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纪根

作品数:49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烫伤
  • 10篇微循环
  • 10篇细胞
  • 8篇活性
  • 8篇激素
  • 7篇心肌
  • 7篇通透性
  • 7篇驻极体
  • 7篇肺表面
  • 7篇肺表面活性
  • 7篇肺表面活性物...
  • 7篇表面活性物质
  • 6篇受体
  • 6篇糖皮质
  • 6篇糖皮质激素
  • 6篇皮质激素
  • 6篇猪肺表面活性...
  • 5篇顿抑
  • 5篇心肌顿抑
  • 5篇血管壁通透性

机构

  • 4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医学部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153...

作者

  • 49篇钟纪根
  • 25篇龚肖崎
  • 15篇张亚霏
  • 11篇卢建
  • 8篇张国元
  • 8篇陈金明
  • 8篇吴宗贵
  • 7篇陈思聪
  • 6篇孙瑜
  • 6篇王振中
  • 6篇严鸣
  • 5篇徐仁宝
  • 5篇江键
  • 4篇宋诚荣
  • 4篇毛积芳
  • 4篇王轶群
  • 4篇陈骏
  • 3篇林海
  • 3篇崔若兰
  • 3篇黄瀛

传媒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8篇1995
  • 2篇1994
  • 6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c-1在细胞内走向的直视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分别构建荧光蛋白(FP,fluorescenceprotein)与Mac-1的两个亚基(CD11b,CD18)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鉴定pYFP-CD18和pCD11b-BFP共转染的CHO细胞(CHO-Mac-1-FP)表达的Mac-1-FP(Mac-1fusedwithfluorescenceprotein)具有与正常白细胞表达的野生型Mac-1基本一致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应用PE标记的CD11b单抗,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CD11b,CD18在PMA刺激和ICAM-1结合后于胞内的走向与归宿.结果显示:(ⅰ)在静态的细胞膜上看不到Mac-1,PMA活化后1h,胞膜上可见CD11b-PE和YFP-CD18群集,2h后内吞,内吞后YFP-CD18的荧光减弱,提示Mac-1有部分降解;24h后PMA再次活化,部分CD11b-PE与YFP-CD18可再次出现在膜上,说明Mac-1还可以被循环利用.(ⅱ)ICAM-1包被磁珠与Mac-1-FP-CHO细胞作用后,4h内粘附增加,同时伴有Mac-1-FP的群集,8h后粘附减少,同时伴有Mac-1-FP的荧光逐渐减弱,这一过程与PMA活化后Mac-1-FP的变化过程类似,提示ICAM-1作用后也可能出现内吞并降解.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Mac-1活化后的走向是由胞浆内转位到质膜上,然后内吞,内吞后被降解或可被再利用,与此同时粘附活性亦发生相应的变化,提示受体介导性内吞是白细胞粘附活性降低的重要机制之一.
严鸣毛积芳韦毅钟纪根杨生生徐仁宝
关键词:MAC-1PMAICAM-1细胞免疫反应
大鼠肾髓质活体微循环及观察方法
1993年
采用肾乳头暴露方法活体观察Sprague-Dawley大鼠肾髓质微循环。结果发现:正常成年大鼠肾乳头可暴露1.1±0.5mm; 乳头表面直血管数29.8±6.3;升、降支比例3.4:1。升支平均直径13.68±6.13μm,降支10.8±2.57μm。肾乳头连续暴露观察10h,其微循环未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说明这一方法可以用于肾髓质微循环活体研究。
李作林钟纪根龚肖崎张亚霏崔若兰
关键词:肾乳头微循环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30%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测定PMN粘附率及其粘附分子CD11a/CD18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中PLA2和TNF的改变。结果: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高于伤前组,尤以伤后8h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烧伤前水平,PMN粘附率与CD11a/CD18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烧伤后血浆中TNF,PLA2也开始升高,分别于烧伤后即刻与24h达峰值。结论: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升高;粘附分子CD11a/CD18可能是介导烧伤后PMN粘附的重要因素;烧伤早期TNF,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改变的原因之一。
严鸣钟纪根卢建卢建盛志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烧伤
糖皮质激素对兔中性粒细胞CD_(18)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1995年
兔中性粒细胞(PMN)表面有CD_(18)的基础表达,地塞米松(DEX)可使其表达减少,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用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和DEX同时处理PMN,随着DEX/RU38486浓度比的下降,CD_(18)表达逐渐增加;单纯用RU38486处理PMN,对CD_(18)的表达无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DEX通过GR的介导,抑制了兔PMNCD_(18)的表达。
陈骏龚肖崎钟纪根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糖皮质激素受体
Mac-1-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Mac-1-FP的表达与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03年
