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庆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第四纪
  • 8篇晚第四纪
  • 6篇土壤
  • 6篇古土壤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三角
  • 6篇长江三角洲
  • 5篇组构
  • 5篇古环境
  • 5篇磁组构
  • 4篇组构特征
  • 4篇磁组构特征
  • 3篇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更新世
  • 2篇磁性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机构

  • 15篇同济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陈庆强
  • 14篇李从先
  • 8篇丛友滋
  • 3篇韩国忠
  • 3篇范代读
  • 2篇张家强
  • 1篇李萍
  • 1篇杨守业
  • 1篇万明浩
  • 1篇孙和平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冰盛期前海退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研究钻孔中的晚第四纪古土壤做植物硅酸体分析及磁组构测试.不同类型植物硅酸体的含量及反映暖湿气候与反映冷干气候的古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的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表明,古土壤层形成过程中气候趋于干冷,古土壤形成于末次冰盛期前的海退过程中;在海退初期,气候曾有明显波动,之后,气候向着冷干的转变相对稳定.古土壤磁组构特征表明其发育期间曾有明显的洪泛事件发生,指示气候湿润.在海退过程中,间或出现较明显的气候湿润期。
陈庆强李从先丛友滋
关键词:气候变化末次冰盛期海退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埋藏古土壤及成土母质被引量:12
1996年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第一硬粘土层具有裂隙和微裂隙、粘化层和粘粒胶膜、植物根系和植物碎石、土壤结构体和新生体等古土壤特征,应为古土壤层.由古土壤层中粘土矿物组合,硅铝率(2.8~3.7)和硅铁铝率(2.0~2.9)以及潴育特征推断它为潮土(草甸土),成土母质为河漫滩沉积,沉积磁组构Q,P,L,F值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李从先陈庆强李萍丛友滋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古土壤成土母质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发育的阶段性被引量:22
1998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形成于25~12kaBP,古土壤中反映暖湿气候的扇型、方型、长方型与反映冷干气候的棒型、帽型、尖型植物硅酸体含量比值A,自下向上总体变小,表明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A值并未指示气候转暖,推断末次冰盛期之后海侵速度较快.古土壤发育过程受海侵、海退的显著控制,呈明显阶段性:(i)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自末次冰盛期海退开始,至海面接近最低时止;(ii)暴露成土期,至末次冰盛期过后古土壤被海水淹没时止;(iii)淹埋期,古土壤被海相沉积物覆盖,经受早期成岩改造.
陈庆强李从先
关键词:古土壤发育过程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
泥质潮坪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97年
潮坪沉积的微结构层序序列及潮坪沉积单元是沉积学和比较沉积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并以沉积结构层序单元序列特征区分潮坪沉积相带、潮坪沉积层序及潮坪沉积特征.本文以沉积磁组构参量量值显示特征与沉积动力环境的相关关系,对现行开阔海岸泥质潮坪滩面及近代亚潮坪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磁组构参量量值的变化在滩面剖面的形态特征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潮坪沉积相带、沉积微结构层序单元序列及潮坪沉积层序是风暴沉积事件层序的叠加.研究还表明,沉积磁组构在沉积学及比较沉积学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丛友滋韩国忠李从先陈庆强
关键词:潮坪沉积泥质磁组构
泥质潮坪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在1988年—1993年期间,对河北歧口及上海南汇海岸带泥质潮坪现行滩面和浦西曹杨新村近代亚潮坪沉积剖面进行了沉积动力环境与沉积磁组构特征测量分析。现行开敞海岸同物源潮坪沉积磁组构参量量值特征显示出:其K值高潮滩为高值,低潮滩次之,中潮滩为低值。亚近代开敞海岸泥质潮坪沉积剖面磁组构测量结果:K值是区分潮坪沉积动力活动带的高分辨率标志;P、L、F、q是分析潮坪沉积结构的高分辨率标志;q是分析潮坪沉积微结构的高分辨率标志,也是分析潮坪暴风浪沉积事件记录的高分辨率标志;K、P、L、F。
丛友滋韩国忠李从先陈庆强
关键词:湖泊磁组构特征高分辨率
苏北沿南-三仓地区的古河谷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1996年
苏北滨外海域存在大型辐射沙洲,其面积达20000km^2,区内洲槽相间,单个沙洲长达数十公里,甚至逾百公里,宽10~15km。由于辐射沙洲的分布格局形似指状河口坝,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以河口坝作为初始形态发育而成的。但同时存在另一种意见,认为辐聚辐散的潮流产生了辐射沙洲体系。谅港辐射沙洲的形成过程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前一种意见,弶港地区应为长江的主要入海口。
李从先万明浩陈庆强
关键词:古河谷第四纪地质探测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被引量:63
1999年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3期、δ^(18)O2期和δ^(18)O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 500~800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
李从先陈庆强范代读张家强杨守业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沉积相古地理古气候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硬粘土层成因研究被引量:35
1998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统下伏的硬粘土层具有粘粒胶膜、裂隙、植物根茎等暴露成土标志,系古土壤。古土壤层厚度多在2.0m以上;剖面具有多个粘聚层,但缺乏钙积层;半数以上研究钻孔的古土壤层中出现有孔虫;剖面的磁化率值低而平稳,磁组构参数变化范围广。它是河水漫滩不断加积和成土作用持续进行的共同产物。
陈庆强李从先
关键词:古土壤古环境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被引量:14
1995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硬粘土层中有植物根、植屑、裂隙、粘粘胶膜、土壤结构体、结核等古土壤特征,系古土壤。粒度、化学分析及磁组构分析揭示它为多期成土作用形成的复合古土壤层。根据硬粘土层与南京下蜀土、黄土高原黄土一古土壤系列及上海亚近代潮坪沉积的磁性参数对比,推断该古土壤的母质系河流冲积物。硬粘土层中裂隙的广泛发育及充填,软锰矿的分布表明当时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干湿季节分明,古季风的影响较强。
陈庆强李从先
关键词:古土壤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环境
标志沉积层磁组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区域埋藏古土壤、潮坪、长江下游河道漫滩、舟山滨岸风成沙丘、南京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体的磁组构测量统计分析,取得了各自的标志特征。该标志特征揭示出,舟山滨岸风成沙丘与南京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的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基本一致,其物源来向却显示出巨大差异;上述两类沉积体与上述现今潮坪、河道漫滩沉积体的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及物源来向均显示出绝然不同的标志特征。然而漫滩物源来向与南京黄土的物源来向却有众多相似之处;上述区域埋藏古土壤搬运介质的能量位相及物源来向与滨岸潮坪的相似,与舟山及南京的风成沉积相差甚远。上述标志特征揭示表明,其埋藏古土壤母质沉积与该区域风介质搬运及物源来向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却与水介质搬运及物源来向存在着亲缘关系。
丛友滋韩国忠张家强陈庆强李从先
关键词:沉积层磁组构古环境意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