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HBV-ACLF组)33例,同时选取同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2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HBV-ACLF组Th1细胞因子IL-2水平低于CHB组,IFN-γ水平高于CH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CHB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ACLF组IL-10水平低于CHB组,而IL-6水平高于CH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因子中IFN-γ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IL-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反比;Th2细胞因子中IL-6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IL-4、IL-10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反比。
- 施文娟魏丽田鹏飞吴斌王慧芬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型细胞因子
- 慢性乙型肝炎全疾病谱免疫诊断系列研究
- 李彩东施文娟田鹏飞张妍王兆勋杨勇卫陈锡莲万红李惠军段正军魏丽刘学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临床实验诊断学。
慢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但慢乙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诊断疾病治疗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Ⅴ区亚家族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Ⅴ区(TCR Ⅴβ)亚家族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28例(HBV-ACLF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CHB-F)患者32例(CHB-F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TCR Ⅴβ亚家族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6、IL-10、IFN-γ和TNF-α水平,对3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用LSD-t检验,如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组间性别构成比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ACLF组与CHB-F组TBil、Alb、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胆固醇(T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ACLF组患者IL-2、IL-4、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H值分别为14.061、31.681和31.380,均P=0.000),而IL-6、IFN-γ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值分别为13.332和12.380,均P=0.000).CHB-F组IL-4、IL-10、TNF-α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H值分别为21.152、18.401和10.002,均P=0.000);HBV-ACLF组IL-2、IL-10、TNF-α水平低于CHB-F组(H值分别为8.795、9.414和8.423,P值分别为0.003、0.002和0.004),而IL-6、IFN-γ水平高于CHB-F组(H值分别为5.889和7.534,P值分别为0.015和0.006).秩和检验分析显示,3组间△Ct1、△Ct5、△Ct7、△Ct12、△Ct15、△Ct20、△Ct22、△Ct23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0.368、14.368、19.500、31.532、19.985、19.116、41.752和20.649,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体内TCR Ⅴβ部分亚家族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
- 施文娟李晓玲杨正茂王兆勋魏丽万红杨守良
-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 TBRR、TBCR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98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好转组65例,死亡组33例。比较两组间血细胞、肝生化指标、凝血指标、MELD评分以及人工肝治疗后TBRR、TBCR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人工肝治疗后有差异数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并得出最佳截断值。结果好转组PLT、INR、MELD评分和TBRR分别为(122.2±50.5)×10^(9)、1.7±0.5、18.8±5.2、(22.59±39.29)%;死亡组分别为(91.7±38.1)×10^(9)、2.0±0.5、21.9±4.8、(67.69±65.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34;t=2.013,P=0.050;t=2.048,P=0.046;t=2.067,P=0.016);TBRR评估HBV-ACLF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I(0.549~0.870),约登指数为0.408时,最佳截断值为71.13%,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85.5%。结论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死亡组TBRR值高于好转组,当TBRR>71.13%时,死亡风险极大。
- 周晓丽魏丽王兆勋杨学芳施文娟万红
- 关键词:人工肝治疗预后
-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预后关系探讨
- 周渐杨正茂张妍田鹏飞施文娟魏丽秦华吴晓庆殷开辉王兆勋万红杨守良
-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置换治疗术后72小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密切,好转组血浆置换治疗术前和术后72小时血清IL-4、IL-6、IL-10、TNF-α以及IFN-γ有明显差异,其中IL-4...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血清细胞因子预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家族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 BV)各家族谱系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CHB患者(CH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应用RT-PCR扩增TCR RV的24个家族,进行两组间扩增产物定量分析结果 CHB组△Ct5、△Ct7、△Ct15、△Ct22、△Ct23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组TCR BV 24个家族BV5、BV7、BV15、BV22、BV23的扩增产物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 施文娟张妍杨正茂魏丽王兆勋万红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受体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受体BVCDR3家族表达水平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F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TCR)B链V区(BV)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各家族谱系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FHB患者(FHB组)28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应用RT-PCR方法扩增TCRBV的CDR3区基因24个家族,并进行两组间扩增产物定量分析的比较。结果FHB组ACtl,ACtl2,△ct20含量较健康人群增多(P〈0.05);△ct5、ACff、ACtl3、ACtl4、ACtl5、△ct22、ACt23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FHB患者TCRBVCDR3区基因部分家族表达水平改变,提示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参与了FHB的发病过程。
- 施文娟万红周渐魏丽杨正茂王兆勋
- 关键词:T淋巴细胞
- 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特点与血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对比分析76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老年组)与48例中青年戊型肝炎患者(对照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差异。结果老年组患者黄疸程度深,低蛋白血症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反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治疗,老年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复常天数较对照组患者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复常天数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组患者抗-HEVIgM阳性率低于对照组,IgM、IgG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IgG阳性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症状重、黄疸程度深,肝功能损害严重,异常指标复常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 施文娟魏丽万红
- 关键词:戊型肝炎血清学特征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并行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69例,其中DPMAS联合PE组32例,单纯PE组3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L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联合PE治疗ACLF疗效确切,能减少血浆用量,安全性较高。
- 秦华魏丽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
-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肿瘤血管形成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肿瘤血管形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VEGF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50.0%,对照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降低、ALT及TBil升高,研究组患者的VEGF、ALT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3.5%,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患者预后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魏丽罗文凡万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索拉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