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乾章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 关键词: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幽门螺杆菌
- 中药补虚祛瘀方联合针刺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中药补虚祛瘀方结合针刺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2020年门诊治疗的痛风患者8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非布司他片40 mg,治疗组口服中药补虚祛瘀方结合针刺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补虚祛瘀方结合针刺治疗痛风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肾功能,缓解疼痛,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丁原全刘鹏胡大维马乾章
- 关键词:痛风中药高尿酸血症
- 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气犯胃型)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中药方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BRG(肝气犯胃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清胆和胃汤.对照组35例,给予吗丁啉合达喜,两组均用药一个月为一疗...
- 马乾章
-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 文献传递
- 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的影响,以证实"毒热"为其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病因要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合并胆汁反流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10 g,每日2次;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2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胆汁反流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2组胆汁反流的分级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减轻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显著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的内毒病因要素。
-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 关键词:胃溃疡活动期胆汁反流
- 中医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2年
- 对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作了系统的介绍 ,并探讨了痛经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中医治疗痛经的发展方向。
- 丁原全马乾章袁家麟梁学林
- 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
- “以效证因”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胃毒热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明确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阐明"毒热"的辨证求因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试验药为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生肌功效的中药新药消痈溃得康颗粒,对照药选用溃疡胶囊。双盲、双模拟方法给药6周,观察主次要症状,并进行量化评分综合疗效判定,进而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6.9%(10/144),总有效率为91.0%(131/144)。两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单项症状与基线差值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脘灼痛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 d末优于对照组(P<0.01)。泛酸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d末优于对照组(P<0.01)。急躁易怒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嘈杂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口干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口苦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舌苔改善:试验组用药42 d末优于试验组(P<0.05)。单项症状分值变化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变化:试验组在治疗前、用药14 d末、28 d末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可显著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证因"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胃毒热证的辨证要点为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腐或腻,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 刘林王垂杰郑洪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黄煜姜巍白光李玉锋汤立东李岩王辉马乾章
- 关键词:胃溃疡毒热RCT
- 中医辨证与支原体感染浅析被引量:6
- 2002年
- 丁原全马乾章袁家麟梁学林
-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中医辨证
- 李玉奇教授治疗噎嗝经验被引量:1
- 2012年
- 李老曰:“噎嗝为病,病在上焦,气多血少,重在利膈,此外尚需与食道贲门癌相鉴别。经云:‘三阳结渭之膈。’三阳既结,便秘不通,火迫上行,因而噎嗝不下。故治疗噎膈初则养阴清肺,久则滋肾益脾,脾旺则心肾得交,脾健则气生津润。”
- 马乾章
- 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 马乾章刘鹏白光
- 关键词:疏肝和胃降逆汤胃食管反流病蛋白酶激活受体-2环氧合酶-2肝胃不和证蛋白表达
- 传统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出现的一系列食管黏膜损伤、慢性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GERD的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部灼热感、反酸、烧心、胸骨后痛、难以吞咽等。GERD的非典型症状包括哮喘、慢性咳嗽、消化不良、慢性喉炎、恶心等。目前,临床西药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与西沙必利等促动力药为主。这些化合物药物短时间可能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但易产生不适反应,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甚至出现耐药性,停药后病情极易复发[1-2]。GERD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很多患者难以承受经济与心理等方面压力。本文就传统医学对GERD的相关研究与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丁原全马乾章白光刘国政孙美仑仲梅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