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绍荣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障
  • 7篇白内障
  • 6篇摘除
  • 5篇囊外
  • 5篇囊外摘除
  • 4篇术后
  • 4篇人工晶体
  • 3篇摘除术
  • 3篇植入
  • 3篇人工晶体植入
  • 3篇晶体植入
  • 3篇儿童
  • 3篇儿童白内障
  • 3篇白内障摘除
  • 2篇多糖
  • 2篇药物
  • 2篇柔红霉素
  • 2篇散光
  • 2篇内障摘除术
  • 2篇切口

机构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市江湾医...

作者

  • 11篇周绍荣
  • 7篇陈才根
  • 6篇王丽天
  • 3篇祝肇荣
  • 3篇华佩炎
  • 2篇陆道炎
  • 2篇饶惠英
  • 2篇陆放
  • 2篇胡毅倩
  • 2篇高正茂
  • 2篇黄亦武
  • 2篇庄槿
  • 2篇盛耀华
  • 2篇吴念祖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2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
1996年
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华佩炎,周绍荣,陈才根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兴起[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已被施行[2]。它减少了眼球震颤、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3],有利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避免...
华佩炎周绍荣陈才根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儿童
青光眼滤过术后辅助药物:甲壳类多糖的制备和初步研究(第1部分)药物制备和分子量降解初探被引量:6
1993年
我们从海洋生物虾、蟹的壳中提取了以甲壳质和甲壳胺为主要成份的甲壳类多糖,制成膜(高分子量)和溶液(低分子量)。其Pb含量为0.0045%。甲壳类多糖膜在37℃恒温的溶菌酶和乳酸钠林格氏溶液中18天内,分子量下降20961,置于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下25天内,分子量下降45159。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类多糖膜分子量能自行降解。
陆放黄亦武盛耀华王丽天陆道炎陈才根吴念祖周绍荣高正茂刘新泉
关键词:青光眼眼外科手术甲壳质多糖
柔红霉素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柔红霉素对各类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后囊膜混浊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方法传代培养的牛、兔、人晶体上皮细胞经0.5、2.5、5.0、7.5、10.0μg/ml柔红霉素37℃孵育10分钟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药后48小时,采用Giemsa染色-比色法检测细胞吸光值,并分别求得柔红霉素对三种晶体上皮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LD50)。结果柔红霉素对体外培养牛、兔、人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改变。对于人晶体上皮细胞,0.5μg/ml柔红霉素已有显著抑制效应,7.5μg/ml基本发挥最大作用。牛、兔、人晶体上皮细胞的LD50值分别为0.49、4.30和4.06μg/ml。结论柔红霉素低浓度短时间作用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通过进一步在体研究,可能成为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理想药物。
胡毅倩陈才根周绍荣祝肇荣
关键词:柔红霉素晶体上皮细胞后囊膜混浊
眉状小切口与传统大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比较
1998年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103例(112眼)分为二组,第一组采用改良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弦长6mm),第二组采用传统的角巩膜缘阶梯状大切口(10~12mm),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用角膜曲率仪分别观察二组病例术后四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间小切口组的散光值明显小于大切口组(P<0.01),一个月时小切口组的散光已基本稳定,为0.93±0.82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41眼,占65%。大切口组术后三个月时散光才稳定,但仍有2.08±0.94D的散光。结论:眉状小切口手术能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庄槿周绍荣王丽天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角膜散光
青光眼滤过术后辅助药物:甲壳类多糖的制备和初步研究——Ⅱ.抑制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初探被引量:15
1993年
我们自行制备的甲壳类多糖膜和溶液能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半数抑制量分别为:69.59mg/L和16.35mg/L,并与抗代谢药物噻替哌的抑制作用作了比较。甲壳类多糖的溶液在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后能有效地抑制纤维细胞增生,维持滤过道通畅和降低眼压。
陆放黄亦武盛耀华王丽天陆道炎陈才根吴念祖周绍荣高正茂刘新泉
关键词:青光眼甲壳类多糖
柔红霉素预防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通过动物在体实验探讨柔红霉素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作用及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0.5~10mg·L-1柔红霉素在兔眼晶体囊外摘除术中行囊袋内灌注10min(30例),以20mg·L-1柔红霉素作维持前房灌注(1例)。通过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术后眼组织反应。结果随访3mo发现,随用药浓度增加,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下降,未发现角膜损伤及术后葡萄膜反应,较高浓度桑红霉素应用亦未造成明显的角膜内皮细胞改变。结论本研究表明应用桑红霉素1次性眼内灌注可减少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且无邻近眼组织损伤。高效。安全、简便的用药特点提示柔红霉素在后覆膜混浊预防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胡毅倩陈才根周绍荣祝肇荣
关键词:柔红霉素后囊混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水分离与娩核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以120只牛眼为实验材料,截囊后随机分组进行水分离或不行水分离,然后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娩核。我们得出结论:水分离后的晶体核直径及厚度明显的小于非水分离者(P<0.01),由此造成的水分离后的娩核力(即玻璃体腔内生理盐水注射量)明显的小于非水分离后的娩核力(P<0.05)。
饶惠英王丽天周绍荣
关键词:水分离娩核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被引量:10
1997年
本文采用改良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弦长6mm),观察50例(5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三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变化,发现术后散光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一个月时散光已基本稳定,为0.94±0.84D,与术前0.75±0.68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裸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36只眼占62%。提示该种小切口手术能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庄槿周绍荣王丽天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角膜散光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
1996年
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40例46只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1月视力超过0.5者有30只眼(65.2的),术后3月36只眼(78.3%)。主要并发症是后囊膜混浊,术后3月出现5只眼(10.9%),术后6月出现14只眼(30.4%)。结果表明后囊膜混浊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原因。
华佩炎周绍荣陈才根
关键词: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晶体前囊膜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研究前囊膜弹性。方法对22只牛眼行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circularcapsulorhexis,CCC),截囊及娩核后,缓慢张大两脚规至前囊膜开口撕开后测定前囊膜的弹性。将撕裂时的周长与原切口周长之比作为前囊膜弹性指标。结果完整的CCC切口在造成放射状撕裂之前比原切口周长扩大61%,扩大的囊膜切口面积显著大于原切口面积及核倾斜30°时的横断面面积。结论前囊膜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当大小的CCC切口可保证晶体物质的安全娩出及人工晶体的植人而不产生放射状撕裂。
饶惠英王丽天周绍荣祝肇荣
关键词:晶体囊人工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