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泽芬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内
  • 5篇蛋白
  • 5篇胶质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4篇淀粉样
  • 4篇淀粉样蛋白
  • 4篇星形
  • 4篇星形胶质
  • 4篇星形胶质细胞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胶质细胞
  • 3篇视网膜内
  • 3篇缺血
  • 3篇网膜内
  • 3篇慢性
  • 3篇分泌
  • 3篇分泌酶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周泽芬
  • 10篇贺桂琼
  • 9篇刘刚
  • 8篇王凌晞
  • 4篇姚秋会
  • 4篇宋冲
  • 4篇楚亚楠
  • 3篇龙志敏
  • 2篇徐明亮
  • 2篇汪克建
  • 1篇张婷
  • 1篇骆世芳
  • 1篇徐进
  • 1篇赵蕾
  • 1篇姜蓉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视网膜内β-淀粉样蛋白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通过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网膜内病理改变情况,探讨AD患者视觉异常的原因. 方法 取3月龄、12月龄AD模型小鼠及同窝野生型正常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2种小鼠视网膜内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变化;应用视网膜铺片结合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比较2种小鼠视网膜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通过检测其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果 APP在不同月龄AD模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网膜内均有表达,但AD模型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明显强于同龄野生型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8;t=5.797,P=0.001).Aβ在野生型小鼠视网膜内几乎无沉积,而在AD模型小鼠视网膜内12月龄较3月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6,P=0.001).与3月龄野生型小鼠相比,同龄AD模型小鼠视网膜内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602.60±36.35)个/mm^2 vs (309.52±41.5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6),且突起增多、变短.结论 Aβ的沉积与AD模型小鼠视网膜的神经退行性变密切相关.
周泽芬王凌晞杜烨鸿刘刚徐明亮姚秋会张婷汪克建贺桂琼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Β-淀粉样蛋白星形胶质细胞
正常与痴呆小鼠视网膜内β-淀粉样蛋白及相关分泌酶的表达变化
吴金凤杨升东王耀丽郭腾云徐进徐跃心周泽芬贺桂琼
梓醇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梓醇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梓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用梓醇[(5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3周,应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两组小鼠的焦虑情绪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神经元及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梓醇治疗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P=0.000 2,t=4.742)和时间(P=0.001,t=3.936)显著增加,神经元数量(P=0.028 4,t=2.872)及突触蛋白表达(P=0.002,t=5.265)明显增多。结论:梓醇治疗能显著缓解AD模型小鼠的焦虑情绪,这种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来实现的。
宋冲楚亚楠贺桂琼刘刚王凌晞周泽芬姚秋会
关键词:梓醇阿尔茨海默病焦虑行为神经元突触
痴呆小鼠视觉通路病变的研究
第一部分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视觉通路的病变  目的:比较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视网膜、视神经以及视觉皮层的病理变化。  方法:在不同年龄段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之间,用免疫...
