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士萍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脑卒中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性
  • 4篇糖尿病性脑梗...
  • 3篇动脉
  • 3篇预后
  • 3篇康复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缺血
  • 2篇卒中患者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
  • 2篇非糖尿病
  • 2篇肠内

机构

  • 13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垂杨柳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宋士萍
  • 6篇吕莹
  • 4篇李薇
  • 3篇王秀
  • 3篇许明杰
  • 2篇李军
  • 2篇李莉莉
  • 2篇李莉莉
  • 1篇张伶君
  • 1篇张新庆
  • 1篇袁伟红
  • 1篇赵惠敏
  • 1篇周红雨
  • 1篇白永涛
  • 1篇苏杭
  • 1篇胡益民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预警综合征与普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与普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对比观察,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SW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比较8例SWS患者(SWS组)及27例同期TIA患者(TIA组)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ABCD2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SWS组最终发展为脑梗死、ABCD2评分≥4分、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及临床发作最严重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I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S患者较普通TIA患者的临床表现更重,短期内发生卒中风险更高,需要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发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张伶君王秀宋士萍周红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择经DSA检查证实有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62例,分为有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14例,观察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按侧支代偿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记录入院时、入院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6例(74.2%)患者一级侧支循环开放,39例(62. 9%)患者二级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前交通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 <0. 05),眼动脉开放率明显低于有症状组(P <0.05)。侧支循环良好组入院时和正规治疗2周时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在入院时、经过正规治疗后2周时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一级侧支开放是其主要代偿方式。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密切。
李薇李军宋士萍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卒中
颅内梅毒性树胶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颅内梅毒性树胶肿(intracranial syphilitic gumma)是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一种,它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和特异性驱梅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1例梅毒性树胶肿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田地寇程宋士萍李莉莉
关键词:颅内占位神经梅毒梅毒血清学治疗学
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及普通鼻饲奶。住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三酰甘油,统计两组患者第1、21天的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率及EN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21天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营养支持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组NIHS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EN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宋士萍许明杰吕莹
关键词:卒中吞咽困难肠道营养预后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影响及其与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关系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对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影响以及其与后循环各部位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VAD判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n=67)和非VAD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弯曲情况、后循环各部位梗死发生率,分析VAD侧与梗死部位关系。结果 VAD组基底动脉重度弯曲比例为59.7%(40/67),显著高于非VAD组的28.2%(1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患者延髓、脑桥、小脑半球下部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VA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髓、小脑半球下部梗死多发生于VAD侧对侧,桥脑梗死部位多发生于VAD侧同侧。结论 VAD易导致基底动脉向VAD对侧弯曲,易导致延髓、桥脑、小脑半球下部梗死。
李薇李军苏杭李莉莉宋士萍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后循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68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起病、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头颅CT变化及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 ,脑栓塞 2 8例、脑血栓形成 40例 ;治愈 6例、进步 3 4例、无好转 11例、死亡 17例。结论梗死面积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P <0 .0 5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斑块和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死亡病例 64 .7%归因于脑疝和继发感染。超早期 ( <6h)头颅CT显示异常者死亡率为 62 .5 % ,中线移位者死亡率 42 .9% ,均提示预后不良。
宋士萍吕莹许明杰李薇白永涛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预后
脑卒中的康复期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宋士萍
关键词:康复期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卒中单元患者住院后知觉障碍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素制剂及普通鼻饲奶。入院第1、14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统计两组第1、21天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及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肠内营养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肠内营养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EN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宋士萍李莉莉吕莹
关键词:脑卒中肠内营养腹胀腹泻
问题解答
2007年
宋士萍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康复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和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收治伴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和(或)颈动脉斑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32例,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检测血脂水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最大面积(Smax)、斑块的性质。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颈动脉IMT、Smax明显下降,稳定性斑块明显增多(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显著,并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周育松宋士萍
关键词:高血脂症阿托伐他汀颈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