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偃麦草
  • 3篇细胞
  • 2篇性状
  • 2篇遗传学
  • 2篇中间偃麦草
  • 2篇细胞遗传
  • 2篇细胞遗传学
  • 1篇新品系
  • 1篇性状特点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雄配子体发育
  • 1篇盐碱
  • 1篇遗传育种
  • 1篇异附加系
  • 1篇育性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孔凡晶
  • 8篇王洪刚
  • 6篇刘树兵
  • 5篇高居荣
  • 3篇亓增军
  • 3篇孔令让
  • 1篇张红军
  • 1篇李兴峰
  • 1篇张建民
  • 1篇朱军
  • 1篇陈冬花
  • 1篇李平路

传媒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1
2000年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亲缘物种之一 ,由于它生长势强、适应性广 ,抗寒冷 ,耐干旱 ,耐盐碱 ,并且是小麦多种病害的良好抗源 ,因此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
王洪刚刘树兵亓增军孔凡晶高居荣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耐盐碱抗源生长势亲缘
全文增补中
小麦与钩刺山羊草杂种的育性、抗病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钩刺山羊草高抗条锈、叶锈等病害。以钩刺山羊草为母本与小麦品种鲁麦 1 5杂交 ,杂交结实率为55.2 6%,利用鲁麦 1 5作父本与杂种 F1 的回交结实率为 2 2 .0 9%。 F1 和 F2 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 1 3 .8%和8.2 5%。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F1 、F2 和 BC1 PMC MI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分别为 2 5.3 4 +4 .2 3 +0 .1 2 +0 .2 1 、1 8.62 +9.1 3 +0 .0 7 +0 .4 2 和 8.56 +1 6.81 +0 .0 2 。在杂种 F1 开花期观察到 1 2 .92 %的可育三胞花粉。 F2 、BC2
王洪刚刘树兵高居荣孔凡晶
关键词:小麦育性细胞遗传学
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性状特点的研究被引量:31
1999年
中间偃麦草作父本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杂交结实率为71.72%,杂种F_1在套袋自交和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32.05%和69.66%.以7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对其细胞遗传学及性状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_1 PMC MI染色体的联会频率较高,细胞内二价体数目平均为13.73个;F_2和F_3两个自交世代的染色体数目显著多于双亲和F_1的42条;杂种F_1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对称分离,形成了不完全减数配子.回交可较快地削减后代染色体数目,回交次数太多会导致偃麦草染色体较快地丢失,这不利于双亲染色体的重组.不同杂种世代均有不同频率的四价体出现,因此在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后代中可能存在较为普遍的染色体易位重组.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复杂,变异类型丰富.
王洪刚孔令让李平路亓增军刘树兵孔凡晶朱军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小麦杂交性状细胞遗传学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_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特点被引量:6
1998年
试验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在PMCMI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但是减数分裂过程能够完成,并且四分孢子的败育率较低。2.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可观察到具有多微核、体积不等的小孢子,并发现经过对称孢子有丝分裂产生的二胞花粉;在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均可观察到花粉的败育,但在第一次孢子有丝分裂期败育率最高;F1杂种不能形成足够正常的花粉是其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洪刚亓增军孔凡晶高居荣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长穗偃麦草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
利用异附加系创建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特点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以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和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920633,932847和9328643个小麦新品系,对其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细胞学特征稳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2%,1832%,2002%。3个品系对条锈和白粉病高抗,对叶锈病中抗;920633品系的库容量、最大灌浆速度比对照品种鲁麦14大,而灌浆时间、籽粒缩减率较对照小。
孔凡晶王洪刚孔令让张红军高居荣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灌浆特性二体异附加系性状
棉花转化体抗逆性的遗传研究
孔凡晶
小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简化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在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品种的标准程序的基础上 ,对影响电泳效果的各主要因素进行逐一筛选、改进 ,尤其是实验设计的NaOH 醋酸 甘氨酸缓冲系统和先低后高再低的电泳方式使此项技术具有快速、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易剥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 ,适于一般实验室利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技术对小麦进行大量的快速简捷的筛选、鉴定等初步研究。
高居荣王洪刚刘树兵李兴峰孔凡晶陈冬花
关键词:小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
现代植物品种改良的途径、特点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7
1999年
植物品种改良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将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是农业科研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古代植物品种改良途径主要是凭经验对自然变异进行人工选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现代植物品种改良的理论和技术有了很大突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种育种途径的开拓和应用,使植物品种改良向快速、高效、定向的方向发展。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开拓、运用各种现代化育种技术,相互补充、综合运用,形成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多种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是今后植物品种改良途径的发展趋势。
王洪刚张建民刘树兵孔凡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被引量:26
1998年
作物遗传育种是农业科学的核心,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不断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研究、利用,拓展和改进作物育种途径,深入开展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促进了作物遗传育种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作物的遗传改良取得重大成就,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王洪刚孔凡晶刘树兵
关键词: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