周泽芬
关键词:慢性缺血视网膜病变阿尔茨海默病
梓醇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和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梓醇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个月龄的APP/PSI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梓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并以10只同月龄的相同遗传背景的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梓醇(每天5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3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老年斑数量的变化;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6.0±0.6)比较,梓醇治疗组小鼠老年斑数量(个)明显减少(2.3±0.7,t=3.500,P=0.025)。行为学结果显示:(1)在可视平台实验中,3组小鼠找到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的平均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隐蔽平台下,梓醇治疗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搜索的路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探索实验中,60s内梓醇治疗组(6.4±0.5)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次)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9±0.4,t=5.592,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6.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682)。结论梓醇治疗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老年斑数量,改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宋冲楚亚楠贺桂琼刘刚王凌晞周泽芬姚秋会
关键词:梓醇淀粉样Β蛋白前体早老素1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GDNF的影响
姜蓉赵蕾龙志敏刘刚王凌晞周泽芬贺桂琼
早老素增强子-2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γ-分泌酶组件早老素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2,Pen-2)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分布,以进一步明确Pen-2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en-2和老年斑在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同窝野生型正常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 Pen-2广泛分布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各区域,包括大脑皮质、海马、基底核、小脑、嗅脑、脑室脉络丛等,而老年斑则选择性地出现在大脑皮质、海马、嗅脑等区域,并且Pen-2的分布范围广于老年斑的分布。AD模型小鼠大脑新皮质内Pen-2阳性神经元的着色程度(2.09±0.33)显著高于正常小鼠(1.29±0.31,P<0.05),且AD模型小鼠大脑新皮质内Pen-2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正常小鼠大脑新皮质内的Pen-2阳性神经元仅细胞膜周围染色较深,而细胞质染色极浅甚至不着色。结论 Pen-2在AD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脑内的表达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老年斑的形成和AD的发生相关。
楚亚楠宋冲贺桂琼刘刚王凌晞周泽芬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C57小鼠,3月龄时行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对照。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模型有效性。于术后1、2、4、5、6个月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检测脑内GFAP表达量变化。结果:甲苯胺蓝灌注后,模型0 h组大脑冠状切面苍白色,假手术对照组呈深蓝色。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胀肥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从模型2个月组开始,GFAP阳性细胞数量持续性增多,染色加深,累计光密度增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2、4、5、6个月组脑内GFAP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持续性增生,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的不可逆病理改变中有重要意义。
王凌晞刘刚贺桂琼楚亚楠宋冲周泽芬姚秋会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小鼠
MKP-1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中的分布和表达,探索MKP-1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选取3、8、12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AD小鼠)各5只,以同窝野生型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n=5)。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KP-1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KP-1在AD小鼠脑内广泛表达,包括大脑皮质、海马、丘脑等;3月龄AD小鼠脑内MKP-1阳性神经元数目(8824±1397)明显高于8月龄AD小鼠(5278±1764,P=0.008),且8月龄AD小鼠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12月龄AD小鼠(2864±1464,P=0.046)。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F=18.052,P=0.003)。与8月龄AD小鼠比较,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MKP-1阳性神经元数目(10 121±3657)明显增高(P=0.028)。8月龄AD小鼠脑内MKP-1可以染出斑块,且斑块数目(6.00±4.06)明显低于4G8所染的老年斑数目(25.60±5.86,P=0.000),免疫荧光共聚焦观察到二者有部分共表达现象。结论 MKP-1在AD小鼠脑内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下调,且可能与老年斑的形成及AD的发生相关。
杜烨鸿徐明亮贺桂琼王凌晞刘刚周泽芬龙志敏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动物
不同年龄段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病理特征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雌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内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各6只,断头取脑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月龄AD模型小鼠脑内神经细胞外偶尔可见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且SP体积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AD模型小鼠脑内SP不仅数量增多,而且体积明显增大[M3=0.600±0.235,M8=8.933±1.730,M12=28.470±1.841,M16=94.130±4.287;P1=0.025,P2=0.000,P3=0.000(M3、M8、M12、M16分别代表3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P1、P2、P3分别代表M3同M8、M8同M12、M12同M16比较所得P值,下同)];AD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元标志物Neu N的阳性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M3=1 919.00±58.21,M8=1 717.00±65.83,M12=1 689.00±45.66,M16=1 529.00±45.36;P1=0.011,P2=0.712,P3=0.043);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阳性细胞数量则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多(M3=9.2±6.7,M8=1 053.0±171.3,M12=2 058.0±210.8,M16=3 283.0±240.30;P1=0.000,P2=0.000,P3=0.000);而促进Aβ生成的关键酶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阳性细胞数量随年龄不断增长增多(M3=2 183.00±85.43,M8=3 466.0±142.5,M12=4 555.00±83.23,M16=5 237.00±133.40;P1=0.000,P2=0.000,P3=0.000),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3月龄开始出现典型AD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理改变逐渐加重,无逆转迹象。
刘刚廖娥钟国超王凌晞周泽芬贺桂琼
关键词:老年斑星形胶质细胞Β-分泌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