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凡

作品数:80 被引量:372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胃炎
  • 38篇细胞
  • 31篇湿热
  • 31篇湿热证
  • 31篇热证
  • 30篇脾胃
  • 29篇脾胃湿热
  • 29篇脾胃湿热证
  • 27篇慢性
  • 22篇免疫
  • 20篇慢性胃炎
  • 14篇细胞化学
  • 14篇免疫细胞
  • 14篇免疫细胞化学
  • 13篇蛋白
  • 13篇隆起糜烂性胃...
  • 13篇糜烂
  • 13篇糜烂性胃炎
  • 10篇粘膜
  • 9篇幽门螺

机构

  • 76篇福建省中医药...
  • 35篇福建中医学院
  • 22篇福建省第二人...
  • 16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泉州市中医院
  • 1篇凯斯西储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80篇周凡
  • 57篇葛振华
  • 33篇王若愚
  • 31篇柯晓
  • 31篇武一曼
  • 16篇唐福康
  • 15篇杨春波
  • 15篇任彦
  • 12篇谢冰颖
  • 11篇胡光宏
  • 10篇陈娟
  • 10篇黄恒青
  • 9篇付肖岩
  • 8篇黄守雄
  • 8篇王文荣
  • 7篇李生强
  • 7篇高尤亮
  • 7篇周维湛
  • 5篇方文怡
  • 4篇钟秋娌

传媒

  • 18篇中国组织化学...
  • 16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福建中医学院...
  • 5篇解剖学报
  • 2篇中医杂志
  • 2篇福建中医药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第五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EGF和TFF1表达的意义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20例, 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32例和健康人5例对照,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患者的EGF 和TFF...
武一曼葛振华周凡柯晓陈玲杨春波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三叶因子
文献传递
慢性胃炎患者粘膜内EGF和TFF1的表达及G细胞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的表达及G细胞相关研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粘膜内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减弱或消失, 而且有显著性差异(P<0. 01)。在萎缩性胃炎的肠化区EGF和TFF1均为阴性, 但与其相邻的腺体内TFF1 仍为阳性反应。G细胞数目在Hp+ 和Hp 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差异(P>0 .05); 但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显著减少, 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 01)。结论 慢性胃炎粘膜内的EGF和TFF1表达减弱或消失与Hp或其它致病原有关。肠化区内的TFF1 消失, 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关。Hp+组患者的G细胞无增加。
葛振华周凡王若愚任彦
关键词:慢性胃炎三叶因子1G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凋瘤方剂对荷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用凋瘤方剂治疗荷瘤小鼠 ,研究了它的抑瘤率及对骨髓白细胞、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显示凋瘤方剂对 S180 瘤细胞有减缓瘤体增长的效用 ,抑瘤率达 54.2 0 % ,对骨髓血象无任何毒副作用 ;此外凋瘤方剂组小鼠的胸腺重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而脾脏重量则重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提示该方剂对免疫器官无功能上的影响。本研究初步认为凋瘤方剂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免疫来实现。
周凡林树良武一曼葛振华王若愚李康增
关键词:抗肿瘤药钟乳石金粟兰科莪术
黏蛋白和肠三叶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中的黏蛋白MUC2、MUC5AC以及肠三叶因子(TFF3)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UC患者74例,其中大肠湿热证组48例,脾胃气虚证组26例,另外选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3组人群肠黏膜上皮中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MUC2在UC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患者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MUC5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23.1%,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大肠湿热组MUC5AC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气虚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湿热组TFF3阳性表达率为79.2%,高于脾胃气虚组的53.9%,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气虚组与大肠湿热组间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大肠湿热证MUC5AC的表达上调和TFF3的表达下调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对临床诊疗、判断预后也有较大意义。
谢冰颖葛振华李生强周凡陈娟柯晓
关键词:黏蛋白肠三叶因子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
隆起糜烂性胃炎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的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的患者63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及p53、PCNA。[结果]REG组各证型的p53、PC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1);各证型的p53、PCNA阳性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证型Hp阳性与Hp阴性者p53、PC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G胃黏膜处于高增殖状态。REG中医各证型间与Hp感染及p53、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
柯晓方文怡周凡付肖岩胡光宏黄恒青王文荣任彦杨春波葛振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黄芪-葛根药对保护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药对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西咪替丁0.12 g·kg^(-1)),药对高、中、低剂量组(黄芪-葛根药对水煎液24,12,6 g·kg^(-1)),连续灌胃4 d,第4天给药后75 min,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吲哚美辛混悬液35 mg·kg^(-1)造模,观察胃黏膜损伤分数、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检测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血、糜烂、损伤明显,胃黏膜组织ROS、MDA含量上升,SOD活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药对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胃黏膜外观及病理学的变化,降低胃黏膜损伤分数(P<0.05,P<0.01);同时,明显减少大鼠胃黏膜组织MDA、ROS含量(P<0.05,P<0.01);黄芪-葛根药对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SOD活力(P<0.05)。结论黄芪-葛根药对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胃黏膜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林静瑜黄可儿秦书敏周凡程佑民
关键词:吲哚美辛胃黏膜损伤氧化应激
慢性胃炎肠化生CD_(44)、CD_(44V6)及Cyclin D_1、Cyclin E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CD44、CD44V6及cyclin D1、Cyclin E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39例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胃炎和5例正常人胃窦粘膜的活检组织进行检查。结果正常人胃窦粘膜上皮,腺上皮对CD44、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均为阴性,但在有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的粘膜,CD44V6和cyclin D1为阳性。慢性胃炎肠化生区和不典型增生区除CD44为阴性外,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均呈现不同的阳性反应,但未见有阳性的神经内分泌样细胞。间质细胞大都呈阳性反应。结论CD44V6、cyclin D1和cyclin E可能是胃癌前状态的早期事件,而CD44可能为胃癌晚期的标志物。
葛振华周凡谢冰颖王若愚陈娟李生强
关键词:肠化生CYCLINCYCLINCD44CD44V6
慢性胃炎粘膜内CD_(3)^(+)细胞,S-100^(+)树突状细胞和n NOS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粘膜内CD3+ 细胞 ,S 10 0 + 树突状细胞和n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 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Hp+ 胃炎组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p-胃炎和正常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而nNOS呈高表达 ,与Hp-胃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 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的增加是机体对Hp的免疫应答 ,而nNOS在Hp+ 胃炎组的高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武一曼葛振华周凡周维湛唐福康王若愚
关键词:慢性胃炎NNOS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活动周期的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与细胞周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成 4组 :正常对照组、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湿热治疗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内 DNA含量。结果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气虚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0 .0 5 ) ;经过清化饮治疗 1个月后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数目下降 ,而 G1 和 G2 加 M期细胞增加 (P <0 .0 5 )。凋亡细胞不论脾胃湿热组还是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经过治疗后的脾胃湿热组患者 ,虽然细胞周期有改变 ,但凋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脱落细胞周期中 ,S期细胞最多 ,治疗后 S期细胞减少 ,G1 期、G2 加 M期细胞增加 ;凋亡细胞脾胃湿热组和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周凡葛振华武一曼杨春波陈世旺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舌苔细胞周期脾气虚证
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 Cyc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疾病发展的方向,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宗湘裕柯晓余青傅肖岩黄恒青周凡唐福康杨春波
关键词:CYCLINE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