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鸣

作品数:22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粒细胞
  • 8篇中性粒细胞
  • 7篇粘附
  • 5篇蛋白
  • 5篇中性粒细胞粘...
  • 4篇粘附分子
  • 4篇融合蛋白
  • 4篇受体
  • 4篇糖皮质激素受...
  • 4篇皮质
  • 4篇缺血
  • 4篇激素
  • 4篇激素受体
  • 4篇分子
  • 3篇炎症
  • 3篇荧光蛋白
  • 3篇再灌注
  • 3篇粘附率
  • 3篇烧伤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医学部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严鸣
  • 8篇盛志勇
  • 6篇黎君友
  • 6篇钟纪根
  • 5篇毛积芳
  • 5篇晋桦
  • 4篇徐仁宝
  • 4篇胡森
  • 4篇龚肖崎
  • 4篇吕艺
  • 4篇姜小国
  • 4篇孙晓庆
  • 4篇孙世荣
  • 3篇张亚霏
  • 3篇杨生生
  • 3篇周宝桐
  • 2篇郑玉清
  • 2篇朱秋峰
  • 2篇孙世荣
  • 2篇孙丹

传媒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生物技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血容量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时血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被引量:14
2000年
研究观察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时血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律。将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流复合内毒素组。用改良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测定方法 ,测定血、肺和小肠组织MPO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肺组织MPO活性从失血性休克末开始升高 ,致内毒素血症时出现峰值 ;小肠组织MPO的活性在失血再灌流后显著升高 ,但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后显著降低 ;血MPO活性于失血性休克和失血再灌流后均无显著性变化 ,复合内毒素后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失血再灌流后肺组织PMN扣留、聚集显著增加 ,内毒素血症促进PMN在肺中的扣留 ,这些变化与PMN上CD11b和CD18表达上调有关 ,提示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时组织细胞损伤与PMN的粘附、扣留、激活有关。
黎君友孙世荣严鸣吕艺胡森孙晓庆晋桦姜小国盛志勇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髓过氧化物酶
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输入大肠杆菌内毒素 2 mg/ kg。实验分成 5组 ,分别观察致伤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末、复苏后及输注内毒素后 2和 2 4小时各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 :动物在创伤休克末和缺血再灌注后即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出现 ,心、肝、肾、肺、肠等器官功能指标出现变化 ,创伤休克末丙氨酸转氨酶(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较伤前增加 1倍 ,心肌酶谱在输内毒素 2小时后大于正常值的 3倍以上 ;病理学观察显示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伤 ;动物总死亡率为 39.6 % ,单个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 4.7%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为 2 3.5 %。结论 :本实验较好地重现了创伤后脓毒症发生的诱因和临床特点 ;SIRS发生率较高 ,符合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标准的仅为 2 3.5 % ,是较好的创伤脓毒症模型。
黎君友胡森孙晓庆严鸣晋桦姜小国孙丹周宝桐盛志勇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脏器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过程对局部及远隔器官中性粒细胞(PMN)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脏器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缺血组和再灌注组。比较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局部及远隔器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MN上的配基CD11b/CD18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及主要脏器功能的改变。结果:①主要脏器功能变化异常的峰值均在再灌注后1小时~2小时,与组织MPO活性升高的峰值时相基本一致;②再灌注1小时和2小时血清可刺激PMN上CD11b/CD18表达上调,与肺组织MPO活性呈正相关关系;③肠缺血期,肠局部ICAM1mRNA表达有所增加,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肝及肺组织ICAM1mRNA表达有所增加,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肝及肺组织ICAM1mRNA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ICAM1分布在再灌注后的2小时和6小时增加。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肠血管可能作为“预激床”激活循环中PMN,从而构成再灌注后PMN在远隔器官聚集、活化,造成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PMN上CD11b/CD18及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表达上调则构?
