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剑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血肿
  • 4篇血肿清除
  • 4篇微创
  • 4篇微创穿刺
  • 4篇颅内
  • 4篇穿刺
  • 3篇血肿清除率
  • 3篇清除率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外引流
  • 2篇外引流术
  • 2篇微创穿刺术
  • 2篇疗效
  • 2篇颅内出血
  • 2篇脑室
  • 2篇脑室出血
  • 2篇脑室外引流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于剑
  • 5篇王亮
  • 5篇王庭忠
  • 5篇宋越群
  • 4篇赵宪林
  • 3篇高飞
  • 2篇张黎明
  • 2篇张峰
  • 2篇曹志
  • 2篇季建伟
  • 1篇刘永军
  • 1篇张泰铭
  • 1篇王莹莹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监视下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血肿清除率的影响因素
王庭忠于剑高飞赵宪林季建伟
CT定位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 探讨CT定位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诊的脑出血病例92例进行回顾性抽取分析.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血肿微创穿刺术方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14 d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和术后30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两个时间段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位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和术后恢复效果.
张峰王位坐于剑张黎明王亮宋越群
关键词:脑出血GCSNIHSS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对中、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300~350 g SD雄性大鼠60只,按照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腹内注射,对照组只进行穿刺手术。所有大鼠于模型建立后24 h予以麻醉后灌流固定,以TUNEL、Neu N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程度。应用Sugawara出血量评分方法将血肿量分为中、重度出血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出血程度中、重度大鼠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具有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王亮宋越群于剑高飞季建伟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
尿激酶灌洗对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灌洗对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脑室出血57例,均予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其中33例联合应用尿激酶(观察组),24例未使用尿激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24.2%,8/33)和病死率(9.1%,3/33)与对照组[分别为(25.0%,6/24)和(12.5%,3/24)]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3.9±1.0)d]较对照组[(6.1±1.1)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4.0±0.9)分]较对照组[(3.1±1.0)d]显著增高(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联合应用尿激酶并不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且能缩短引流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宋越群于剑王莹莹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颅内感染
纤溶酶对兔动脉血体外溶凝最佳时间与浓度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纤溶酶溶解血凝块的最佳时间及浓度。方法采集日本白兔股动脉血,应用模拟脑出血微创穿刺体外实验模型,采用5×5拉丁方设计,分析纤溶酶浓度(25 U/ml、50 U/ml、100 U/ml、200 U/ml及300 U/ml)、用药时机(抽血后2、4、6、8、16 h)和溶凝时间(给予纤溶酶后2、4、6、8、10 h)对体外血肿溶凝的时效和量效的影响。抽取兔股动脉血5 ml制备血凝块,实验管加相应浓度的纤溶酶0.2 ml,对照管加0.2 ml生理盐水,在各个时间点测定血凝块质量。结果兔动脉血实验数据结果显示,25 U/ml组(=8.496 mg)的溶凝质量明显低于50 U/ml组(=28.770 mg)、100 U/ml组(=38.904 mg)、200 U/ml组(=34.080 mg)、300 U/ml组(=28.324 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E)>LSR_(0.05),P<0.05],而后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机和溶凝时间对溶凝质量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F=1.44,P>0.05)。结论纤溶酶溶凝的最佳有效浓度为50 U/ml,延迟16 h用药不影响溶凝效果,溶凝2 h足以发挥作用。
宋越群王亮于剑曹志王雯可
关键词:纤溶酶脑出血时效
脑出血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的Meta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Embase数据库,搜集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病例对照研究,并按特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原始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手术时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纳入13篇RCT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硬通道组849例,软通道组8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硬通道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软通道组(P<0.05),且手术时间短于软通道组(P<0.05)。两者在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均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术式,硬通道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上优于软通道。
张泰铭宋少谦于剑赵宪林王庭忠
关键词:颅内出血微创穿刺术硬通道血肿清除META分析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对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抽取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开颅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其中,开颅治疗组32例,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组34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并进行术中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短期预后等情况的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颅治疗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开颅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及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血管介入栓塞术用时少,费用高;开颅夹闭手术用时长,费用相对较低,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张峰高飞于剑王位坐张黎明王亮
关键词:开颅夹闭术颅内动脉瘤疗效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血肿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血肿CT值与首次抽吸血肿清除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血肿最大层面平均CT值及穿刺前后血肿面积,计算血肿清除率。统计分析平均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以及不同CT值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血肿清除率随平均CT值的增高呈下降趋势,二者呈负相关(r=-0.92,P〈0.01)。中CT值(64-80HU)病人比高CT值及低CT值病人预后好(P〈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血肿CT值越低,首次抽吸血肿清除率越高。该术式对中CT值(64—80HU)的血肿效果好。
王庭忠刘永军于剑赵宪林
关键词:颅内出血微创穿刺术CT值
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的效果。共54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施行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尿激酶灌洗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组)或单纯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率进行比较显示,术后3d时联合治疗组血肿清除率〉85%的患者占59.26%(16/27),高于对照组的22.22%(6/27;x^2=7.670,P=0.006);术后2,3d联合治疗组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t=3.475,P=0.001)。术后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1.48%(22/27),高于对照组的55.56%(15/27;)(x^2=4.207,P=0.040)。提示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能够加快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速度,改善脑室出血患者预后。
于剑王庭忠高飞王亮赵宪林
关键词:脑室引流术微创性
旋转抽吸法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探讨该技术对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使用旋转抽吸法为试验组,未行旋转抽吸法的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肿位置、血肿体积、血肿平均CT值、手术时机及术前GC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3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05)。随访1年,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存活病人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2)。结论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根据首次抽吸后剩余血肿和穿刺针尖的位置关系,旋转调整穿刺针后再进行尿激酶注入和后续抽吸,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并改善疗效。
于剑曹志宋越群王庭忠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