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渝
- 作品数:48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广元市中心医院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5~84)岁,食管癌手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72例,男124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43~78)岁,为随机抽取的同期食管癌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年龄、吸烟量、吻合口位置、手术出血量、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及管状胃代食管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腹腔引流量≥1 000 ml)、手术时间≥4 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P=0.022)、吸烟(≥400支/年,P=0.000)、高龄(≥65岁,P=0.026)、喉返神经损伤(P=0.002)、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腹腔引流量≥1 000 ml,P=0.02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1 000 ml)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准备、严密止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 周小伟万志渝殷君太李晓明鲁勇国牟海德梅波
- 关键词:食管癌围术期肺部感染高危因素
- 食管癌手术切除适宜长度的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方法手术切除140例食管鳞癌,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将切除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镜下观察食管癌粘膜下浸润、跳跃式转移,肿瘤多源性等多方面情况。再用食管癌切除后,回缩法推算术中实际长度。结果 140例食管癌手术中,以肉眼观大体肿瘤为中心发现食管癌粘膜下浸润108例(77.1%),以门齿为距仅有近端浸润32例,远端浸润26例,两端均有侵润50例,近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5cm,最长浸润距离值为4.8cm;距门齿食管癌远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2cm,最长距离值为4.1cm:发现肿瘤多源性25例(17.9%),其中仅有近端病灶7例,仅有远端病灶13例,两端均有病灶5例。近端多源性病灶移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9cm,最大距离为4.7cm;远端多源性病灶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6cm,最大距离为8.5cm。140例患者中发现21例(15.0%)有跳跃式肿瘤转移,其中近端跳跃转移11例,远端跳跃转移5例,两端均有5例。近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的长度平均数2.3cm,最大距离3.1cm;远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生长的长度平均数2.4cm,最大距离2.8cm。140例患者中未发现残端癌。结论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应该是距门齿近端切缘至肿瘤上缘应不少于6cm,远端应将食管全部切除。
- 万志渝冯江何东权殷君太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武韬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手术病理切片
- 贲门癌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疗效对比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 对 2 0 9例贲门癌患者施行 ,根治手术切除 113例 ,其中Ⅰ期 9例 ,Ⅱ期 2 7例 ,Ⅲ期 65例 ,Ⅳ期 12例 ,扩大根治术切除 96例 ,其中Ⅰ期 6例 ,Ⅱ期 2 0例 ,Ⅲ期 60例 ,Ⅳ期 10例。对两组手术方式的 5年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种方式的 5年生存率 :Ⅰ、Ⅱ期患者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Ⅲ期患者扩大根治术 5年生存率较根治术提高了 15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Ⅳ期患者 5年生存率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贲门癌浸及浆膜层和第二站淋巴结的患者应行扩大根治手术 ,彻底清扫第二站淋巴结 。
- 万志渝武福礼殷君太辜福贤何东权何大鹏唐宏
- 关键词:贲门癌根治手术扩大根治术生存率
- 肺癌手术淋巴结根治性清扫范围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370例肺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标准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清扫,共清除纵隔和肺门淋巴结174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211例,腺癌123例,大细胞肺癌11例,小细胞肺癌16例,其他类型9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70例中181例(48.9%)存在N1或N2以及N1和N2共同淋巴结转移,其中N2淋巴结转移共138例(37.3%)。手术清除纵隔淋巴结12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N2)262枚,纵隔淋巴结转移度2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 ,应进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根治性清扫。
- 万志渝殷君太何东权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
-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切除术
- 13例肺隔离症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总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13例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共收治的13例P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单纯咳嗽、咳痰11例,伴喘累及咯血各1例,病程3个月~12年。(2)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肺叶内型,且位于肺下叶,其中左下肺10例,右下肺3例。13例患者均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圆形、椭圆形团块影或分叶状或三角形阴影。胸部CT检查提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或囊液性密度影。2例螺旋CT肺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提示:患者供血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3)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2年,1例失访,其余12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较低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和临床医生较低的认识度是导致PS诊断困难的重要因素。胸部CT增强是诊断PS常规的诊断方法,SCTPA则可用于确诊。明确诊断后,可首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 鲁勇国万志渝李晓明殷君太周小伟牟海德
- 关键词:肺隔离症
- 胸腔镜加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探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对28例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叶切除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果 28例肺癌根治手术顺利,出血量少,均未输血治疗,术后恢复快,较常规开胸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清扫淋巴结彻底,符合肺癌根治手术原则。
- 万志渝殷君太何东权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
- 关键词:肺癌手术胸腔镜淋巴结
-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和术后结果。方法:收集食管癌病例20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常规胃代食管吻合术式。分析术后并发症,测定术后14天和1月肺功能,术后14天胸胃排空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4天和1月,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每次平均进食量和食物通过上消化道的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无胸胃潴留。结论:管状胃能减少胸胃潴留和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 李晓明殷君太万志渝何东权鲁勇国武韬周小伟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手术管状胃
- 食管癌两种吻合术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弓上切除、弓前及弓后吻合术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116例食管癌弓上切除后分别弓前吻合及弓后吻合 ,比较两种术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 6个月、12个月VC %、FEV1%和MVV %弓前吻合明显低于弓后吻合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食管癌弓上切除后尽可能弓后吻合 ,保全患者的呼吸功能。
- 万志渝武福礼殷君太何东权
- 关键词:食管癌术式吻合术切除后保全
- 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RIP)减轻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4)和对照组(n=74)。两组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其中观察组给予RIP,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以及单肺通气前(T 0)、单肺通气后30 min(T 1)、单肺通气后60 min(T 2)和单肺通气结束时(T 3)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气氧分压(PaO 2/PAO 2),术前、术后7 d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术前、术后1个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输液量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1、T 2和T 3时OI分别为(325.45±32.23)、(360.60±37.40)和(390.44±39.43)mmHg,PaO 2/PAO 2分别为0.67±0.08、0.63±0.07和0.64±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3.30±34.44)、(310.02±36.65)和(330.32±36.65)mmHg与(0.57±0.09、0.54±0.08、0.57±0.09)],而RI分别为0.88±0.12、0.79±0.14和0.64±0.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4、1.08±0.13、0.9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22.65±4.56)、(6.03±1.23)和(31.18±9.92)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49±4.96)、(7.75±1.15)和(39.78±9.3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EV1%和FVC%分别为(74.45±8.43)%和(75.54±7.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7.15)%、(71.1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有助于减轻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值得临床使用。
- 周小伟万志渝刘雨鑫杨林琪
- 关键词:食管癌肺损伤炎症反应
- 肺动脉灌注治疗肺癌62例报告
- 2003年
- 万志渝王福民殷君太何东权
-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肺癌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