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3篇胰体
  • 3篇胰体尾
  • 3篇胰体尾切除
  • 3篇胰体尾切除术
  • 3篇胰腺
  • 2篇胰瘘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复习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胰管
  • 1篇胰管支架
  • 1篇胰漏
  • 1篇胰头

机构

  • 9篇武警上海总队...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作者

  • 10篇卢斌
  • 5篇陈勇
  • 4篇吴俊兰
  • 3篇陈坚
  • 2篇徐周敏
  • 2篇姜绪平
  • 2篇李刚
  • 1篇邱书珺
  • 1篇潘绵顺
  • 1篇刘玉祥
  • 1篇高巍然
  • 1篇吴庆华
  • 1篇张钧
  • 1篇肖菊香
  • 1篇郝骏
  • 1篇赵滨
  • 1篇陈永
  • 1篇陈一伟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氧还蛋白系统与肿瘤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硫氧还蛋白系统(Thioredoxin system)是一个广泛分布的NADPH依赖性二硫化物还原酶系统,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可能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肿瘤治疗新靶点。下面就硫氧还蛋白系统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吴俊兰卢斌肖菊香
关键词:肿瘤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32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32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0~3.5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12次;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5~4.0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45Gy。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3周/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化疗,有效率为38.4%(12/32),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6%。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可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较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
关键词:胰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吉西他滨
胰体尾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胰腺外科经典术式之一。Billroth于1884年成功进行了第1例胰体尾切除术。历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该术式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胰体尾部的良恶性肿瘤、外伤及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是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50%。
卢斌陈勇张钧李刚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胰瘘
胰头切除治疗胰头部慢性胰腺炎不同术式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胰头部慢性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和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从2000-01至2015-01收治的145例胰头部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伴有CA199升高、胰头肿块等怀疑恶变的患者多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伴有梗阻性黄疸、胰管结石等良性疾病的患者多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Beger术的总并发症率(P=0. 040)和胆漏发生率(P=0. 035),以及改良Beger术的总并发症率(P=0. 035)和胆漏发生率(P=0. 043)均高于改良Beger术联合胆肠吻合术式。结论选择胰头部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方式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改良Beger术联合胆肠吻合术式较Beger术、改良Beger术式更能减少胆漏的发生。
王赭陈勇赵滨卢斌李刚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术前预置胰管支架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预置胰管支架降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长海医院拟行开腹胰体尾切除术77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7)与对照组(n=40),两组均接受开腹胰体尾切除手术,对照组手术前未预置胰管支架,实验组手术前预置胰管支架;通过测定各组术后每日腹腔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至术后第10天判断胰瘘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良恶性疾病、术前辅助检查、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总费用等临床特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胰瘘情况、B级和C级瘘的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总胰瘘P=0.049,B+C级瘘P=0.033),但其中生化瘘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例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置胰管支架可有效减少胰体尾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且安全可行。
王赭陈勇卢斌李刚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胰瘘胰管支架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瘤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胃肠道神经内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是一组相对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广泛起源于含有产肽或者产胺细胞并具有分泌相应激素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胃肠-胰系统(57%)和支气管-肺系统(27%)。在胃肠道系统中,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存在于直肠(17.2%)、空回肠(13.4%)、胰腺(6.4%)”。
吴俊兰卢斌潘绵顺陈坚陈勇
关键词:肝脏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厚度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厚度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胰体尾切除术1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胰漏情况分为术后胰漏组和无胰漏组,比较两组病人胰腺切缘厚度。再根据中位胰腺厚度分为厚胰腺组和薄胰腺组,比较应用手工缝合法和切割闭合器法处理胰腺残端时两组病人的胰漏发生情况。结果:胰漏组病人胰腺厚度明显大于无胰漏组病人[(26.80±4.95)mm比(24.17±5.86)mm,P<0.05]。亚组分析显示厚胰腺组中应用手工缝合法胰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割闭合器法(χ2=3.808,P<0.05),薄胰腺组两种残端处理方法胰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85,P>0.05)。结论 :胰腺厚度是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对肥厚的胰腺可优先考虑手工缝合,或在切割闭合器的基础上行手工缝合加强,对减少胰漏可能有效。
卢斌李刚郝骏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胰漏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状态的改变及其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Fenton显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对14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癌症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术前血清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血清中ROS活性(1197.844±489.640)U/ml显著高于对照组(507.706±17.525)U/ml,而SOD和GSH-PX活性(81.884±40.893)nmol/ml、(87.143±69.119)AU显著低于对照组(101.166±18.350)nmol/ml、(438.933±138.201)AU。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氧化损伤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卢斌陈永姜绪平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经肛门腹腔镜直肠中高位肿块切除术7例
2015年
随着腹腔镜与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直肠肿块的治疗已进入微创时代[1]。然而,对于较大的中高位直肠良性肿块无论是经腹入路的开放手术或内镜下摘除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保证有效去除病灶的前提下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周期及降低住院费用,是目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于2013-10至2014-04间开展了腹腔镜经肛门入路的术式(transanal laparoscopicsurgery, TALS)对中高位较大的直肠肿块行切除术,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刘玉祥吴庆华陈勇姜绪平陈一伟卢斌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直肠肿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研究进展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战士,因"反复发热伴胸腔积液2月余"于2012年2月急诊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可达40℃,呈稽留热,伴胸闷,偶有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1.9×109/L,肝功能提示ALT497IU/L,胸片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考虑结核可能,因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无法行诊断性抗痨治疗,给予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抗感染,凯西莱。
吴俊兰卢斌陈坚徐周敏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