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剑玲

作品数:3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8篇胶质
  • 16篇细胞
  • 14篇胶质瘤
  • 12篇脑胶质瘤
  • 9篇人脑
  • 9篇人脑胶质瘤
  • 8篇肿瘤
  • 8篇基因
  • 7篇骨癌
  • 7篇骨癌痛
  • 7篇癌痛
  • 5篇蛋白
  • 5篇小干扰RNA
  • 5篇脊髓
  • 5篇脊髓背角
  • 5篇背角
  • 5篇小干扰
  • 4篇胶质细胞
  • 3篇神经胶质
  • 3篇小胶质细胞

机构

  • 29篇苏州大学
  • 7篇苏州医学院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左剑玲
  • 25篇许期年
  • 21篇王秀云
  • 12篇王丽娜
  • 11篇杨建平
  • 8篇王之敏
  • 8篇周幽心
  • 7篇周岱
  • 6篇孙春明
  • 5篇杜子威
  • 4篇章有章
  • 4篇贾晓明
  • 4篇覃文新
  • 4篇赵涵芳
  • 4篇陈诗书
  • 4篇王尧
  • 3篇郑小艳
  • 3篇殷伟
  • 3篇王中
  • 3篇刘建夏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中国神经肿瘤...
  • 3篇山东医药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中LRP、GST-π和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LRP、GST-π和MGMT的表达,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3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织中三个基因的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3.4%、43.4%和50.9%;LRP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LRP、GST-π和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检测多种耐药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对合理选择胶质瘤化疗药物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孙春明王之敏周幽心王中左剑玲许期年王秀英周岱
关键词:胶质瘤耐药基因
雷公藤红素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敏感性试验
孙春明周幽心王之敏左剑玲许期年黄煜伦王中周岱
人骨髓基质细胞改进培养和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正>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一种基质细胞(BMSCs),它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具有干细胞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易于贴附于塑料培养板,易于分离、纯化和扩增。1998年开始逐渐发现BMSCs有向...
许期年左剑玲王秀云金钧童本沁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巯基乙醇
文献传递
PIK3C3 siRNA-pool对大鼠PC12细胞PIK3C3及P62/SQSTM1表达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激酶3(PIK3C3)小干扰RNA(siRNA)-pool对大鼠PC12细胞PIK3C3及P62/SQST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载体组、阴性对照组及siRNA 25、50、100 nmol/L组。正常组常规培养,其余组均给予载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在转染的同时,阴性对照组加入200 pmol/L FAM-siRNA;siRNA 25、50、100 nmol/L组采用siRNA-pool法分别加入含50、100、200 nmol/L siRNA。各组转染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RT-PCR法检测PIK3C3 mRNA相对表达量;转染48 h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62/SQSTM1表达。结果转染24 h时,正常组、载体组、阴性对照组及siRNA 25、50、100nmol/L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8.4±1.7)%、(99.7±2.4)%、(104.3±2.8)%、(101.6±5.1)%、(96.9±1.9)%,组间比较P均>0.05;PIK3C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01±0.11、0.93±0.07、0.85±0.06、0.78±0.03、0.65±0.04,siRNA 50 nmol/L组PIK3C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及载体组,siRNA 100 nmol/L组均低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P<0.05或<0.01。正常组及siRNA 100 nmol/L组P62/SQSTM1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0.038±0.001、0.054±0.004,组间比较P<0.01。结论 PIK3C3 siRNA-pool可抑制PC12细胞PIK3C3表达,促进P62/SQSTM1蓄积。
李军萍左剑玲王丽娜孟晓文
关键词:PC12细胞小干扰RNA
鞘内注射TDAG8的siRNA对大鼠骨癌痛的缓解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 cell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以及脊髓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将Walker256肿瘤细胞接种在大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接种肿瘤前后大鼠机械缩爪反射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uld,PWT)和脊髓TDAG8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痛觉过敏形成后鞘内注射TDAG8的siRNA对大鼠PWT和脊髓TDAG8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接种肿瘤后6~18 d,PWT明显下降(P<0.01),脊髓TDAG8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siRNA的骨癌痛大鼠,其PWT明显增高(P<0.05),脊髓TDAG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脊髓部位的TDAG8可能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和发展,鞘内注射其siRNA可以通过干扰脊髓TDAG8的表达而具有疼痛缓解作用。
殷伟杭黎华郑小艳王丽娜贾晓明杨建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关键词:脊髓鞘内注射痛觉过敏
