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远

作品数:1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松辽盆地
  • 6篇古气候
  • 4篇嫩江组
  • 4篇古环境
  • 4篇大陆科学钻探
  • 3篇地层
  • 3篇地层学
  • 3篇矿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旋回
  • 2篇旋回地层
  • 2篇旋回地层学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同位素
  • 2篇晚白垩世
  • 2篇矿物学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6篇高远
  • 10篇王成善
  • 5篇高远
  • 4篇席党鹏
  • 3篇黄永建
  • 2篇王璞珺
  • 2篇高有峰
  • 2篇贺怀宇
  • 2篇万晓樵
  • 2篇杨柳
  • 2篇吴怀春
  • 2篇邓成龙
  • 2篇邹长春
  • 2篇彭诚
  • 2篇王天天
  • 2篇胡滨
  • 1篇唐勇
  • 1篇张世红
  • 1篇王平康
  • 1篇王瑞

传媒

  • 4篇沉积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2篇现代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时古气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启示被引量:22
2017年
当前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浓度逐渐升高,地球气候可能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目前的冰室气候进入温室气候状态。文中通过对现在地球气候系统与深时温室气候时期的大气CO_2浓度与气候变化临界点、温度与温度梯度、海平面变化与水循环、大洋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对地球在这种温室气候状态中的气候动力系统的认识亟待提高。尽管深时温室气候并不严格等同于未来地球的气候,但深时时期形成的地质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全尺度洞察在温室气候状态下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一个天然实验室。
王成善王天天陈曦高远张来明
关键词:古气候未来气候变化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被引量:19
2022年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计(ICP-MS)和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仪(XRF)测试了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25件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研究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包括泥岩、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以及泥质细砂岩等,风城组的沉积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风一段沉积期)以蒸发咸化为主;第三和第四阶段(风二段沉积期)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以钙镁碳酸盐沉积、钠碳酸盐沉积的咸化、碱化为主;第五阶段(风三段沉积期)在火山作用、湿冷气候条件下沉积凝灰质泥岩、陆源碎屑岩,以淡化为主。相应地,玛湖凹陷所发育的湖盆水深呈周期性变化,总体为逐渐变浅,对应的湖水古盐度演化特征为淡—半咸—咸—半咸—淡。古气候演化特征为半干旱—潮湿—半干旱—干旱—半干旱,整体以半干旱—干旱气候为主。风城组碎屑岩的粒度及沉积构造变化可以作为很好的环境指标,沉积作用受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的控制,热液作用提供了大量营养物质,促进碱湖的形成。
唐勇郑孟林王霞田王韬谢再波秦臻黑晨露成虎高远陶辉飞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古环境演化
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感受被引量:35
2008年
本文对美国南加州大学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的情况做了介绍,通过笔者野外亲身体验阐述了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对国内外类似的地质实习进行了对比。
曹文融高远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含铁白云石的准确定名和矿物学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XRD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从矿物学命名的角度出发,提出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是白云石和铁白云石之间的过渡类型——含铁白云石,而不是长期认为的铁白云石。矿物学特征表明:精测后的晶胞参数a、c、V值均大于标准白云石,更接近标准铁白云石,说明含铁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但在同一结构位置上,Fe2+和Mg2+的数量比存有差异,且结构中Fe2+对Mg2+的部分替代是导致晶胞轴长和体积增大的原因,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再次证实样品为含铁白云石。另外,通过计算,含铁白云石的有序度均值为0.40,CaCO3摩尔含量均值为55.48g/mol,表明较富钙的、低有序度的含铁白云石形成于结晶速度较快、不稳定的成岩环境中。
高翔王平康李秋英王成善高远
关键词:嫩江组松科1井
西秦岭峡城—晒经滩地区中三叠世碳酸盐台地古斜坡的识别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碳酸盐台地斜坡为位于碳酸盐台地和深海盆地之间一个坡折地带,这一环境中,重力作用控制了沉积物的沉积和变形,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经济意义。峡城地区中三叠统发现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及同沉积断层和削切构造,而晒经滩中三叠统古浪堤组复理石中同样有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出现。为探索该区中三叠世的古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室内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从露头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识别。对这些沉积物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研究表明,沿西秦岭峡城、晒经滩一线存在一个近SEE—NWW向展布的大陆斜坡,该斜坡在峡城地区主要以深水碳酸盐沉积为主,向NWW方向逐渐过渡为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该斜坡向NNE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向SW方向则过渡为深海沉积。
牛新生高远沈武显
