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立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关节
  • 9篇髋关节
  • 9篇关节置换
  • 7篇全髋
  • 7篇全髋关节
  • 7篇全髋关节置换
  • 7篇髋关节置换
  • 6篇置换术
  • 5篇髋臼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髋脱位
  • 4篇脱位
  • 4篇疗效
  • 4篇发育不良
  • 3篇髋关节发育
  • 3篇髋关节发育不...
  • 3篇膝关节
  • 3篇关节成形术
  • 3篇关节发育

机构

  • 16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6篇宋立明
  • 11篇于建华
  • 11篇张铁良
  • 10篇任凯晶
  • 5篇高志国
  • 4篇毕晓扬
  • 3篇李晓辉
  • 2篇赵秀祥
  • 1篇王玉林
  • 1篇邹渊渊
  • 1篇刘军
  • 1篇黄远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强直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2年5月-2004年7月,对56例71髋AS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行THA治疗。男52例67髋,女4例4髋;年龄17~48岁,平均35.5岁。左侧32髋,右侧39髋。均有髋关节屈曲强直,角度为(43.1±7.2)°,其中15例为双侧强直。术前Harris评分为(42.6±5.3)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分级髋关节病变均为Ⅳ级。病程3~11年。结果本组1例术中因严重骨质疏松出现股骨近端骨折,予钛丝捆绑固定,6周后骨折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年,平均5.3年。1例1髋于术后第8天出现皮下组织感染,1例1髋于术后第11天出现伤口破溃,2例2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及术后3年出现感染,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术后X线片检查示,单纯髋臼假体松动4髋(5.6%),单纯股骨假体松动3髋(4.2%),髋臼及股骨假体均松动5髋(7.0%),总松动率为16.8%;其中8髋行翻修术,疗效满意;其余患者未作处理。15髋(21.1%)术后1年出现异位骨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2.7±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髋,良43髋,可14髋,差4髋,优良率为74.7%。结论前外侧入路THA可有效治疗AS患者髋关节屈曲强直。
宋立明于建华张铁良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
小切口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2006年
任凯晶宋立明高志国张铁良于建华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1例11髋,女24例28髋;平均年龄(52±6.7)岁。Crowem型27例31髋,Ⅳ型8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2.5±5.3)分。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6.3±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33髋,良5髋,可1髋,优良率97.4%。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光带及松动表现。2例出现术中髋臼骨折,根据骨折稳定性,经多枚螺钉或结构性植骨后卧床6周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5例6髋出现BrookerI级或Ⅱ级异位骨化。11例于术后1年因外伤发生假体远端骨折。结论对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进行精确测量与评估,术中彻底松解软组织,正确处理髋臼和股骨,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宋立明张铁良毕晓扬任凯晶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脱位先天性骨关节炎
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平衡术后下肢长度的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截骨长度的确定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对11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例,女8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左髋5例,右髋6例。患肢短缩1.8-6.0em,平均3.5cm。患者均有髋关节及腰骶部疼痛。术前通过“走板”试验结合双下肢站立正位x线片测量确定股骨转子下截骨长度,平衡术后下肢长度。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门诊随访一次。询问患者腰骶部疼痛改善情况及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程度,测量双下肢长度差,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假体松动及下沉、骨溶解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8年,平均4.5年。截骨长度1.5~4.2cm,平均2.2cm。术后患肢较对侧长-1.5-1.5cm,平均1cm。髋关节疼痛症状均消失;8例腰骶部疼痛完全消失,3例轻微疼痛,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对手术效果满意,9例很满意。无坐骨神经损伤。截骨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45±7.6)分提高至(9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分别于术后5年和7年发生股骨假体下沉,下沉高度分别为3mm和6mm。无假体松动及术后感染病例。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在真臼部位重建髋臼后应根据患者对肢体延长的耐受程度确定股骨转子下截骨的长度,而术前“走板”试验有利于确定患者的耐受程度,可有效避免或减轻术后由于肢体延长引发的症状,重建双下肢平衡。
刘军赵秀祥宋立明于建华
关键词:髋脱位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陛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男性;年龄21-48岁,平均34.68岁;病程3~16年,平均8.53年;屈曲畸形角度30°-90°平均60.13°。单侧16例,双侧12例,16例(24髋)合并髋关节强直。采用改良的髋关节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生物型假体21例(29髋),混合型假体7例(11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股骨侧假体采用Gruen的14分区法,髋臼侧假体采用DeLee和Charnley方法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9.88。(0°-95°)增加至术后平均124.75°(90°~175°)。屈曲畸形程度由术前平均60.13°(30°-90°)减少至术后平均6°(0°~10°)。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88分(12-58分)提高为随访时平均88.23分(69-98分),优20髋(50%),良15髋(37.5%),可3髋(7.5%),差2髋(5%),优良率87.5%。除1例术中出现股骨干穿通骨折和1例出现髋关节早期脱位外,X线检查均未显示假体松动移位迹象。8髋(20%)出现异位骨化。生物型假体和混合型假体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的有效方法。
任凯晶于建华李晓辉宋立明高志国张铁良郭录增
关键词:关节挛缩
全髋关节置换后单纯髋臼松动翻修11例被引量:2
2008年
天津医院关节外科于2002-08/2005-02对11例全髋关节置换后单纯髋臼松动而股骨假体固定良好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进行单纯髋臼翻修。平均随访4.2年,11例患者早期均获得良好固定,患者功能良好,1例患者因为感染而再次手术取出假体,放置隔体,1年后再次翻修;1例患者在翻修后4年时出现股骨假体松动,单纯行股骨假体翻修;其余9例翻修后恢复情况良好,X射线片显示髋臼假体无松动、移位,假体周围无透亮带。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6个月后明显缓解。
