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志武

作品数:23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腺肿瘤
  • 4篇术后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诊断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直肠癌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30...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22篇宋志武
  • 20篇尉承泽
  • 15篇黄焰
  • 8篇梁峰
  • 6篇王钢乐
  • 6篇陈济生
  • 5篇王刚乐
  • 4篇宋三泰
  • 4篇曲楠
  • 4篇赵立
  • 4篇郝晓鹏
  • 3篇江泽飞
  • 3篇陈立军
  • 3篇王勇
  • 3篇张宏艳
  • 3篇进淑娟
  • 3篇王世彬
  • 2篇李晓斌
  • 2篇边晨峰
  • 2篇宋廷惠

传媒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军事医学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前不同病变中多种生物标志的变化规律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种生物标志在乳腺癌前不同病变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pS2、p53和c-erbB-2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表达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r=0.446,P<0.0001;r=0.363,P<0.0001),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64.4%和73.3%,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1.5%和15.4%)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22%和28%)。pS2、p53、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率较低。发现>2个指标的共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为68.9%,显著高于正常组(3.8%,P<0.01)和单纯增生组(14%,P<0.01)。结论ER、PR是促进乳腺增生发展和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临近癌变存在显著增高的多生物指标共表达。
黄焰朱月华王德文李晓斌尉承泽王刚乐宋志武郑晓玲
关键词:癌前状态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EEN组在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DEN组在术后1~7 d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 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EEN组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DEN组。术后第10天,EEN组的ALB水平高于DEN组(P〈0.01);TBIL、ALT、AST水平低于DEN组(P〈0.01)。E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DEN组。结论EEN可显著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游华梁峰刘莎莎陈济生尉承泽黄焰宋志武王钢乐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切除术营养状态手术后并发症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分别为23、22例。EN组手术后24h内经空肠近端营养管输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NutrisonFibre),TPN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静滴,共7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较术前略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CD4+/CD8+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较TPN组肠功能恢复快,排便时间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低。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王钢乐黄焰宋志武尉承泽
关键词:肠内营养完全胃肠外营养胃癌
结直肠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伴有结直肠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结直肠损伤均经手术治疗,一期单纯修补或行切除一期吻合术患者31例(67%),无肠瘘发生。二期肠造瘘患者15例(33%),住院期间病死率为8%。结论结直肠损伤多以闭合伤为主,一期手术为首选;对结直肠损伤严重、腹腔污染广泛、全身病情严重以及直肠中、下损伤者,应考虑结肠造口术及二期造瘘还纳术。
梁峰陈济生刘莎尉承泽宋志武王钢乐
关键词:结直肠损伤手术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2008年
郝晓鹏宋志武尉承泽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4
2006年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乳腺疾病291例。对乳腺癌彩超、钼靶和近红外线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3.7%(200/239)、84.2%(64/76)和76.9%(100/130),特异度分别为88.6%(226/255)、93.2%(69/74)和82.6%(114/1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426/494)、88.7%(133/150)和79.9%(214/268),其中彩超和钼靶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优于近红外线(P<0.05),尤其对≤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21/43)。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的检出率分别为58.8%(10/17)和69.2%(18/26),高于近红外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23.5%(4/17),P<0.05和P<0.01。对乳腺癌在无查体配合诊断情况下行近红外线检查,其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灵敏度从76.9%(100/130)降到56.9%(74/130),P<0.01;诊断符合率从79.9%(214/298)降到61.9%(166/268),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的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黄焰尉承泽王刚乐杨涛陆虹宋志武边晨峰
关键词: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近红外线
乳腺癌术后对侧乳房转移癌诊治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00年
黄焰尉承泽宋志武赵立王钢乐陈立军曲楠宋廷惠宋三泰
关键词:乳腺癌
睾丸切除加来曲唑治疗晚期男性乳腺癌一例被引量:3
2004年
申戈宋三泰江泽飞宋志武尉承泽王涛
关键词:乳腺癌睾丸切除术来曲唑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演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ELESIA方法检测28名健康女性,5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例非典型增生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GF-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5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35例非典型增生组织、49例乳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程度。结果:IGF-1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程度与在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相比呈高表达,P值分别为0.0208、0.048和<0.001。乳腺癌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的IGF-1表达程度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呈高表达,P=0.0008,P=0.0004。非典型增生患者和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GF-1表达水平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和正常女性血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血清的IGF-1表达水平比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高,P=0.039。结论:IGF-1在乳腺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GF-1可能在非典型增生组织向癌的转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高水平的IGF-1可能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IGF-1可能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朱坤兵尉承泽黄焰朱运峰王钢乐宋志武赵立黄长江
关键词:乳腺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增生
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22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R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增生性病变占乳腺良性病变的94.8%,乳腺浸润性癌在恶性肿瘤中占95.8%;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7.1岁,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的34.98岁(Wilcoxon秩和检验,P<0.000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概率(6.5%)大于发生乳腺良性病变的概率(1.9%),P<0.001;72%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存在>3种病理成分;乳腺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3.5%)显著高于良性乳腺增生性病变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49%),P<0.01;乳腺癌旁不同良性病变与癌一样,对ER均有高表达。结论:乳腺增生性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病变成分复杂的良性疾病,其演变过程与乳腺癌有关。
黄焰赵惠斌李国民尉承泽李晓斌王刚乐宋志武郑晓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