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冲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淋巴
  • 15篇细胞
  • 13篇淋巴瘤
  • 7篇细胞淋巴瘤
  • 7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预后
  • 5篇免疫
  • 4篇肿瘤
  • 4篇综合征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免疫母细...
  • 3篇血管免疫母细...
  • 3篇细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3篇免疫母细胞

机构

  • 2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魏冲
  • 18篇周道斌
  • 12篇张薇
  • 8篇张炎
  • 6篇王为
  • 6篇张路
  • 5篇庄俊玲
  • 4篇汪玄
  • 4篇赵丹青
  • 3篇蔡昊
  • 2篇曹欣欣
  • 2篇王昊天
  • 2篇姜志超
  • 2篇毛玥莹
  • 2篇朱铁楠
  • 2篇李天骄
  • 1篇华宝来
  • 1篇蔡华聪
  • 1篇刘岩
  • 1篇李菁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第六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局限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及EBV-DNA在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局限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Ⅲ~Ⅳ期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依据起病时是否存在鼻咽部受累分为鼻型与非鼻型,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探讨EB病毒DNA(EBV-DNA)在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2(14~67)岁,男女比例为2.9∶1。中位随访时间为30(1~78)个月,非局限期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7个月,1年及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34.1%和24.6%,1年及3年OS率分别为39.9%和26.6%。鼻型与非鼻型患者的比例为1.6∶1。非鼻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比例较鼻型患者高(65.0%对35.5%,P=0.039),非鼻型患者一线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较鼻型患者低(10.0%对45.2%,P=0.008)。非局限期鼻型与非鼻型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4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36.0%和10.0%(P=0.029),3年OS率分别为37.9%和11.4%(P=0.050)。EBV-DNA的变化趋势与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基线EBV-DNA阴性与阳性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化疗后EBV-DNA阴性与阳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7.9%和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个疗程化疗后EBV-DNA阳性为OS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应用以培门冬酶为基础化疗方案的非局限期ENKTL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远期生存仍较差。非鼻型患者在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远期预后方面均较鼻型患者差。1个疗程化疗后EBV-DNA阳性为OS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可用于早期预测疗效及预后。
魏冲张炎王为张路张薇周道斌
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B病毒DNA
第534例 颈部肿物—意识障碍—重度贫血
2021年
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明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2程化疗中突发尿便障碍、四肢无力,并迅速进展至昏迷。多次评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未见异常,骨髓涂片完全缓解,病因诊断一度陷入困境。患者后续通过脑脊液病原DNA二代测序检出细小病毒B19序列获得病因线索。头颅磁共振成像的特征表现、细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及后续出现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进一步佐证。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脑脊髓炎,经过人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完全恢复。
魏冲赵丹青毛玥莹范思远李烁张薇周道斌
关键词:脑脊髓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小病毒B19
来那度胺可抑制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来那度胺在肿瘤微环境中对于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及IL-10、VEGF和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初治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Transwell24孔板共培养PBMCs与淋巴瘤细胞系HUT-78,并于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来那度胺。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特征性表型CD68和CD163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细胞因子IL-10、VEGF和TGF-β1的含量。结果在PBMCs与HUT-78构成的体外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来那度胺后,CD68+、CD163+、CD68+CD163+细胞及CD68+CD163+在CD68+细胞中所占比例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加入来那度胺后患者组CD68+CD163+/CD68+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加入来那度胺的患者共培养组相对于未加来那度胺的共培养组IL-10和VEGF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来那度胺在PBMCs与淋巴瘤细胞构建的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能够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向M2型TAM的分化,且能够抑制患者组共培养体系中IL-10、VEGF分泌。
魏冲姜志超王昊天张薇李天骄汪玄周道斌
关键词:来那度胺淋巴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经典型与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子特征及预后
2023年
目的:分析经典型毛细胞白血病(cHCL)和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生存,并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生存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30例患者包括21例cHCL和9例HCL-v。诊断时年龄30~86岁,中位年龄为55.5岁;男女比例为2.75∶1。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11例(36.7%)、腹胀7例(23.3%)和感染4例,8例无临床症状。诊断时脾大者24例(80.0%),其中巨脾7例(23.3%)。HCL-v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外周血毛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cHCL患者,而cHCL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低、单核细胞减低的比例显著高于HCL-v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CL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CL-v患者(11/14比0/9,P<0.001)。免疫表型方面,cHCL患者CD25、CD103、CD123和CD200的表达率(20/20、20/20、4/7、7/17)均高于HCL-v患者(3/9、7/9、0/4、2/8)。30例患者中22例接受治疗,13例(12例cHCL、1例HCL-v)采用克拉屈滨方案,9例(4例cHCL、5例HCL-v)采用干扰素治疗。克拉曲滨与干扰素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及总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范围1~125个月)。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总体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5个月,HCL-v患者相比cHCL患者5年总生存率呈现劣势(50.0%比9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HCL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乏力、脾大和反复感染。HCL-v临床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反应及预后均与cHCL有差异,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cHCL患者应用克拉曲滨治疗反应率高,预后满意,而HCL-v的疗效及预后仍有待改善。