古生代陆相盆地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
2024年
【目的】米兰科维奇周期通过调控地球天文轨道参数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和有机碳埋藏。除通过线性过程调控气候系统的常规周期外,还存在通过一系列“非线性”正负反馈进程调控气候系统的“非常规”天文周期,如17万年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先前研究已证明17万年天文周期对中新生代地球中高纬度有机碳埋藏具有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准确的天文解和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17万年信号在古生代鲜有报道。【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早二叠世芦草沟组的总有机碳含量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认为芦草沟组保存了短偏心率、斜率、岁差周期信号。【结果】根据短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天文调谐,结果显示芦草沟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2.8 Myr,沉积速率估算为9.1 cm/kyr。除常规周期外,17万年周期信号也在去趋势数据序列和斜率振幅调制曲线中被发现。【结论】对古生代陆相地层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进行系统探讨,基于强烈的斜率信号,推测该17万年周期信号来源于斜率振幅调制周期s3-s6。它通过调控早二叠世地球中高纬度水循环过程影响有机碳埋藏,而沉积盆地中的阈值响应效应将高频的斜率周期中的较低频17万年振幅调制周期放大,并出现在地质记录中。
李玉寅黄何高远高远黑晨露梁爽王成善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二叠纪芦草沟组
异整合面——古环境剧变的地层记录被引量:2
2021年
异整合面是在区域(盆地尺度)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突然的、持续性的沉积相变而形成的地层界面。有别于传统的沉积学和地层学概念以沉积环境保持稳定或者缓慢连续变化为前提,异整合面强调古环境剧变事件在地层中的记录,它是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地层界面。陆相环境波动频繁、变化剧烈,容易发育异整合面,例如北美古近系绿河组、松辽盆地白垩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中的异整合面。海相地层异整合面的成因是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事件,例如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奥陶纪—志留纪界线、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界线发育的异整合面。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历史中气候环境变化的临界点和转折期及其在沉积体系中的响应。古环境剧变往往直接影响有机质的埋藏和富集,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对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远Alan R.Carroll王成善
关键词:古环境古气候沉积学地层学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氢同位素特征、古气候与有机质富集
2023年
为明确松辽盆地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高温裂解、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方法,测定古龙凹陷A井、G井的正构烷烃组分和氢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A井、G井晚白垩世嫩一段上部各个链长的正构烷烃均存在显著的氢同位素负偏移现象,其中G井、A井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40‰、90‰的负偏量;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60‰、110‰的负偏移;长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整体规律与短链、中链一致;嫩江组沉积时期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为-76‰~-20‰,这与现今华北地区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50‰)基本一致;A、G井的嫩一段上部的氢同位素偏移事件指示该时期强烈且持续的大气降水;晚白垩世的陆地水循环加强改变了源-汇体系,使陆源输入量增加、生产力增强,有机质富集,这是导致嫩江组二段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嫩江组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王瑞刘鑫刘鑫牛璐曹建喜高远白云风
关键词:氢同位素古气候烃源岩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陆表古温度定量重建——以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是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湖相沉积,保留了丰富的陆地古气候信息。对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及陆表古温度重建,其全岩矿物以黏土矿物含量最多(平均46.2%),石英含量次之(平均21.7%),斜长石和钾长石含量较低。多种风化指数显示嫩江组一、二段具有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物源区、搬运和成岩过程对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降水量较大,(2)有一定强度的物理剥蚀,(3)分选和沉积再循环作用较弱,(4)成岩作用较弱,(5)原岩为酸性岩。基于τNa⁃MAT转换方程,得到松辽盆地LD6⁃7井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的陆表古温度为14.2℃,属于温带—亚热带气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证明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古温度的方法在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具有可行性,可为今后“深时”陆地古气候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秦健铭陈积权高远高远席党鹏
关键词:松辽盆地嫩江组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古温度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2024年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王成善高远高远王璞珺吴怀春吕庆田朱永宜万晓樵邹长春黄永建高有峰席党鹏王稳石贺怀宇冯子辉邓成龙邓成龙王天天王天天崔立伟胡滨胡滨黄何彭诚毋正轩
关键词: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