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滴灌
  • 7篇玉米
  • 7篇土壤
  • 5篇冬小麦
  • 5篇小麦
  • 4篇水分
  • 4篇利用效率
  • 4篇膜下滴灌
  • 4篇灌区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4篇覆膜
  • 3篇冬小麦产量
  • 3篇小麦产量
  • 2篇增产
  • 2篇增容
  • 2篇水肥
  • 2篇水肥利用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教育部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15篇周立峰
  • 9篇冯浩
  • 4篇齐智娟
  • 4篇张体彬
  • 3篇李守中
  • 3篇仝川
  • 3篇姜良超
  • 2篇杜健
  • 2篇杨爱峥
  • 2篇胡敏杰
  • 1篇王乃江
  • 1篇吴淑芳
  • 1篇董勤各
  • 1篇王杰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
化肥、农药、种子、除草剂、农机等的应用消除了很多作物生长障碍因子,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土壤地力、土壤结构的改善和提高进展缓慢。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改善土壤地力的重要途径,对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量的确定以及其对农田碳排...
周立峰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养分水分利用效率NEP
文献传递
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1年
2009-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灌水与施肥水平,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SAF)对冬小麦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最佳施肥量也随之增大;各灌水施肥处理中,拔节期灌水60 mm、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施肥水平1 35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大,为8 894.11 kg/hm2。在考虑产投比的前提下,不灌水、灌一水、灌两水下经济最佳SAF施肥量分别为656 kg/hm2、920.13 kg/hm2与872.38 kg/hm2。SAF处理可明显提高小麦生产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养分利用效率(PUE),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灌水处理下,SAF能显著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能减缓因灌水增大而引起的小麦农田土壤有机质亏损。SAF较常规施肥能更明显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灌水对冬小麦氮肥偏生产力(NPEP)影响不大。在不超量施用SAF的条件下,SAF处理的NPEP高于NF处理,SAF处理间的NPEP随着施肥量的增大逐渐减小。
周立峰冯浩
关键词:冬小麦WUE水肥利用
河套灌区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和引黄水量的减少,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持农田水土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试验设置全膜覆盖(PQ)和半膜覆盖(PB)2个处理,采用5TE土壤水盐监测探头测定剖面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过程中剖面土壤盐分发生再分布,滴头下方30cm附近形成主要脱盐区,盐分逐渐向湿润区外缘积聚。半膜覆盖处理土壤盐分在膜间表层聚集,全膜覆盖处理保水抑蒸效果明显,起到了较好的压盐效果。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具有距滴头水平位移50cm>20cm>0cm的特点,膜间电导率值波动较大。不同水平位置处土壤电导率曲线变化规律相同,随土层深度增加振幅变小。全生育期内0—70cm深度土层不同覆盖方式均起到了一定的脱盐效果,半膜覆盖2个生长季内盐分变化(SA)分别为4.71mg/hm^2和9.24mg/hm^2,全膜覆盖处理SA分别为12.22mg/hm^2和21.55mg/hm^2。全膜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弱盐分随水向上运动趋势,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淡盐环境。可为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田间水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齐智娟冯浩张体彬杨爱峥周立峰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盐碱地河套灌区
不同灌水下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合理灌溉和施用肥料是实现冬小麦节水增产增效的关键,该研究旨在为复合肥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灌水与施肥水平,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用量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水施肥处理中,拔节期灌水60mm、复合肥施肥水平1350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大,为8894.11kg/hm2。在考虑施肥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不灌水、灌1水、灌2水下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56、920.13与872.38kg/hm2。常规施肥处理农田CO2排放量小于各复合肥处理;在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作用强烈的拔节及灌浆期,拔节期灌水均能显著提高农田土壤CO2排放通量。考虑农田固碳,每公顷土地施复合肥1800kg处理最佳。
周立峰冯浩
关键词:复合肥料增产
河套灌区玉米光合特征及产量对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的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拔节期外,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而高滴灌量与中滴灌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低滴灌量处理下的玉米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其他生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高滴灌量处理(P<0.05),并且高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时期;(3)不同滴灌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明显的光合日变化特征。高、中滴灌量处理下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幅度、峰高、峰值出现时间与低滴灌量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4)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存果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但相对中滴灌量而言,高滴灌量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合理的膜下滴灌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光合能力,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改善作物果穗性状和产量,同时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对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控盐和增产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姜良超仝川胡敏杰李守中周立峰宁秋蕊杨贤宇齐智娟
