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骏

作品数:12 被引量:13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海岸
  • 5篇沙丘
  • 5篇海岸沙丘
  • 4篇风沙
  • 3篇沙粒
  • 3篇风沙流
  • 3篇不同粒径
  • 3篇垂向分布
  • 2篇野外
  • 2篇野外观测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粒度
  • 2篇粒径
  • 2篇风速
  • 1篇沙量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粒度分布
  • 1篇海岸风沙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董玉祥
  • 12篇马骏
  • 7篇黄德全
  • 2篇哈斯
  • 1篇倪少春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粒度分布模式被引量:20
2008年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横向沙脊规模高大、形态典型,对其表面采集的47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该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对称和中等峰态,但脊顶、坡部及坡脚的粒度分异明显,自沙脊两侧坡脚向脊顶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向陆背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海迎风坡,脊顶粒径最细,向陆背风坡脚最粗,是一种新型的沙丘表面粒度分布模式。该粒度分布模式是该区域主风向与强风向交替变化及其风速差异、沙脊高大且两侧不对称等组合作用的结果。
董玉祥马骏黄德全
关键词:海岸
海岸沙丘表面不同部位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典型沙丘的实地观测表明,风沙流中中沙与细沙输沙量的垂向分布在沙丘表面不同部位的变化并无本质性差别但有一定变化幅度的差异,如绝对输沙量均在迎风坡至丘顶增加、丘顶至背风坡坡脚减小,但中沙输沙量在迎风坡增加的幅度小于细沙、在背风坡减少的幅度大于细沙;相对输沙量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向类似,但细沙的变化幅度要小于中沙;中沙的垂向分布模式均为幂函数,细沙则表现为指数分布(0~10cm高度内)和幂函数分布(10~30cm高度内)。
董玉祥黄德全马骏
关键词:海岸沙丘风沙流粒径垂向分布
风速对海岸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垂向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选择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状态自然、规模高大、形态典型的海岸横向沙脊,野外实地观测不同风速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海岸横向沙脊表面不同粒径组的沙粒在距地表60 cm高度内输沙量的垂向分布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点,其中粗沙的总输沙量减少,但中沙和细沙增加,在不同高度层内的变化亦不一致;相对输沙量基本呈现为下层减少、中层增加或基本持平、上层减少的变化特点,但各个变化层位的高度不一;垂向分布模式,粗沙转变为典型负幂函数分布,中沙由负幂函数转变为指数函数,细沙则为典型的指数函数布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应与不同风速气流的携沙极限、随风速增大增加了沙粒的搬运高度以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主导运动方式有关。
董玉祥马骏
关键词:风速海岸沙丘粒径垂向分布
海岸横向沙脊表面风沙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选择中国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典型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仪和平口式积沙仪对其顶部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基本表现为0~40cm高程内气流搬运的沙尘物质浓度或质量随高度递减并符合指数分布,20~60cm高程内符合幂函数分布,40~60cm高程内输沙量与高度之间则为多项式函数关系。同时,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风沙流结构受风速与总输沙量的影响较大,随风速增大或总输沙量的增加,风沙流下层输沙量相对减少、上层则相应增加。
董玉祥P A HespS L Namikas马骏
关键词:野外观测
多站差分RTKGPS技术在海岸风沙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根据海岸风沙运动的特点和单站差分RTKGPS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多站计算7个参数Δx、Δy、Δz、Ωx、Ωy、Ωz和K的坐标平滑处理技术和求解高程异常值ζ进行曲面拟合的多站差分RTKGPS技术,并对海岸风沙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际测量,选取186个观测点的结果与传统的水准测量观测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其高程误差范围在0.6~1.0 mm之间。表明多站差分RTKGPS技术的测量精度能满足海岸风沙观测的精度要求。
黄德全董玉祥哈斯马骏
风速对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在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形态典型的横向沙脊顶部,对不同风速下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风沙流中40cm高度内的绝对输沙量增加,40~60cm高度内各层的绝对输沙量减少;相对输沙量,在0~4cm高度内减少,4~20cm高度内增加,20~44cm高度内变化较小,44—60cm高度内减少;风沙流结构模式在0~40cm高程内为指数分布,但在0~60cm高程内随风速增大由幂函数分布转变为指数函数分布,在40~60cm高程内则转变为相关性更强的多项式函数分布。风速变化对风沙流结构的上述影响,主要与随风速增加增大了沙粒的搬运高度以及气流搬运沙物质的粒度组成有关。
