襞微循环血管密度及血流速度也无明显改变。吲达帕胺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显著降低;微血管体积密度、线密度显著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本研究表明氨酰心安对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无显著影响,吲达帕胺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
陆光华杨桂萍刘家骝王定胜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疗法甲襞微循环氨酰心安吲达帕胺
几种降压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1996年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中进行实验,将动物分为三组,分别以氨酰心安(β-肾上腺素激能受体阻滞剂).巯甲丙脯氨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吲达帕胺(Ca阻滞剂)治疗。另取一组未经治疗的SHR和一组正常血压的WKY大鼠诈对照。实验12周后检查,所有经降压药治疗的三组SHR,血压均降到正常范围;但提睾肌微循环却显示不同的变化。
杨桂萍刘家骝陆光华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药微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