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敏生

作品数: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聚氨酯
  • 3篇聚醚
  • 2篇丁羟
  • 2篇动力学
  • 2篇微相分离
  • 2篇橡胶
  • 2篇互穿网络
  • 2篇反应动力学
  • 2篇IPNS
  • 1篇弹性体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材料
  • 1篇丁二烯
  • 1篇丁羟聚氨酯
  • 1篇端羟基
  • 1篇乙烯
  • 1篇异氰酸
  • 1篇异氰酸酯
  • 1篇预辐照
  • 1篇塑料

机构

  • 9篇华东化工学院
  • 1篇黎明化工研究...

作者

  • 9篇马敏生
  • 8篇王庚超
  • 8篇张志平
  • 4篇应圣康
  • 1篇杨宇润
  • 1篇万国雄
  • 1篇高永祺
  • 1篇张志平
  • 1篇范福庭
  • 1篇王嘉讯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弹性体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年份

  • 5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加工工艺对导电塑料制品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2年
对炭黑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加工过程对制品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复合体导电性能的消失与恢复是可逆的;熔体流动性反映出的临界体积与电阻反映出的临界体积很好地吻合;不同加工方式以及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制品的电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
马敏生范福庭王庚超张志平
关键词:聚乙烯炭黑导电材料
辐射法制备PU/P(St-An)IPNs的微相分离及性能被引量:1
1993年
首次采用Co^(60)-γ射线辐照法制备了聚氮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互穿网络[PU/P(St-An)IPNs],并借助FTIR-PAS,SAXS及电子拉伸机等方法对材料的微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Co^(60)-γ辐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IPN体系的微相分离。丙烯腈含量增加,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降低。当PU含量为40%时,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最小,互穿程度最大。IPN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王庚超马敏生陈秋红张志平
关键词:互穿网络辐射法
丁羟聚氨酯的结构、形态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1993年
以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不同硬段含量的丁羟聚氨酯,并以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DSC、X光衍射仪、Instron材料试验机等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形态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扩链剂、硬段含量对C=O的氢键化程度以及体系的相分离程度都有影响;丁羟聚氨酯的T(?)约为—75℃,比纯丁羟的T_8约高6℃,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微相分离程度;WAXS、DSC表明在MDI-丁羟聚氨酯中有结晶存在。丁羟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都随硬段含量的提高而增大,但伸长率下降,MDI-丁羟聚氨酯的性能优于DTI丁羟聚氨酯。
马敏生王庚超张志平应圣康
关键词:丁羟聚氨酯红外分光光度计
聚醚型聚氨酯的氢键、微相分离及性能被引量:28
1991年
用本体一步法合成了5种不同硬段含量(11.0%~46.9%)的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环氧乙烷封端型聚环氧丙烷聚醚/乙二醇的聚醚型聚氨酯,并借助于IR,DSC,DMS和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该聚氨酯的氢键、微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其>NH与微区中的>C=O的氢键化程度逐渐提高,软段微区中—O—的氢键化程度逐渐降低;微相分离程度逐渐提高;拉伸强度及硬度随之增加,扯断伸长率在硬段含量40%左右出现极大值。
王庚超马敏生张志平
关键词:聚醚型聚氨酯氢键微相分离
红外研究丁羟二异氰酸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被引量:8
1993年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D)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NCO与OH的反应为二级动力学反应,由于位阻效应和共轭效应,MDI比TDI的反应活性大得多,前者的反应速率常数大约是后者的10~20倍。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随NCO的过量而有所变化。在NCO过量体系中。TDI-HTPBD体系中有次级反应发生,由于氢键的作用,次级反应为对于氨基甲酸酯基为二级、NCO为一级的三级反应动力学.由于位阻效应,MDI体系很难发生次级反应。
马敏生王庚超张志平应圣康
关键词:聚氨酯红外光谱
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被引量:8
1992年
本文首次以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环氧乙烷封端聚环氧丙烷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和1,2—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聚酯、聚醚含量的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并借助WAXD,FTIR及电子拉伸实验机等,对材料的结晶性,微观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醣聚醚混合作为软段,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聚酯/聚醚配比为35/65时,样品的结晶性及微相分离程度最大,力学性能最佳。
王庚超杨宇润马敏生张志平
关键词:聚酯聚醚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质
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晶行为被引量:1
1993年
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用一步法制备的端羟基聚丁二烯(简称丁羟)聚氨酯弹性体及浓度约1%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丁羟预聚物的氯仿溶液成膜试样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乙二醇类丁羟聚氨酯弹性体中有不完整的结晶存在,TDI-丁羟预聚物稀溶液成膜试样中的软段呈发射状、纤束层状和多孔球状3种结晶形态,后者为目前首次发现。说明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和软段在适当条件下都可能形成结晶结构。
马敏生王庚超张志平应圣康高永祺
关键词:橡胶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
FTIR研究预辐照PMMA/PU IPNs的反应动力学被引量:4
1992年
借助于^(60)Co-γ射线对MMA进行辐照预聚合,用FTIR研究了预聚合MMA/PU IPNs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反应温度、交联剂含量对IPNs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IPNs中各组分按互不干扰的机理进行,根据PU反应速率明显快于PMMA网络的事实,提出了PU网络的“笼子效应”。
王庚超王嘉讯马敏生万国雄张志平
关键词:互穿网络
线型聚醚聚氨酯结构与形态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DSC,WAXD和偏光显微镜对二步溶液法制备的线型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形态进行了探讨,发现以胺作扩链剂的聚氨酯具有较高的分相程度,扩链剂的种类对材料的软段玻璃化温度Tgs有较大的影响,且在聚醚聚氨酯中存在二种结晶形态。
马敏生张志平应圣康
关键词:橡胶聚醚聚氨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