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滨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旋回
  • 1篇旋回地层
  • 1篇旋回地层学
  • 1篇在线数据
  • 1篇上侏罗统
  • 1篇数据共享
  • 1篇数据汇交
  • 1篇凝灰岩
  • 1篇羌塘
  • 1篇羌塘盆地
  • 1篇自然伽马
  • 1篇自然伽马测井
  • 1篇侏罗统
  • 1篇伦坡拉盆地
  • 1篇镜质组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省遥感信...
  • 1篇约翰霍普金斯...

作者

  • 4篇胡滨
  • 3篇王成善
  • 2篇李亚林
  • 1篇汤晶
  • 1篇阚瑷珂
  • 1篇朱利东
  • 1篇魏玉帅
  • 1篇黄永建
  • 1篇龚建辉
  • 1篇孙涛
  • 1篇高远
  • 1篇孟俊
  • 1篇马超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白龙冰河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对羌塘盆地东湖地区上侏罗统白龙冰河组进行系统采样、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白龙冰河组灰岩沉积于碳酸盐台地环境,有机碳含量在0.11%~0.43%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部分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在1.5%左右。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显示,白龙冰河组有机质沉积于分层的水体且底部水体盐度较高。
孙涛王成善李亚林胡滨魏玉帅
关键词:镜质组反射率羌塘盆地
大陆科学钻探开展古气候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地质历史时期(包括第四纪和"深时")的古气候研究可为了解现代气候变化提供借鉴,大陆科学钻探成为开展此研究的重要手段。文中对大陆科学钻探开展古气候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获取连续沉积记录是大陆科学钻探的最大优势,地质学家通过对岩心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地层框架和应用多种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陆地古气候变化,发现并精确厘定陆地古气候-古环境快速变化事件,进而通过精细对比陆地-海洋古气候记录,揭示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将加深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并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可以预见,大陆科学钻探将成为古气候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领域,特别是"深时"温室气候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高远王成善黄永建胡滨
关键词:大陆科学钻探古气候
青藏高原新生代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测井剖面凝灰岩标志层的识别被引量:3
2016年
确立含油气盆地内部的标志层是建立盆地地层格架、基础沉积学研究以及油气勘探开发过中地层对比的基础。火山灰堆积形成的凝灰岩往往大范围分布,这些层位保存了精确年代信息而且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沉积岩的岩性特征,是理想的标志层。在青藏高原唯一发现工业油流的新生代伦坡拉盆地中即存在一套约23.5Ma的凝灰岩层。虽然伦坡拉盆地经历了一定规模的勘探开发,但大部分钻井并没有钻取岩心。因此,虽然该套凝灰岩仅在地表露头中可见,但是在测井剖面上尚未标定,这也导致了盆地内部钻井剖面不能精确对比。本研究对旺1井丁青湖组中下段一部分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并与含凝灰岩露头剖面进行对比,进而确定了测井剖面中凝灰岩的准确位置(853m)。该套23.5Ma沉积于丁青湖组中的凝灰岩层具有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低自然电位的特征。
文一雄马鹏飞马超孟俊李亚林胡滨刘中绒
关键词:凝灰岩自然伽马测井湖相沉积
服务于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被引量:3
2012年
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既是项目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向复杂地学信息资源汇交、管理和共享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针对项目自身运行管理和数据产出特色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本文以973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为例,研究并应用Web Services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服务于特定项目的数据支撑平台。论文阐述了项目数据的分类方法和数据汇交机制,并基于"数据-功能-用户"视图理念,设计实现了提供数据汇交、管理和共享功能的数据服务门户以及对WebGIS的集成。应用结果表明:在线数据支撑平台对发挥多源、复杂、高成本的地学科研数据共享利用价值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平台框架对同类项目数据成果的归档管理以及验收汇报演示具有示范意义。
阚瑷珂朱利东汤晶龚建辉黄青伦胡滨王成善
关键词:数据汇交数据共享973计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