宋立明于建华张铁良毕晓扬任凯晶
关键词:髋臼翻修术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改变髋臼朝向是纠正髋臼发育不良的最好方法,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是当前最常应用也是最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总结分析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的适应证及技术和影响效果的因素,以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使用"Bernese osteotomy,Ganz osteotomy,periacetabular ostetomy"作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vier和Springer数据库中2012年12月以前的相关文章。纳入与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在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中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重点对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的适应证及技术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48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43篇文献进行分析。Bernese截骨术是采用改良的Smith-Peterson入路在髋臼周围进行多边形截骨。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是主要截骨步骤一直保持不变,只是改良了软组织松解方法。影响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后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影像学上髋关节退变和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将来随着对髋关节畸形理解的深入,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的指征、技术方式也将得到发展。
宋立明
关键词:硬组织植入物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臼
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处理
2007年
感染是全膝置换术后的一个比较少见的合并症,感染率为1%~2%。本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方法及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关节置换后持续性疼痛和进行性关节僵直应高度怀疑深部感染。血沉、C反应蛋白及关节穿刺物的培养是诊断感染的重要指标。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能去除深部感染,并且预后较差。使用抗生素骨水泥进行Ⅱ期翻修术是去除感染的最有效治疗方案。
任凯晶宋立明
关键词:膝关节
肘关节叉状成形术重建肘关节功能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疾病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73~2002年:106例肘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肘关节叉状成形术,获得随访53例56肘,男16肘,女40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9肘,结核9肘,骨关节炎4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肘,平均病程(11.36±5.30)年(6~30年),手术时平均年龄(39.43±11.01)岁(18~62岁).手术指征为严重疼痛、关节僵硬或畸形.手术采用肘后正中纵切口或S形切口.游离显露尺神经,并加以保护,切除后关节囊、滑膜及病变组织.先于桡骨颈部切除桡骨小头,再切除部分鹰嘴突和冠状突,扩大鹰嘴突的滑车轨迹.凿除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保留肱骨内外上髁,肱骨下端呈叉状.用2枚细骨圆针交叉穿过尺骨鹰嘴,再进入肱骨下端行内固定,并使两者之间保留1~1.5 cm的空隙.术后平均住院14 d,随访平均(12.63±6.47)年(4~34年).以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肘关节屈曲畸形全部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3.66±5.30).增加到术后(91.07±12.01).(P<0.05).HSS评分:术前(25.71±11.30)分,术后(84.00±7.97)分,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中优15肘(26.9%)、良24肘(42.8%)、可13肘(23.2%)、差4肘(7.1%),优良率69.7%.35肘无疼痛,21肘轻度疼痛.各病种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是治疗肘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任凯晶李晓辉于建华宋立明高志国张铁良
关键词:肘关节手术治疗
不同切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早期并发症,评估小切口技术在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5月-2005年7月,对38例(46膝)患者行小切口TKA(小切口组),同期对43例(54膝)患者行常规切口TKA(常规切口组)。小切口组:男12例12膝,女26例34膝;年龄52~76岁。骨性关节炎24例2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18膝。膝内翻30例34膝,膝外翻8例12膝。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mericanKneeSocitetyScore,AKSS)评分为(37.5±12.6)分。病程(7.5±2.3)年。常规切口组:男15例19膝,女28例35膝;年龄55~82岁。骨性关节炎32例37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7膝。膝内翻34例41膝,膝外翻9例13膝。AKSS评分为(31.1±10.2)分。病程(10.1±4.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6±1.2)cm、(95±15)min、(650.1±10.0)mL;常规切口组分别为(18.7±2.3)cm、(63±11)min、(300.0±20.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出现早期及晚期关节感染各2例2膝,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第3天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经溶栓治疗后愈合;术后第7天和第9天分别出现1例皮缘部分坏死,采用局部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1例因摔跤导致股骨髁上骨折,但假体稳定,行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临床愈合。常规切口组中术后第10天1例1膝出现关节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无术后骨折、皮缘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小切口组随访时间为(3.7±0.4)年,常规切口组为(3.9±0.6)年。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AKSS评分为(78.2±6.7)分,常规切口组为(81.2±7.3)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相比,采用小切口技术行TKA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多,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熟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
宋立明于建华张铁良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切口早期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