魏冲金相红蔡昊汪玄庄俊玲周道斌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分型基因预后
西达本胺联合PD-1单抗治疗Sézary综合征获得持续缓解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71岁,因"反复皮疹10年,加重伴淋巴结肿大1年余"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患者2010年出现手背、双肘、足踝部皮肤红斑,伴脱屑、瘙痒,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仍反复出现皮疹。2018年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累及90%体表面积,瘙痒明显,并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血常规大致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可见2%~4%异形单个核细胞,具有脑回状核,形态符合Sézary细胞;皮肤活检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少量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4(++),CD5(++)、CD7(+)、CD8(+)、CD30(个别+)、PD-1(+);TCRβ重排阳性,诊断为蕈样肉芽肿(红皮病型,T4NxM0B0,ⅢA期)。
魏冲张炎张薇周道斌
关键词:红皮病型角化不全表皮角化西达本胺脑回
特发性Evans综合征复发后确诊为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Evans综合征是指同时或相继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较为常见的继发因素。现报道1例特发性Evans综合征病例,首次起病时排除了可能的继发因素,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后病情改善,1年后再次发病并最终确诊为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提示对于复发或难治性Evans综合征,应仔细筛查相关继发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此患者疾病复发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帮助。
刘琰婷张路陈苗张炎魏冲潘伯驹赵甲维
关键词: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中心为北京协和医院,入组患者均病理确诊AITL,且符合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采用皮下注射阿扎胞苷(100 m/d,持续7 d)联合口服西达本胺(20 mg/次,每周2次)的治疗方案,每4周为1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有效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总生存时间、完全缓解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自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共入组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3(范围:45~75)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范围:1~4)线。应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后最佳疗效达完全缓解者2例,达部分缓解者3例,客观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28.6%。截至202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范围:4~17)个月。7例AITL患者中6例存活,1例死亡,整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1.4%和10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2/7),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3%(1/7)。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性AITL的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双表观调控方案可作为AITL的二线治疗选择之一。
魏冲赵丹青张炎王为张薇周道斌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西达本胺阿扎胞苷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8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8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37(18~79)岁。ALK^(+)ALCL 14例(29.2%),ALK^(-)ALCL 34例(70.8%),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比例达79.2%,68.8%存在B症状,结外器官受累常见,54.2%存在>1个结外器官受累。48例患者中46例接受化疗,一线化疗方案包括GDP-ML方案6例,CHOEP/CHOP方案27例,西达本胺联合CHOP/CHOEP方案10例,维布妥昔单抗联合CHP方案3例,一线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57.8%,总有效率为71.1%。中位随访时间为37(1~101)个月,整组患者1年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41.2%,1年及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1%和63.2%。ALK^(+)ALCL组相比ALK^(-)ALCL组除发病年龄更为年轻外(中位发病年龄25岁vs 50岁),其余临床特征相似,ALK^(+)ALCL组一线化疗的CR率及OS率均显著优于ALK^(-)ALCL组(CR率:85.7%vs 41.2%,P=0.003;3年OS率:92.3%vs 51.8%,P=0.040)。为排除年龄干扰,对<40岁的ALCL患者进行亚组分析,ALK^(+)ALCL组的OS率仍显著优于ALK^(-)ALCL组(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ALK表达为影响OS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此外,ECOG评分和肺部受累为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肺部受累的ALCL患者一线化疗CR率低(36.4%),且远期生存情况较差(中位OS为8个月,3年OS率为31.1%)。结论:ALCL整体较其他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良好。ALK^(+)ALCL患者在化疗有效率和生存方面均显著优于ALK^(-)ALCL患者。除ALK表达提示良好预后外,ECOG评分和肺部受累为影响AL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在CHOP类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CD30单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新药为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趋势。
魏冲赵丹青张炎王为张薇周道斌
关键词: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预后因素
美罗华联合来那度胺治疗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男,60岁,2017年8月因多发淋巴结肿大伴皮疹3个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患者自2017年5月无诱因出现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且淋巴结进行性增大,伴全身多发暗红色皮疹、皮肤瘙痒,无发热、盗汗。化验结果示,白细胞16.74×109/L,血红蛋白131 g/L,血小板216×10^(9)/L,乳酸脱氢酶533 U/L,免疫球蛋白IgG 17.42 g/L(正常值7~17 g/L),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 50000 copies/ml。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示,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伴R-S样大细胞;免疫组化示,CD2(+)、CD3(+)、CD4(+)、CD7(+)、CD8(-)、CD10(散在+)、CD20(散在+)、CD79a(散在+)、PAX-5(散在+)、Bcl-2(-)、Bcl-6(-)、CD30(个别细胞+)、CD15(-)、CD21(不规则滤泡树突网+)、CXCL-13(+)、Ki-67(40%,图1)。
魏冲张路张薇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美罗华来那度胺
成功救治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后急性肾损伤一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36岁,因“腹胀、发现腹部包块1月余”于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血液科。患者2020年11月自觉下腹胀,双下腹部可触及直径约8 cm包块,近1个月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无腹痛、便血、黑便,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于当地医院行盆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下腹及盆腔见两个实性肿物,病灶内信号不均匀;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魏冲阎鹏光刘岩庄俊玲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甲氨蝶呤急性肾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