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庆龙

作品数:9 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全新世
  • 2篇溃决
  • 2篇古洪水
  • 2篇洪水
  • 1篇大禹
  • 1篇大禹治水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学
  • 1篇地震
  • 1篇遗址
  • 1篇造林
  • 1篇上游河段
  • 1篇神话
  • 1篇神话传说
  • 1篇生态工程
  • 1篇适宜性
  • 1篇适宜性分析
  • 1篇水旱灾害
  • 1篇水系
  • 1篇突发性洪水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普渡大学
  • 1篇青海省文物考...

作者

  • 9篇吴庆龙
  • 3篇张培震
  • 2篇夏正楷
  • 2篇张会平
  • 2篇董广辉
  • 2篇杨太保
  • 2篇叶茂林
  • 2篇刘德成
  • 1篇吴小红
  • 1篇刘莉
  • 1篇赵志军
  • 1篇齐乌云
  • 1篇张进
  • 1篇袁道阳
  • 1篇陈发虎
  • 1篇王振亭
  • 1篇陈正位
  • 1篇张竹琪
  • 1篇白世彪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造林工程的适宜性分析被引量:18
2003年
兰州地处西北半干旱地区 ,其南北两山为典型的黄土地貌 ,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 ,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这表明 ,兰州南北两山并不适宜于森林生长 ,因此不应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且还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 ;不仅难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而且还对当地原生的荒漠草原造成了毁坏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不仅背离了生态工程建设的真正内涵 ,也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得到纠正。
吴庆龙
关键词:人工造林生态工程适宜性
兰州宛川河上游河段一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及其解释被引量:1
2006年
吴庆龙杨太保
关键词:上游河段河流地貌学年平均降水量
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突发性洪水与河流下切事件研究
根据中国古史传说的记载,中国文明起源于洪水与治水之后。尽管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及地理学家对传说中的这场大洪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其是否真实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黄土...
吴庆龙
关键词:古洪水考古学
文献传递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在河南孟津地区发现全新世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和湖沼相沉积剖面。作者对这2个剖面之间进行了野外调查,绘制了其间的地层图,并在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采样,对样品做了粒度、磁化率以及CaCO3含量分析。通过古土壤一黄土沉积剖面与湖沼相沉积剖面的对比,研究了中全新世盂津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孟津地区在7020.5660aBP和4610~3755aBP是古湖泊形成和古土壤发育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在5660,4610aBP孟津地区经历了一次气候波动,湖泊缩小为零星湖沼,古土壤发育中断;3755~3055aBP湖泊萎缩干涸,黄土开始沉积,气候转向冷干。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二里头文化时期湖泊萎缩,人类活动向低处转移,湖泊完全干涸时人类开始在千涸的湖相沉积层上活动。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
关键词:中全新世环境变化
文明起源时期河南孟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河南孟津地区古土壤元素质量分数及比值的分析,研究文明起源时期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地点王湾三期(4.3-4.0 kaBP)和二里头时期(3.9-3.5kaBP)的人类活动对古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机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人类活动还使古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值发生了明显变化,w(C)/w(N)和w(OP)/w(TN)明显增加,二里头时期人类活动强度比王湾三期有所增强.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王振亭
关键词:古土壤化学性质
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7
2008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利用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为依托,尝试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活动在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上的表现。分析发现,在循化-贵德地区岩性分布均匀的新生代盆地内部,黄河水系纵剖面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坡度-面积双对数图解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凸特征,即基岩河道的河床随时间的变化为正值,指示了基岩的隆升速率大于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在河流流经盆地内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前新生界地层区,河流纵剖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上凸特征,表明了新生界与前新生界地层岩性差异对河流纵剖面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是晚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和岩性差异共同控制的结果,揭示了循化-贵德地区造山系统地形发育仍然处于前均衡或接近均衡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隆升扩展的最新和最前缘部位的时空格局特征。
张会平张培震吴庆龙陈正位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被引量:7
2003年
吴庆龙杨太保陈发虎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被引量:56
2009年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堰塞事件,形成了水体达11.71×108m3的古堰塞湖;山体崩塌是黄河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而地震则很可能是触发山体崩塌的关键因素.堰塞湖在形成后不久即发生了部分溃决,造成了洪峰近35000m3·s-1的异常洪水,相当于该河段万年一遇洪水流量的3倍多;残余堰塞湖则因泥沙的逐渐淤积而消亡.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一堰塞及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730B.C.,与其下游25km处黄河岸边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一致.根据该遗址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毁灭于地震和洪水,可以推测积石峡黄河古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的毁灭存在密切的联系.流量-水位关系的计算则表明,黄河上游万年一遇的洪水不能淹没喇家遗址,而积石峡古堰塞湖的溃决洪水则完全可以将喇家遗址毁灭.因此,毁灭喇家遗址的异常洪水并不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水,而是由强烈地震所诱发的堰塞湖溃决洪水;也就是说,地震及其次生堰塞湖溃决洪水共同毁灭了喇家这一齐家文化的重要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对认识史前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庆龙张培震张会平叶茂林张竹琪
关键词:黄河古地震溃坝古洪水喇家遗址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被引量:12
2017年
中国传统史学讲述了一个在治理洪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并开启文明史的故事。然而,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重建了约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游地震引发的滑坡坝体的溃决洪水,为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内陆洪水之一,可以解释中国传说的大洪水。本文将夏朝的开端确定为约公元前1900年,比传统的认识晚了2~3个世纪。测定结果表明,此年代的黄河流域状态与新石器向青铜器时代大变迁时的状态相吻合,这同时也佐证了初级国家形态——二里头文化是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的假说。
吴庆龙赵志军刘莉Darryl E.Granger王辉David J.Cohen吴小红叶茂林Ofer Bar-Yosef陆斌张进张培震袁道阳齐乌云蔡林海白世彪陈菁(编译)李荣富(编译)刘志(编译)肖晨光(编译)周程婷(编译)毕博(编译)
关键词:神话传说大洪水溃决洪水大禹治水水旱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