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振华

作品数:75 被引量:368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38篇胃炎
  • 31篇免疫
  • 27篇慢性
  • 22篇慢性胃炎
  • 20篇湿热
  • 20篇湿热证
  • 20篇脾胃
  • 20篇热证
  • 19篇脾胃湿热
  • 19篇脾胃湿热证
  • 17篇细胞化学
  • 17篇免疫细胞
  • 17篇免疫细胞化学
  • 12篇蛋白
  • 11篇组织化学
  • 11篇胃窦
  • 9篇虚证
  • 9篇粘膜
  • 9篇气虚

机构

  • 68篇福建省中医药...
  • 32篇福建中医学院
  • 20篇福建省第二人...
  • 7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州市第一医...
  • 2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医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75篇葛振华
  • 57篇周凡
  • 43篇王若愚
  • 31篇武一曼
  • 21篇柯晓
  • 15篇任彦
  • 13篇唐福康
  • 12篇杨春波
  • 10篇陈娟
  • 9篇黄守雄
  • 9篇谢冰颖
  • 8篇黄恒青
  • 7篇周维湛
  • 7篇胡光宏
  • 7篇王文荣
  • 6篇付肖岩
  • 6篇李生强
  • 5篇万集今
  • 3篇陈娟
  • 3篇高尤亮

传媒

  • 23篇中国组织化学...
  • 1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0篇福建中医学院...
  • 8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医杂志
  • 2篇第二十一届全...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第五届全国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7篇1994
  • 4篇199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促胃液素及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细胞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内促胃液素细胞(G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和5-羟色胺细胞(5-H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黏膜内G、D和5-HT细胞的分布。[结果]模型组G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D和5-HT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
陈娟葛振华张一帆李星周凡谢冰颖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免疫细胞化学
人慢性胃炎粘膜内CD3^+细胞,S-100^+树突状细胞和nNOS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 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 ,而 S- 10 0 +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 ,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n 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 ,但各组之间 n NOS的表达程度不同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我们认为 ,对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检测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 。
武一曼葛振华周凡周维湛唐福康王若愚
关键词:慢性胃炎粘膜CD3^+细胞NNOS免疫细胞化学
人胎儿脾交错突细胞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998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合素(SP)显色法研究不同胎龄人胎儿脾中交错突细胞(ID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2周时IDC呈散在分布,28周以后IDC逐渐聚集到动脉周围淋巴鞘及与脾小结的交界处和边缘区。IDC在胎脾中有两种类型,一种呈圆形,可能是不成熟的IDC,另一种有细长的突起,是成熟的IDC。IDC的数量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12~28周数量迅速增加,28周后增长减慢。本文对IDC在胎脾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了讨论。
黄守雄葛振华王若愚周凡武一曼
关键词:人胎免疫组织化学
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IL-8、TNF-α、IL-10的相关性研究
柯晓钟秋娌周凡付肖岩胡光宏黄恒青王文荣唐福康高尤亮陈娟任彦杨春波葛振华
隆起糜烂性胃炎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的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的患者63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及p53、PCNA。[结果]REG组各证型的p53、PC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1);各证型的p53、PCNA阳性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证型Hp阳性与Hp阴性者p53、PC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G胃黏膜处于高增殖状态。REG中医各证型间与Hp感染及p53、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
柯晓方文怡周凡付肖岩胡光宏黄恒青王文荣任彦杨春波葛振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用抗溴脱氧尿苷单克隆抗体检测小鼠各种器官内S期细胞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用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入正常小鼠(0.15mg/g体重),1h后处死,取出多种器官的组织用Carnoy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抗-BrdU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不同器官内被BrdU标记的S期细胞。结果证明,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增殖活跃的组织,如舌与食管的基底层细胞、胃小凹处的颈粘液细胞,小、大肠的肠腺细胞和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等。BrdU阳性细胞在淋巴器官内主要分布于胸腺皮质、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的生发中心以及淋巴结的生发中心等。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舌与食管上皮的角化层或肝、肾等处的细胞呈阴性。
葛振华王若愚王长青
关键词:S期细胞抗体
福州地区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分类和中医临床证候学的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病理分类情况,并对其发病概况、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REG患者1 343例,其中行病理检查的1 293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1 0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6例;同时还收集慢性胃炎(CG)患者13 264例,其中CSG 11 782例,CAG 1 482例。收集333例RE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证候学问卷调查。[结果]①REG患者以偏嗜甜食多见,占39.94%。同时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偏嗜酸、甜、香蕉、芋头、土豆与竹笋(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偏嗜糯米制品(P<0.01)。②REG伴发疾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炎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11.09%和9.83%。③REG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CG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SG的REG患者与CG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AG的CG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REG患者(P<0.01)。REG患者中CSG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AG患者(P<0.01);CG患者中CAG患者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SG患者(P<0.01)。④REG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G(均P<0.01)。⑤REG中医临床辨证出现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3种。实证以脾胃湿热证多见,占总例数的12.91%;虚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占总例数的18.92%;虚实夹杂证以脾虚湿热证为主,占总例数的24.32%。3种证型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p感染在REG及CG的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②REG伴发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等酸相关性疾病最多,考虑该病的形成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③REG较CG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柯晓黄泽辉方文怡周凡付肖岩胡光宏黄恒青王文荣任彦杨春波葛振华
关键词:慢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窦粘膜内EGF和TFF1表达的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20例,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32例和健康人5例对照,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患者的EGF和TFF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2组患者间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TFF1在2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组TFF1阳性低于脾胃气虚组;脾胃湿热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脾胃气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组EGF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TFF1的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有关。
武一曼葛振华周凡柯晓陈玲杨春波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三叶因子免疫细胞化学
胃肠疾病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疾病患者与舌苔脱落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了解舌象与胃肠疾病变化的机理。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比较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癌(GC)、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肠癌(TC)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c-Jun和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结果 IC组与GC组比较,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c-Jun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有显著差异(P<0.05),CSG组与GC组、UC组比较,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肠病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间接反映了舌苔的厚薄、颜色变化等情况,对中医诊治胃肠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周凡谢冰颖陈娟王若愚葛振华柯晓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肠癌舌苔脱落细胞C-JUNCASPASE-8
胃泌素、生长抑素与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气虚组及正常组胃窦粘膜G细胞数、D细胞数和G/D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脾胃湿热组G细胞均高于脾气虚组(P<0.01);脾胃湿热组D细胞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1),G/D细胞比值脾胃湿热组高于其它两组。脾胃湿热组的HP感染率高于脾气虚组,脾气虚组患者年龄高于脾胃湿热组。结论:脾胃湿热组患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由于HP介入导致G细胞增多,D细胞减少,G/D细胞比值增大。
武一曼葛振华周凡任彦王若愚姚欣
关键词:胃泌素生长抑素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