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程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增韧基团—姜黄素酯阻断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 目的:研究姜黄素酯阻断ERK1/2信号转导通路诱导雄激素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M凋亡的影响。 方法:PC-3M细胞于含不同浓度姜黄素酯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段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细胞计数法测定并...
- 陈程
- 关键词:前列腺癌PC-3M细胞ERK1/2信号通路
- 叔丁氧羰基(BOC)-苯丙氨酸姜黄素酯姜黄素酯阻断M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 目的:研究姜黄素单酯阻断MAP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雄激素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M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叔丁氧羰基(BOC)-苯丙氨酸姜黄素酯作用于PC-3M细胞6h、12h、2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
- 陈程陈方敏石家齐李海峰张鹏
- 关键词:前列腺癌PC-3M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16例。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46岁。体重指数18.4~27.3 kg/m2。40例均行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最大径、结石表面积、无石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肌酐(SCr)、肾皮质厚度等。
结果本组40例的手术时间为87~142 min,中位值102.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4~36 min,中位值20.3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l,中位值50 ml,无输血病例。无中转开放手术。结石表面积550~1583 mm2,中位值796 mm2。结石最大径34~72 mm,中位值59 mm。住院时间6~12 d,平均(9.2±2.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其中漏尿4例,菌血症3例,无尿源性脓毒血症、延迟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3 d复查KUB或腹部CT,5例有残留结石,于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3例排石效果好,余2例部分排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7.5%。40例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患侧肾GFR较术前下降(13.3±3.7)ml/min,SCr较术前平均下降27.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IVU及CT检查示患肾皮质萎缩不明显,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总肾功能有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是可行的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肾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钟思文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孙发姜锡男陈绪龙唐帅胡瑞洁陈程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
- 增韧基团-姜黄素单脂增强对前列腺癌的抑瘤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增韧基团-姜黄素单脂(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较姜黄素更增强对人前列腺癌的体内抑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人前列腺癌PC-3可移植性动物模型.裸鼠共40只,选取肿瘤体积接近的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姜黄素);C组(注射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隔日1次,共15次.用药后24 h处死裸鼠,剥瘤体,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对肿瘤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人前列腺癌可移植性动物模型.A、B、C组抑瘤率分别为0%、21.76%、55.1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A、B、C组凋亡指数分别为(4.2±1.3)%、(26.6±7.8)%、(49.2±8.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与姜黄素比较,对人前列腺癌移植瘤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
- 李海峰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严波任德帅张鹏陈煜陈程
- 关键词:前列腺癌
- 腹腔镜下运用血管支撑架治疗胡桃夹综合症和文献复习
-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胡桃夹综合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重度Ⅰ型胡桃夹综合症患者38岁,男性,已婚,育2子.运用腹腔镜进入腹腔,解剖左静脉和下腔静脉交汇处,切除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纤维环松解左肾静脉汇入狭窄端,外置...
- 陈方敏石家齐李海峰李登宝张鹏陈程杨昊
- 比较后腹腔镜下节段性与全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节段性肾动脉阻断(SRPN)与普通全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PN)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局限性肾肿瘤(SR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SRPN,另45例患者行LPN。术前行肾动态显像及GFR检查,测得患侧GFR值;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每3~6个月复查肾动态显像及GFR,监测术后患侧GF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35例行SR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例(2/35,5.71%)、3例(3/35,8.5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O.36±0.22)、(3.96±1.45)ml/min;而45例L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5例(25/45,55.56%)、30例(30/45,66.6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6.28±0.82)、(11.47±3.22)ml/min(P〈0.05)。术后随访12、18、24个月,SRPN患侧GFR与术前比较,下降分别为31.4%(11/35)、42.8%(15/35)、45.7%(16/35),下降均值分别为(8.52±2.16)、(11.02±2.23)、(13.55±2.68)ml/rain;LPN分别为86.67%(39/45)、88.89%(40/45)、93.33%(42/45),下降均值分别为(12.68±3.84)、(17.73±4.82)、(20.24±4.96)ml/min(P〈0.05).。结论:SRPN在术后早期(3~6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肾功能,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远期(12~24个月)随访,两种术式患侧GF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SRPN在远期保护肾功能有个体化特点;通过两种术式术后患侧GFR的比较,说明sRPN是治疗SR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昊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陈程
- 关键词: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Cur-PLG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对PC-3细胞的体外影响。方法: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PLGA-NPs,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动态激光粒度仪分析其粒径大小及分布;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率和包封率;透析法观测体外释放效果;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与单纯Cur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姜黄素纳米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65.36±24.21)nm,包封率为(83.05±1.07)%,载药率为(10.87±0.58)%,体外药物释放试验显示,Cur-PLGA-NPs在最初的24 h内释放率超过44.02%,10 d累计释放率达84.81%。5~40μmol/L Cur及Cur-PLGA-NPs作用PC-3细胞24~72 h后细胞的抑制率(9.38%~83.62%vs.10.56%~89.53%)。浓度为20μmol/L和40μmol/L的Cur和Cur-PLGA-NP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显示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Cur-PLGA-NPs作用PC-3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Cur-PLGA-NPs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增强了Cur对PC-3细胞的体外杀伤和抑制增殖能力。
- 钟思文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陈绪龙唐帅陈程
-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粒聚乳酸-羟基乙酸前列腺癌
- 苯乙双胍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影响
- 2017年
- 有研究结果证实苯乙双胍还具有广泛地抗肿瘤作用[1],如能够抑制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旨在观察苯乙双胍对PC-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 唐帅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钟思文胡瑞洁杨昊陈绪龙陈程
- 关键词: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苯乙双胍PC-3细胞增殖前列腺癌细胞抗肿瘤作用
- 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初步结果和体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采取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2岁;平均肿瘤直径(2.8±0.9)cm;肿瘤位于下极25例,中极10例,上极9例;T1a期36例,良性肿瘤8例;肾透明细胞癌23例,乳头状癌7例,嫌色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8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总住院时间(d)以及术后6个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等参数,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监测肿瘤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手术时间110-192min,平均132min;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74ml,无一例输血,无中转;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2-23.5h,平均19.3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1%(4/44);住院时间4-9d,平均4.6d;切缘阳性率2.3%(1/44)。患者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术后6个月44例患肾eGF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6-12个月7例(7/44,15.9%)患肾eGFR较术前下降13.4-18.5ml/min,平均下降15.2ml/min(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少部分患者术后远期患肾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术式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李海峰杨昊严波任德帅张鹏钟渠梁陈程姜锡男Ashutosh Tewari
-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
- 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姜黄素(Cur)已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剂和伤口愈合等作用。然而由于Cur具有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差和容易迅速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适用性。纳米粒(NPs)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直径不超过100nm的微型颗粒。我们以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姜黄素纳米粒(Cur—PLGA—NPs),观察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影响。
- 钟思文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杨锦瑜杨昊唐帅陈程
-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前列腺癌PC-3细胞纳米粒姜黄素生物可降解性口服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