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仲青

作品数:48 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1篇水稻
  • 18篇栽培
  • 13篇杂交
  • 12篇中稻
  • 8篇栽培技术
  • 6篇杂交中稻
  • 6篇粳稻
  • 6篇旱作
  • 5篇早中稻
  • 5篇中粳
  • 4篇杂交水稻
  • 4篇栽培模式
  • 4篇高效栽培
  • 4篇旱育
  • 4篇高产
  • 3篇性状
  • 3篇育秧
  • 3篇早稻
  • 3篇中粳稻
  • 3篇籼稻

机构

  • 48篇安徽农业大学
  • 11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安徽省农业厅
  • 2篇安徽省农业技...
  • 2篇安徽省水利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淮委水利科学...
  • 1篇舒城县农科所

作者

  • 48篇黄仲青
  • 32篇蒋之埙
  • 28篇李奕松
  • 5篇何方
  • 4篇杨惠成
  • 4篇刘敏华
  • 3篇汤广民
  • 3篇丁艳锋
  • 3篇许传万
  • 3篇黄丕生
  • 3篇张培江
  • 2篇杨联松
  • 2篇黄正来
  • 2篇吴家道
  • 2篇曹淑华
  • 2篇魏凤珍
  • 2篇陈周前
  • 2篇施伏芝
  • 2篇王相文
  • 1篇李冰

传媒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水利科技
  • 1篇江苏农学院学...
  • 1篇安徽农学院学...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 1篇全国第十四届...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0
  • 2篇198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源库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对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源库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齐穗后水稻群体的高效叶面积指数( LAI)、矫正光合势 ( APP)等源特征指标值及总库容量、籽粒充实度、势容比、群体干物质生产量、产量在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两系和三系中各有指标值高低的组合 ;其主要差别在组合间 ,而不在两系和三系两种类型之间 ,两系杂交稻未有明显的优势。两系籼型杂交稻的发展应充分利用两系法的优势 ,不仅要选配总库容量大、千粒重高的组合 ,更要选配齐穗后高效 LAI、 APP、 CGR等源特征值高的组合 ,齐穗后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李奕松黄丕生黄仲青丁艳锋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征籼稻
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MINQUE(1) 法对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生态环境效应、处理组合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作物产量等目标性状的影响;解决了长期困惑作物栽培试验的非平衡资料分析问题。
蒋之埙李奕松黄仲青
关键词: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混合线性模型
江淮地区杂交中稻节本高效栽培模式被引量:1
2000年
本模式在选用良种基础上 ,将“抛栽”与“深沟低棚肥床旱育秧”、“旱、湿、浅、蓄节水灌溉”、“基肥补磷增钾 ,追氮少 (不 )攻蘖增施穗肥”、“草虫病害综防 ,适时适量对症下药”等技术优化配套 ,能因地因时定量 ,列成表格 ,简明易懂 ,可操作性强。 15个县 (市 )大面积应用证明 :按其栽培可达到稻谷亩产超 6 0 0 kg,节本 30 %。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杨惠成李冰
关键词:杂交中稻节本高效栽培
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进行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粳多穗型品种西光和大穗型品种农林286分蘖穗率分别为25.7%~93.2%和8.2%~90.3%,其分蘖穗率(X)与稻谷产量(Y)间呈显著正相关;分蘖穗率达70%以上显著增产,其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亩有效穗数虽略有减少,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分蘖穗率(x)与亩颖花量(y)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穗率高低对稻谷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和垩白粒率、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
魏凤珍黄仲青蒋之埙
关键词:粳稻稻米品质
关于江淮稻区2003年早中稻花期热害的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根据大面积现场调查、天气及气候等资料 ,论述了安徽江淮稻区 2 0 0 3年早中稻花期持续高温的特点、花期热害的特征及其防御途径 ,并探讨了中稻花期热害的气温指标。
蒋之埙黄仲青杨惠成王相文
关键词:江淮稻区早稻中稻防御
安徽省1988年高温天气对杂交早中稻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3
1989年
安徽省1988年7月上、中旬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使正在孕穗开花的早中稻遭受严重危害,结实率比常年下降20—30%。为研究这一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大面积调查。观测点定于合肥安徽农学院试验农场协优64分期播种试验田。播种期为3月26日至4月15日,每期相隔5天。7月8日至22日抽穗,正遇高温。每天挂牌标记当天抽的12穗,累计共挂180穗。收获后逐穗考种、采用指按与清水漂沉法鉴定,分别统计结实率、空壳率与秕粒率。大面积调查于收获前在亩间取样。按上法考种。然后结合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刘敏华黄仲青张泽生翁霞珍赵成松
关键词:结实率高温水稻
皖中南早中稻再生两熟栽培数学模式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安徽中南部热量资源“双季稻不足,一季稻有余”地区有稻田近100万亩可发展再生稻。50年代前有蓄留再生稻的长期历史,但一般靠天收,亩产仅几十公斤,推广双季稻后向乎绝迹。近年由于育成一批适于此区再生栽培的品种(组合),改进了栽培技术,再生两熟总产可接近双季稻,显著节省工本,深受农民欢迎,迅速发展了几万亩。然而也有因用种或栽培技术不当使再生稻大面积失收的。再生稻能高产难稳产。它由头季稻茎节潜伏芽培育成穗,头季若生育不良不仅当季欠收,再生稻也显著减产。再生稻在头季抽穗前已开始穗分化,其营养生长完全与生殖生长并进,生育期比双晚约短1倍。为适应我省中南部发展水稻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安徽省科委支持下,我们研究了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式。
黄仲青蒋之埙谷元山陈瑞序张北群
关键词:水稻再生稻栽培数学模型
杂交中稻大苗苗质与结实期群体源、库数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在 6~ 7叶期大苗单本移栽 ,苗质显著地影响结实期群体源、库及稻谷产量。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与秧苗单株分蘖数、苗高干重比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其定量关系可用y=a+bx直线回归方程表示。在旱、湿秧苗的单株分蘖数和苗高干重比指标量相似时 ,两育秧方式间的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江淮地区杂交中稻 6~ 7叶移栽 ,以秧苗单株分蘖数达 1.7~ 2 .0个 ,苗高干重比 5 .6~ 5 .
蒋之埙黄仲青孟月华
关键词:杂交中稻源库关系结实期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的群体库和源效应研究
2002年
对杂交中稻协优 63进行旱作膜秸覆盖处理 ,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处理间的库、源效应有显著差异 ,它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处理比不覆盖和全程覆秸处理增产40 % ,比全程覆膜和拔节前覆膜处理增产 1 5 % ;其群体总库容依次多 3 8%和 1 5 % ,经济产量源分别多 3 7%和1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
关键词:杂交中稻
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栽培模式
1990年
为积极稳步发展再生稻,我院主持的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协作组,经过4年调查研究,推广了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1989年已指导全省约10万亩再生稻生产。据宣城地区1.5万亩示范片验收结果:凡是按模式栽培的两熟亩产均能达600公斤以上,比当地一季中稻增产100公斤以上,与双季稻产量相近。
黄仲青蒋之埙
关键词:早稻中稻栽培模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