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诱导分化
  • 6篇分化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性状
  • 2篇人胎
  • 2篇人胎盘
  • 2篇生物学
  • 2篇体外
  • 2篇人骨髓
  • 2篇细胞
  • 2篇成骨
  • 1篇定向诱导分化
  • 1篇性状比较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分泌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孙晓娟
  • 7篇杨乃龙
  • 6篇徐丽丽
  • 2篇张红艳
  • 2篇贾秀娟
  • 2篇杨芬
  • 1篇林鹏
  • 1篇郝秀仙
  • 1篇孙旭东
  • 1篇王娈
  • 1篇马瑞新
  • 1篇谢婷婷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潜能的研究
杨乃龙马瑞新王娈孙旭东徐丽丽孙晓娟林鹏杨芬贾秀娟
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培养和自体移植的特点,临床上已经成功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骨组织缺损和心肌梗死等疾病。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干细胞研究的成...
关键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诱导分化
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目前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成人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较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分化潜能。目的:比较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2/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成人骨髓血标本3份,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流产胎儿骨髓样品3份,由青岛市立医院提供。方法:Percoll法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待细胞汇合至90%后消化传代。分别取相同代数的成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KGla悬液以及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在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培养2h,吸出未黏附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6浓度接种,当细胞达60%~80%融合时,换为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诱导16d。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体外黏附率,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结果。结果:成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外观,但后者体积略小,二者倍增时间分别为50h和30h。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率比较,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率明显降低(t=4.22,P<0.05)。二者均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从成人、胎儿骨髓中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基本相似,在体外均可有效扩增且能够成骨分化。前者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和造血重建功能强于后者,扩增潜力弱于后者。
孙晓娟杨乃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人胎儿生物学性状
特定微环境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目前研究主要是利用大鼠等动物模型来探讨如伺生成脂肪细胞,对于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报道不多。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体外观察,于2006-12/2007-11在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骨髓血,IBMX,地塞米松,吲哚美辛,胰岛素等诱导剂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血,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以单克隆形式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至90%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1μmol/L地寒米松、10mg/L胰岛素、0.5mmol/LIBMX、50μmol/L吲哚美辛的低糖DMEM培养基,作为体外特定微环境向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以单纯加入低糖DMEM培养基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脂滴形成及脂肪细胞分化率。结果:接种后第2-3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贴壁,两端有较长突起,呈克隆样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集落;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漩涡样生长;第3代细胞CD44呈阳性,不表达CD34,由克隆扩增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诱导第3周油红O染色示胞核呈蓝色,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6.0±5.6)%,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结论:含有地塞米松、IBMX及胰岛素等诱导剂的体外特定做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诱导促进作用。
贾秀娟孙晓娟徐丽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及成骨能力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纯化人足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以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及成骨能力。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及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并运用MTT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β-甘油磷酸钠联合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结节。结果培养14天后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呈成纤维状生长,传代后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经诱导后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阳性。结论 人足月胎盘中同样含有MSCs,与其他来源的MSCs生物学特性相似,并且具有向中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及细胞替代疗法新的干细胞来源。
杨乃龙张红艳孙晓娟徐丽丽
关键词:成骨细胞诱导分化
在复合成分培养基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成骨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多伴有成骨细胞的减少,成骨细胞替代疗法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成人骨髓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有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β-甘油磷酸钠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培养2周后可见细胞呈成纤维状生长,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 m RNA表达阳性,说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可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能。
徐丽丽孙晓娟郝秀仙谢婷婷杨乃龙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青岛地区汉族人骨密度数据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建立青岛地区汉族人群男、女两性骨密度(BHD)数据库,确定本地区男、女两性的峰值骨量(PBHD),探讨适合青岛地区男性与女性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参考值及干预预警值,最大限度避免因采用白种人群BMD参考值所造成...
杨乃龙徐丽丽杨芬孙晓娟
文献传递
人胎盘源与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数量和取材都有限,而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则相反,目前已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细胞来源和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功能干细胞。目的:比较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和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待细胞汇合至90%后消化传代。分别取第3代的人胎盘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6浓度接种,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换成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诱导16d。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成贴壁生长、形态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梭形外观,但后者体积略小。两种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106。二者均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见,从胎盘和骨髓中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基本相似,在体外均可有效扩增并成脂肪分化,均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张红艳杨乃龙孙晓娟徐丽丽
关键词: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2009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为胰岛细胞,既可以解决胰岛移植中供体紧缺的问题,又能够通过自体移植避免免疫排斥,还将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是治疗糖尿病的理想干细胞来源。研究发现可以将胰岛素基因及其他必需的基因直接导入来自糖尿病患者的原代细胞或其他成体干细胞如肝细胞、肠道上皮K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肝脏肿瘤细胞等,使其转变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即转基因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将胰岛素基因有效地导入靶细胞,并使之呈生理模式表达。
孙晓娟杨乃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基因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