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文本性:一种开放的文学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论述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文本性,它代表了文学研究一种开放模式。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从文学性走向文本性表明开放的研究格局代替了文学研究的封闭局面,因为文本性的性质是文本的生产性,其特征是开放性、无主性和复义性。
- 马焕军
- 关键词:文本文本性
-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歌审美特征再思索
- 2001年
- 讨论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应从诗人本身把握。浪漫主义诗歌其情感是诗的灵魂、主题 ,是审美化、典型化的情感 ;其语言是表现性语言、非逻辑性语言。
- 张德礼马焕军
- 关键词:浪漫主义表现性语言诗歌抒情诗
- 论文本性
- 2008年
- 本文讨论了文本性问题。本文指出,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内在的文学和作品观念遭到了质疑,随着文学研究内在模式和外在模式的结合,文本的概念得以确立,文本性也就占据着文学研究的中心位置,文本性就是指文本的生产性。巴特、克里斯蒂娃和德里达都认为,文本自身就具有一种生产力,文本的生产性存在于文本与文本之间,它们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 马焕军
- 关键词:文本文本性
- 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简论被引量:2
- 2002年
- 华兹华斯诗学从维护人类天性高度来看待诗歌的作用,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思考诗歌创作情感、想象等一些非理性因素,以一种高度的审美主体意识去关注诗歌的情感表现,想象的飞腾等本质问题,抬高了诗人主体地位,因此华兹华斯的诗学思想应该在19世纪西方诗歌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
- 马焕军张德礼
- 关键词:诗学思想华兹华斯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诗歌创作
- 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
- 2010年
- 文章主要论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问题。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原型形式的研究具有一种客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它深化了非个人化思潮理论思考,促进了它的发展。
- 马焕军
-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