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言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危重病人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 1997年
- 全胃肠外营养(TPN)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显著作用已被充分认识。对不能或完全不能胃肠道进食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TPN支持的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长期TPN的确有相当难度。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我科从1993年开始对70例患者施行了TPN支持,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重病人共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17~82岁。其中感染性休克合并MSOF11例。胃肠道肿瘤10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2例,高血压脑溢血术后4例,短肠综合征4例。
- 孙小琴左言芳
- 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脂肪乳剂高血压脑溢血胃肠道肿瘤短肠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危重病人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 1997年
- 孙小琴左言芳
- 关键词:护理学胃肠外营养急症内科护理
- 泡型肝包虫病及其肝外脏器转移的综合影像学研究
- 唐桂波杨国财杨珍张强何多龙张庆欣张淑坤何伟徐辉郭建忠梁林张忠左言芳范增芳
- 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echinococcosis,AE)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中国主要以西部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流行较严重。肝AE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并不断芽生增殖...
- 关键词:
- 关键词:包虫病诊断影像学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 全麻后复苏与护理被引量:2
- 1997年
- 左言芳孙小琴
- 关键词:护理全身麻醉外科护理
- MLRAVA技术在肝脏病变中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GE 1.5 THDX MR使用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诊断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四期增强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45例中19例拟诊为恶性肿瘤,经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9%(17/19);26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5%(22/26)。结论: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结合平扫,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国财唐桂波郭建忠梁琳左言芳
- 关键词:肝脏病变磁共振成像
- 高场MR DWI结合LAVA技术在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在MR DWI和LAVA动态增强上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血管瘤18例,肝细胞癌17例,共35例病例的MRI图像,随机选取37个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0个病灶、肝细胞癌17个病灶,同时选取20例无肝脏病变者的正常肝组织。扫描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正反相位)、LAVA动态增强序列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s/mm2),对病灶DWI的信号及LAVA增强扫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病灶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进行测量,比较是否有差异。结果:多数(15/20)肝血管瘤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多数(14/17)肝细胞癌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的平均表观扩散现象(ADC)值为(1.16±0.12)×10-3mm2/s,肝血管瘤平均ADC值为(2.03±0.15)×10-3mm2/s,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的平均值(1.42±0.16)×10-3mm2/s(P<0.05)。20个肝血管瘤病灶LAVA动态增强表现出两种方式,15个(15/20,75.0%)病灶呈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向心性充填;5个(5/20,25.0%)病灶呈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而17个肝细胞癌病灶LAVA动态增强表现出两种方式,14个(14/17,82.4%)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消退,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3个(3/17,17.6%)病灶于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11个(11/17,64.7%)肝细胞癌病灶显示完整的假包膜,且于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结论:DWI结合LAVA技术对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梁琳左言芳
-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细胞癌DWILAVA