耐药基因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2005年
背景与目的:化疗耐药与肿瘤细胞表达耐药基因有关,本研究检测人脑胶质瘤中耐药基因的蛋白表达,为今后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3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P-糖蛋白(P-gp)、肺癌耐药蛋白(LRP)、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和六氧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织中仅有1例P-gp阳性表达,其余三个基因的蛋白表达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P-gp、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32.1%、43.4%、 43.4%和50.9%,LRP和GST-π的蛋白表达率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P-gp、LRP、GST-π和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率,LRP和GST-π的表达和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合测定多种耐药基因的表达对制定化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孙春明王之敏周岱许期年左剑玲王秀云周幽心康苏娅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组织耐药基因蛋白谷胱苷肽转移酶肿瘤细胞表达正常脑组织蛋白表达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 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未交配SD大鼠6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BDNF中和抗体组(Ⅱ组)、炎性痛组(Ⅲ组)、炎性痛+IgG对照抗体组(Ⅳ组)和炎性痛+BDNF中和抗体组(Ⅴ组).Ⅲ组、Ⅳ组和Ⅴ组于左后肢外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50μl,制备炎性痛模型;Ⅰ组和Ⅱ组于左后肢外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μl.造模后第1天时Ⅱ组、Ⅳ组和Ⅴ组分别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IgG对照抗体和BDNF中和抗体15 .μg/10μl,1次/d,连续3 d.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7、10、14天时,测定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于造模后第3天PWTL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背角,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PWTL、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PWTL缩短,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上调,Ⅴ组PWTL缩短(P<0.01),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PWTL、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PWTL延长,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BDNF可通过其下游的p-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王丽娜杨建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周静任春光李伟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炎症
运用 λgt11噬菌体构建人脑胶质瘤基因文库的实验研究
1993年
自2例入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分子。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与Adaptor插头相连。经T4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化后,再与脱磷酸处理过的γgt11臂连接,得到重组γgt11DNA。体外包装,构建了一个库容量含1.02×10^6重组子的人脑胶质瘤cDNA基因文库,该文库的克隆效率为1.08×107pfu/μg cDNA,重组百分比为96.2%。并初步筛选出了胶质纤维…
覃文新王尧左剑玲杜子威赵涵芳章有章陈诗书
关键词:胶质瘤蛋白脑肿瘤
内源性接触激活系统对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
2000年
刘建夏钱海鑫田力平左剑玲
关键词:单核细胞粘附U-PA
DKK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2010年
背景与目的:DKK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分析胶质瘤中DKK1的表达情况及探讨与胶质瘤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细胞株/系、脑脊液、血清和胶质瘤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DKK1胶质瘤培养细胞中培养细胞株/系、胶质瘤组织标本基因表达,统计不同级别胶质瘤间DKK1表达的差异。结果:ELISA检测结果示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组中DKK1蛋白量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细胞及正常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胶质瘤组DKK1含量显著高于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胶质瘤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DKK1含量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DKK1阳性率(91.5%,43/47)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率(18.1%,2/11),且DKK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系的DKK1基因扩增产物均有特异性条带,SHG44、D341和正常对照组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则无;胶质瘤组织中灰度值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K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胶质瘤脑脊液中DKK1含量显著高于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可作为胶质瘤鉴别诊断指标。
刘芳许期年左剑玲王秀云周幽心
关键词:DKK1胶质瘤ELISA脑脊液血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