吕艺盛志勇黎君友孙世荣晋桦严鸣杨毅姜小国郑玉清
关键词:脏器功能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30%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测定PMN粘附率及其粘附分子CD11a/CD18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中PLA2和TNF的改变。结果: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高于伤前组,尤以伤后8h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烧伤前水平,PMN粘附率与CD11a/CD18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烧伤后血浆中TNF,PLA2也开始升高,分别于烧伤后即刻与24h达峰值。结论: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升高;粘附分子CD11a/CD18可能是介导烧伤后PMN粘附的重要因素;烧伤早期TNF,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改变的原因之一。
严鸣钟纪根卢建卢建盛志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烧伤
大鼠中性粒细胞粘附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
严鸣
Mac-1-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Mac-1-FP的表达与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03年
分别构建表达BFP与CD1 1b的C末端、YFP与CD1 8的N末端相连接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并将二者转染至既无内源性Mac 1的表达同时又具有某些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系统的CHO细胞株进行表达Mac 1 FP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转染后的CHO细胞可发出蓝色荧光和黄色荧光 ,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确定CD1 1b BFP与YFP CD1 8能够形成二聚体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PMA刺激Mac 1 FP可由胞浆内转位至膜上 ,测定PMA刺激前后的转染CHO细胞与其配基ICAM 1粘附活性的变化 ,证明转染CHO中的Mac 1 FP表达成功并具有野生型Mac 1的形成二聚体、膜转位、和配基ICAM 1相结合等功能 ,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Mac 1的α亚基CD1 1b、β亚基CD1
严鸣毛积芳杨生生钟纪根徐仁宝
关键词:融合表达载体活性鉴定融合蛋白
烧伤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粘附及肿瘤坏死因子改变的研究
1996年
烧伤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粘附及肿瘤坏死因子改变的研究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严鸣,孙世荣,周宝桐,徐世豪,盛志勇,马诺山关键词嗜中性白细胞;粘附蛋白;粘附率;肿瘤坏死因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644粒细胞与内皮细胞(EC)粘附是粒细胞趋化、游走和...
严鸣孙世荣周宝桐徐世豪盛志勇马诺山
关键词:烧伤中性粒细胞粘附率肿瘤坏死因子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离体中性粒细胞粘附中的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通过给予地塞米松(Dex)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研究GR在大鼠中性粒细胞(PMN)粘附过程中作用。结果提示:Dex可以明显抑制PMN的粘附,有浓度依赖性;在去肾上腺大鼠给予不同浓度RU38486未发现对PMN粘附有明显影响;若同时以一定的浓度比给予Dex和RU38486(Dex:RU38486)则显示Dex抑制PMN粘附程度与GR数量有依赖关系。
严鸣龚肖崎张亚霏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炎症
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率的测定被引量:6
1994年
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率的测定严鸣,龚肖崎,张亚霏中性粒细胞(PMN)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无论在机体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都具有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是测定人静脉血中的PMN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
严鸣龚肖崎张亚霏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兔烧伤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粘附及磷脂酶A2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揭示烧伤早期机体细胞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为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提供参考,采用兔30%体表面积烧伤,在伤后即刻,2,4,8,16,24和48小时取血分离中性粒细胞(PMN),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内血中PMN粘附蛋白与粘附率的变化及其关系;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磷脂酶A2(PLA2)的改变,寻找其与PMN粘附的内在联系。结果:烧伤后PMN粘附蛋白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烧伤前,尤以烧伤后8小时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小时后PMN粘附蛋白和粘附率恢复至烧伤前水平,而兔烧伤后PMN粘附蛋白与粘附率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说明烧伤后PMN粘附蛋白水平的增高是PMN粘附率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烧伤后血浆中PLA2也开始升高,2小时为最明显,推测烧伤后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性改变的原因之一。
严鸣孙世荣周宝桐徐世豪盛志勇马诺山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粘附蛋白粘附率磷脂酶A2烧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