董玉祥马骏
关键词:风速野外观测
海岸新月形沙丘的表面粒度分异——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为例被引量:14
2008年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海岸沙丘的集中分布区,选择其中形态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分不同部位采集了42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通过对采集样品粒度及其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研究了其表面粒度分异。结果表明,昌黎黄金海岸新月形沙丘两翼、迎风坡脚、迎风坡、沙丘顶部、背风坡、背风坡脚的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偏度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只有平均粒径在新月形沙丘表面的不同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自迎风坡脚到沙丘顶部粒径变粗,背风坡粒径相对变细,到背风坡脚粒径又变粗,整个沙丘表面粒径顶部最粗、背风坡最细,其分布可以归入沙丘顶部砂物质最粗的分布模式。该粒度分布模式是本区域主风向与强风向交替变化及其风力差异、沙丘两侧不对称和凹型迎风坡形态等组合作用的结果。
董玉祥马骏黄德全
海岸横向沙脊的移动与形态变化——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RTKGPS测量技术与方法,2006~2008年连续三年共9次对我国海岸沙丘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翡翠岛的一个典型海岸横向沙脊进行了三个横剖面的高精度观测。海岸横向沙脊高程、断面及其典型位置的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岸横向沙脊脊顶和背风坡坡脚夏秋季东移、冬春季节西移,脊顶总体向西移动,年均最大移距1.83m,但同期观测剖面背风坡坡脚的移动距离最大仅0.16m;脊顶高程夏秋季降低、冬春季升高,观测期间脊顶高程平均降低了1.58m,而三个观测剖面的断面面积期间则分别增加了0.47%、0.79%和0.69%,故海岸横向沙脊移动与形态变化的季节性十分明显,总体上具有沙丘下部基本稳定、顶部以往复前进方式向陆缓慢移动以及沙体加积增大但脊顶高程逐渐降低的特征,其原因主要与区域风况特点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黄德全董玉祥哈斯倪少春马骏
输沙量对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垂向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在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对不同输沙量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在风速相近、物质组成一致和下垫面性质相同情况下,随着风沙流总输沙量的增加,在非均匀沙床面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垂向分布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点。其中,随总输沙量增加粗沙输沙量总量并无增加,其输沙量下层减少、中层增加、上层减少,垂向分布转变为典型负幂函数模式;中沙在不同高度的绝对输沙量均有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4cm)减少、上层(4~60cm)增加或基本持平,其垂向分布基本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尤其是在0~60cm高度内的分布随总输沙量的增加由负幂函数转变为指数函数;细沙输沙量总量和不同高度的输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6cm)减少、上层(6~60cm)基本持平或增加,垂向分布符合典型的指数函数布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应与不同风速气流的携沙极限以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董玉祥马骏
关键词:输沙量海岸沙丘垂向分布风沙流
人为干扰下海岸沙丘表面粒度分布变异实证研究——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为例被引量:19
2008年
选择我国海岸沙丘尤其是横向沙脊最为典型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分别在人为干扰剧烈和人为干扰较少的区段,按垂直于横向沙脊走向各选择一个典型的横向沙脊断面,采集其表面沙质沉积物粒度样品,通过对样品粒度及其参数的分析与计算,对比分析人为干扰对海岸沙丘表面粒度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滑沙和迎风坡脚沙质地表翻动与堆积沙堆等人为影响下,横向沙脊表面粒度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异,由近自然状态下自沙脊两侧坡脚向脊顶粒径变细和分选变好、向陆背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海迎风坡、脊顶沙粒最细及向陆背风坡脚最粗的自然分布模式转变为人为干扰下自两侧坡脚向沙脊坡部粒径变细与分选变好、向海迎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陆背风坡、向海迎风坡粒径最细及迎风坡脚最粗的人为分布模式。
董玉祥马骏黄德全
关键词:海岸沙丘粒度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