分别构建表达BFP与CD1 1b的C末端、YFP与CD1 8的N末端相连接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并将二者转染至既无内源性Mac 1的表达同时又具有某些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系统的CHO细胞株进行表达Mac 1 FP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转染后的CHO细胞可发出蓝色荧光和黄色荧光 ,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确定CD1 1b BFP与YFP CD1 8能够形成二聚体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PMA刺激Mac 1 FP可由胞浆内转位至膜上 ,测定PMA刺激前后的转染CHO细胞与其配基ICAM 1粘附活性的变化 ,证明转染CHO中的Mac 1 FP表达成功并具有野生型Mac 1的形成二聚体、膜转位、和配基ICAM 1相结合等功能 ,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Mac 1的α亚基CD1 1b、β亚基CD1
严鸣毛积芳杨生生钟纪根徐仁宝
关键词:融合表达载体活性鉴定融合蛋白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信息化教学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信息化教学是高等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建设的核心,而虚拟实验室是病理生理学实验信息化教学的集中体现。通过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提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积极开展虚拟实验研究等建立虚拟实验室的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展病理生理学的信息化教学。
任安经钟纪根章卫平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驻极体对皮肤烫伤后微循环和血液粘度的影响被引量:11
1994年
本研究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局部皮肤烫伤模型,观察驻级体对小鼠烫伤周围皮肤微循环及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动物分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结果:驻极体治疗可使烫伤周围的细小动脉收缩状态得到改善,血液速度加快:减轻充血带的渗出和淤血带的红细胞聚集与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提示驻极体治疗具有调整细小动脉和静脉张力,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钟纪根龚肖崎张亚霏江键宋诚荣王振中
关键词:驻极体烫伤微循环血液粘度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灌洗诱发的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混悬液对肺灌洗致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1只兔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PPS给药组,用生理盐水在体肺灌洗诱发兔ARDS后,经气管分别滴入生理盐水或80mg/kg、120mg/kg、160mg/kg的PPS。于兔灌洗前、灌洗后和给药后不同时间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呼吸频率.动物的生存时间。共观测8h。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甲醛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灌洗后兔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肺病理学的改变均符合ARDS表现,肺灌洗后生理盐水治疗组兔在1h内死亡率为11/12。而PPS气道给药三组除了低剂量组有2只兔的生存时间超过6h.但小于8h外,中高剂量组所有兔的存活时间均超过8h。三个PPS剂量组给药后15-30min兔的呼吸频率均明显减慢,动脉血PaO2显著提高.PaCO2和血pH分别在1h和6h降至正常。肺泡萎陷、肺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状况也明显改善。中、高剂量组在提高PaO2.延长动物生存率和改善肺病理变化方面比低剂量组效果更好。结论PPS对于兔肺灌洗型ARDS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钟纪根沈甫明卢建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
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对大鼠烫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1997年
以RU38486阻断严重烫伤大鼠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观察GR阻断对其肺血管壁通透性、肺含水量以及血液和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GR阻断明显加重严重烫伤大鼠肺血管壁通透性(P<0.05)、肺含水量(P<0.01)以及血液和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P<0.01)的升高;提示:GR减少可加重烧伤后脂质过氧化和肺血管壁通透性的升高,加快肺水肿的形成,导致烧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林海林海林雪怡肖素芳林雪怡龚肖崎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烫伤
不同剂量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影响
目的因严重创伤、骨折(尤其是股骨)以及骨折固定术后所致的肺脂肪栓塞是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孙瑜黄静霞王轶群钟纪根卢建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