关键词:全膜覆盖光合特征玉米河套灌区
基于作物耗水特性的夹砂地膜下滴灌模式优选被引量:2
2017年
在2个灌水水平下(I1:高水,I2:低水)以不同滴灌带间距(A1:1 m,A2:0.5 m)与覆膜方式(M1:全膜覆盖,M2:半膜覆盖)进行2 a田间试验,结合作物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产投比筛选适宜的膜下滴灌模式,并利用产量水分敏感系数(ky)确定最优的膜下滴灌模式。结果表明:在低频灌溉模式下,部分覆膜处理的蒸腾(ET)高于全覆膜处理,而产量和WUE低于全覆膜处理。尽管滴灌带间距对ET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高水处理下,"一管单行"作物的产量与WUE高于"一管双行"。高频灌溉模式下,作物产量及WUE对灌溉量、覆膜方式、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呈现耦合性。低频灌溉条件下,ky对灌溉量及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均不显著,而部分覆盖处理WUE低,ky高,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敏感。高频灌溉条件下,覆膜方式、灌溉量以及滴灌带间距均对ky产生影响。高频灌溉条件下,ky能对经WUE筛选出的膜下滴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优选。基于ky的结果,结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投比,建议在高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低水+一管双行"模式或"半膜高水+一管单行"模式,在低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高水模式。
周立峰吴淑芳齐智娟张体彬
关键词:耗水灌溉频率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膜下滴灌
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关键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合理灌溉和施用肥料是实现冬小麦节水增产增效的关键,本研究选用"小偃22号"小麦品种,通过田间试验,于2009-2010年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SAF)对冬小麦农田关键期土壤剖面含水量以及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SAF处理较常规施肥(NF)增产在10%-30%之间;随着灌水量的增大,SAF最佳施肥量也随之增大,3种灌水处理中,理论最大产量出现在灌1水处理中,为8 894.11 kg·hm-2,此时对应的SAF施肥水平为1 350 kg·hm-2。2)小麦拔节初期,SAF处理土壤剖面含水量从表层到深层呈现缓慢减小再持续增大的"V"型分布,而常规施肥处理则呈现为减小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W"型分布;在小麦灌浆期,SAF处理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峰、谷值的深度均深于常规施肥处理。3)小麦分蘖期,SAF处理使小麦植株相对低矮,根相对粗短,这种趋势随着肥料施量的增大越发明显。在灌浆期,中SAF处理植株最为低矮,而穗重及地上干物质量最大;小麦灌浆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中SAF处理的小麦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其余处理。上述结果表明:SAF使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峰、谷值出现的位置更深;SAF处理的灌浆速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SAF处理可使作物在低灌水条件下(拔节期灌水60 mm)更好地实现最优产量。
周立峰冯浩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含水率植株形态灌浆速率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2007-2009年),研究了3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灌水量及配方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号产量较西农979和西农2000分别高出15.85%与11.41%;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能保蓄耕层土壤水分(特别是扬花期以后),耕层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废料配方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高出41.49 mm与31.65 mm,高灌水处理下,秸秆配方能减少土壤水分下渗,进而保证小麦出苗及拔节等高耗水期耗水;灌水120 mm与180 mm,秸秆配方与废料配方在减少无机化肥用量30%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高26.93%、17.68%和29.42%、17.4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施肥高24.39%、17.07%和26.17%、18.69%。可见:从节水高产角度来看,小偃22号相比于西农979与西农2000更适合在关中灌区种植;秸秆配方的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废料配方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更好地调节土壤供水能力,使土壤有效地保蓄降水与灌水;秸秆配方的土壤扩蓄增容肥节水增产效应最优。
周立峰冯浩杜健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
干旱条件下土壤扩蓄增容肥保水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陕西三原县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水分与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冬小麦花期到成熟期表层土壤蓄水量基本没有变化,而废料配方与普通施肥处理的蓄水量减少5.68 mm和8.56 mm;高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营养生长期耗水速率小,但其分蘖至越冬阶段耗水分别较废料配方与常规施肥处理多11.50 mm与12.72 mm。②高灌水与低灌水处理的耗水差异主要发生在小麦营养生长期至生殖生长期,此时段各施肥处理的耗水速率差异并不明显。灌浆期灌水使耗水呈现出先缓后急的趋势,而低灌水下为先快后慢的过程。③无论何种灌水模式,秸秆肥料配方处理的水分和降水利用效率均最高,而且其高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约是低灌水处理的80%与30%,节水潜力较大。秸秆配方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废料配方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更好地调节土壤供水,使土壤有效保蓄降水与灌水,从而缓解小麦干旱,为小麦高产提供水分保证。
周立峰冯浩杜健
关键词:耗水速率降水利用效率
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探究不同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生长季内垄作全膜处理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最高,保水保温效果明显。2)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3)玉米生育期内随着温度升高和作物耗水量增大,全膜覆盖和垄作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效果愈加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穗行数和穗粒数,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齐智娟冯浩张体彬周立峰
关键词:滴灌耕作方式覆膜土温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